第119章 起笔为瞳,落笔为渊!(1/1)

那朵梅花,静静地烙印在木头深处。

庄若薇的手指停在上面,指腹的皮肤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道刻痕的边缘。

那不是视觉上的错认,是触觉上的记忆。

是她十二岁那年,在一个夏天的午后,用爷爷不许她碰的那把小刻刀,趁着他午睡,偷偷在画架腿上留下的印记。

刻坏了。

她记得很清楚,其中一片花瓣的转角,因为手腕力道不稳,刀尖滑了一下,留下了一道极细的毛刺。

她伸出指甲,在那片花瓣的转角处,轻轻一刮。

指甲盖精准地嵌进了那道细微的毛刺里。

不是仿制品。

这就是爷爷用了大半辈子的那个画架。

它怎么会在这里?

这个念头在脑海里炸开,却没有掀起任何情绪的波澜,只有一片死寂的空白。

她缓缓地站直身体,环顾这个房间。

干净,整洁,陌生。

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衣柜。

还有一个本不该出现在这里,却又真实立在角落里的画架。

她的帆布包还背在肩上,里面装着她自己的工具。

她将帆布包取下,放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然后,她一步一步,重新走回画架前。

她蹲下身,仔细检查画架的每一个部分。

底座因为常年搁在潮湿的地面上,木头边缘有些许腐烂的痕迹。

升降的摇柄因为磨损,转动时会发出轻微的“嘎吱”声。画板的夹层里,甚至还残留着一点干涸的赭石色颜料。

所有细节都和她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警告,也不是一个下马威。

这是宣告。

宣告他们已经完全侵入了她的过去,掌控了她的一切。

连同她最珍视的,和爷爷有关的记忆,也被他们从旧时光里挖出来,摆在了这个崭新的笼子里,成了一件展品。

“咔哒。”

门锁转动的声音。

庄若薇没有回头,她依旧蹲在画架前,手还扶着那条刻着梅花的木腿。

门被推开,脚步声传来,在她身后停下。

“看来你很喜欢我们为你准备的礼物。”

周主任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响起。

庄若薇缓缓站起身,转过来面对他。

“这不是礼物。”她说。

“哦?”

“这是链子。”庄若薇看着他,“你们把链子的一头,拴在了我最放不下的东西上。”

周主任推了推眼镜。

“换个角度想,我们只是想为你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环境。熟悉的东西,能让人安心。”

“熟悉的东西被放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只会让人感到恐惧。”庄若薇反驳道,

“你们是怎么拿到它的?”

“这个问题不重要。”

“这很重要。”庄若薇向前走了一步,“这关系到我是否要相信,我的合作对象,是怎样一群人。”

周主任没有因这话而动怒。

“我们调查了你的过去,庄若薇。这是例行程序。我们在你爷爷留下的老宅里,发现了这个画架。我们认为,它对你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我爷爷……”

“他很安全。”周主任打断了她,“我们为他提供了最好的医疗条件。现在比你在507所看到的,只高不低。

当然,他现在也住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

和你这里一样安全。

他没说出口的后半句话,

“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我说过,需要你的专业能力。”周主任侧过身,露出身后。

一个穿着同样白大褂的男人,推着一辆盖着白布的小推车,走了进来。

“打开它。”周主任对那个男人说。

白布被掀开。

推车的上层,放着一个托盘。托盘里,静静地躺着两枚小小的青铜铃铛。

正是瘸腿李藏起来的那一对。

庄若薇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你们搜了废品站?”

“准确地说,是在你上车之后,我们对整个废品站进行了彻底的清查。包括那个食堂后面的垃圾桶。”周主任回答。

“瘸腿李呢?”

“李建国同志,他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现在,他也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周主任走到推车前,戴上一副白手套,拿起其中一枚铃铛。

“我们对它做了初步的分析。”他将铃铛托在掌心,

“材质很特殊,不是地球上任何一种已知的青铜合金配比。我们称之为‘玄铜’。它内部的结构,能对某种特定的高频声波产生共鸣。”

他看向庄若薇。

“前天晚上,废品站的午夜访客,也是冲着它来的。我们的人抓住了他,但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个拿钱办事的雇佣兵。唯一的线索,就是他身上带着这个。”

周主任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证物袋,里面装着一枚造型奇特的金属徽章,像一只抽象的眼睛。

“所以,你们就把我带到这里,让我研究这个铃铛?”庄若薇问。

“不只是研究。”周主任将铃铛放回托盘,“是修复。”

“修复?”庄若薇皱起眉,“它没有损坏。”

“它损坏了。”周主任伸出手指,点在其中一枚铃铛的底部,那个旋涡状的符号上。

“这个符号,我们称之为‘渊’之印记。根据我们的情报,完整的‘引路铃’,两枚铃铛上都应该有这个印记。但是你手上的这一对,只有一枚有。”

他抬起头。

“另一枚铃铛上的印记,被人为地抹去了。用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法,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果不是我们的高精度仪器,根本检测不出来。”

“你们想让我把那个印记,重新刻上去?”

“是的。”

“我做不到。”庄若薇立刻回答,“我不知道那个印记的完整形态,更不知道雕刻它的手法。任何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毁掉它。”

“你知道。”周主任笃定地说。

他走到房间的书桌前,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本书。

一本没有封皮的,用线装订的古籍。

正是那本《金石录》。

“我们请专家研究过这本书。”周主任将书翻到某一页,平摊在桌面上,“这里面,记录了大量关于青铜器的手稿。其中有一页,用米汤水写了夹层暗语。”

那一页上,画着一尊三足鼎的拓片。

“只要用微火烘烤,或者涂抹碘酒,隐藏的字迹就会显现。”周主任解释道,“我们试过了。”

他看着庄若薇。

“上面画着一个符号,一个完整的‘渊’之印记。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注解。”

“注解写了什么?”

“‘活器谱,藏锋,起笔为瞳,落笔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