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赤缨枪(31)(1/1)

那双曾充满威严与温柔的眼睛,至死都圆睁着,满是对妻儿的牵挂,对背叛的痛恨,还有对这乱世不公的无尽悲凉。

床榻旁,赵二狗看着没了气息的赵平威,脸上露出得逞的笑。

黑袍人收回手,眼中没有半分波澜,仿佛只是解决了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唯有那杆染血的赤缨枪,静静立在角落,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冰冷又悲壮的光。

它曾陪着赵平威闯过无数次生死战场,枪尖挑翻过敌军的铠甲,枪杆挡过呼啸的箭矢。

可谁能够想到,这杆跟着主人浴血奋战了大半辈子的枪,最后沾染的,竟然会是自己主人的鲜血?

殷红的血渍牢牢凝在枪缨上,像是主人未干的泪痕,又像是它替主人记下的、这世间最刺骨的背叛。

画面外,一直以冷硬姿态示人的赤缨,忽然呜咽出声,血泪从他幻形的眼眶中滚落,没等落地就化作细碎的血珠。

他的声音不再是之前的咬牙切齿,而是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

“主人死去的这段记忆,我一直藏在记忆最深处,不敢想,也不敢看,每看一次,就像有人拿着刀,在我心上割一次。”

“可今日,为了让大伙看清赵二狗的真面目,为了还主人一个清白,我不得不把这道结了疤的伤口,重新揭开……”

“让所有人都知道,主人当年是怎么被背叛,怎么含恨而死的!”

在场的人听着他带着血泪的诉说,都沉默了,原本压抑的气氛,因赤缨的悲恸变得更加沉重,

每个人都被他那份跨越岁月的忠诚与悲痛感染,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又酸又闷。

赵二狗看着赵平威彻底没了呼吸,心口那块悬了许久的大石,终于彻底落了地。

其实在很早之前,他便遇到了这个黑袍人,两人早早定下了这歹毒计划。

之所以迟迟不动手,不是他心慈手软,而是他心里清楚,自己没半点领兵作战的才能。

赵平威在军中威望极高,将士们个个服他,若是在战事未平的时候冒然顶替,随便一个行军布阵的问题,就能让他露馅。

可现在不一样了。

天下已定,战事停歇,赵平威又主动请辞归乡,往后不用再上战场,不用再处理军务,只需要在兖昌做富贵闲人就行。

这样的日子,就算他没本事,也能混下去。

赵二狗蹲下身,用赵平威的锦袍擦了擦手上沾到的血渍,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笑,低声对着尸体呢喃。

“好大哥,你也别怨我,你拼搏了大半辈子,打了那么多仗,也该早早下去歇着了。”

“这往后的富贵日子、闲散时光,就让我替您好好享受,谁让您生来就会领兵,我生来就该过好日子呢?”

说罢,他起身对着黑袍人点头:“高人,接下来该怎么办?”

黑袍人没说话,只是缓缓抬起右手,五指虚握。

下一秒,淡绿色的火苗突然从他掌心窜出,那火苗没有寻常火焰的暖意,反而透着刺骨的阴冷,连周围的空气都仿佛结了层薄霜。

火苗飘到床榻上空,骤然分裂成数十缕,像毒蛇般缠向赵平威的尸体,瞬间便将他周身包裹。

起初只是微弱的绿火,可不过两息时间,火势便猛地暴涨,熊熊燃烧起来。

诡异的是,这鬼火只烧赵平威的尸体,连身下的被褥、旁边的床幔都分毫未损,只有尸体在火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

衣物先被烧得化为乌有,皮肉在绿火中发出细微的“滋滋”声,冒着淡黑色的浓烟。

赵二狗站在一旁,看着原本鲜活的人渐渐被火焰吞噬,先是四肢变得模糊,再是躯干慢慢消融,最后连骨头都没剩下,只在床榻上留下一捧灰白色的灰烬。

绿火在烧尽尸体后,像是完成了使命,又缓缓聚拢回黑袍人掌心,渐渐熄灭。

整个过程快得让人措手不及,没有惨烈的嘶吼,没有焦糊的恶臭,却透着比任何血腥场面都更甚的寒意。

赵二狗看着那捧灰烬,喉结悄悄滚了一下,不知是害怕还是兴奋,只觉得后背有些发凉。

他正想再跟黑袍人说些讨好的话,却听对方先开了口。

“我已帮你解决了最关键问题,剩下的如何稳住身份、守住富贵,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是是是!多谢高人!多谢高人!”

赵二狗连忙弓着腰,脸上满是谄媚的笑,“您放心,约定的东西我绝不敢少,往后定按您的吩咐办!”

黑袍人没再多言,只抬手一挥袖,宽大的黑袍在空气中划过一道黑影。

他脚步极轻,几乎没发出半点声响,径直走向窗边,推开窗户后,身形一晃,便像片落叶似的飘了出去。

瞬间融入窗外浓得化不开的夜色里,仿佛从未出现过。

窗户还在轻轻晃动,夜风卷着寒意吹进屋内,赵二狗这才收起笑容。

从今夜起,世上再无赵二狗,只有“赵平威”。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豫京城门前便挤满了人。

百姓们自发提着灯笼、捧着干粮,早早等在路边,谁都想再看一眼这位爱民如子的将军。

辰时一到,马蹄声从街尾传来。

赵二狗穿着赵平威常穿的衣裳,腰佩长剑,骑在一匹棕红的高头大马之上。

他刻意模仿着赵平威沉稳的姿态,脊背挺直,嘴角抿成一条线,可眼底藏不住的得意,还是在看到人群时露了几分。

“赵将军!您慢走啊!”

“将军回了兖昌,可别忘了豫京的百姓!”

“这是自家做的点心,将军路上垫垫肚子!”

百姓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往马背上递包裹,有人对着他躬身行礼,还有孩童举着画着枪的纸旗,蹦跳着喊将军威武。

赵二狗坐在马背上,享受着众人的簇拥,感受着无数道敬重、感激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这是他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场面。

他抬手虚按,模仿着赵平威的语气开口:“多谢乡亲们挂记,平威记下了。”

闻言,人群里的欢呼声更响了。

阳光倾洒在他身上,却像给这卑劣的伪装,镀上了一层虚假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