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赤缨枪(26)(1/1)
经此一战,兖、青、徐三州彻底没了蛮族的威胁。
赵平威又派人清理战场、安抚边境百姓,还帮着被战火毁了家园的人重建房屋、开垦田地。
渐渐的,三州的炊烟多了起来,集市重新热闹,孩子们能在村口玩耍,老人们也能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这些曾被战乱笼罩的土地,再次恢复了生机。
画面外众人的情绪也随之高涨,不约而同地为百姓们感到高兴,心中对赵平威的钦佩也越发深厚。
时至寒冬,兖州城外的流民登记点前,寒风卷着雪粒,却挡不住绵延三里的人潮。
自半年前收复徐州后,三州境内的蛮族已被肃清,可别处的战乱还在蔓延,流民像潮水般涌来。
赵平威没让士兵把人拦在城外,反倒在三州各设了登记点,不仅管饭管住处,还贴出告示。
“凡年满十六、未满五十的青壮,愿参军护境者,每月发粮;愿务农者,分荒地免赋税。”
负责登记的士兵每日都要往中军帐送报表,这天捧着账簿跑进帐时,声音都带着兴奋。
“将军!各州都新增了不少青壮,再加上原来的弟兄,咱们现在有十万人了!”
此时的赵平威正对着地图出神,闻言抬头,指尖在三州流民安置区的标记上点了点。
十万兵马勉强能守住三州,可外头还有流民在挨饿,战乱再拖下去,不知还要死多少人。
就在这时,亲兵来报,李恒的使者到了。
李恒此人并非草莽出身,他原是镇守豫州的将领,以保境安民为号,收拢豫州境内的残兵、乡勇,又吸纳周边流离的农户与工匠,短短两年便整合了豫州全域。
连荆州北部的城池都主动归附,成了当前乱世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势力。
李恒手下足足有十五万兵马,其中三万是遗留的正规军,余下十二万虽多是百姓出身,却经他亲手操练,阵法严明、纪律规整,比赵平威的民军更具战力。
更难得的是,豫州地处中原腹地,水土肥沃,李恒上任后便兴修水利、开设粮仓,如今豫州粮草充盈,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接济周边受灾之地。
此外,豫州南靠淮河天险,北有嵩山屏障,易守难攻,周边几个小势力虽各有盘算,却又不敢有什么真正的动作。
赵平威对李恒向来心怀敬重,去年荆州南部遭受侵扰时,李恒本可凭淮河天险自保,却特意抽调两万兵马,从豫州东南部绕路驰援。
不仅击退外敌,还带了粮草帮荆州百姓重建家园,只是他从不宣扬此事,外界多只知他势力强盛,却少有人知他暗中护了多少百姓。
也正因如此,听闻李恒派来使者,赵平威才少了几分对其他势力的戒备,多了几分好奇。
亲兵接着禀报。
“李将军的使者说,他们主公早闻将军击退蛮族、护三州百姓的威名,知道三州刚安定,流民多有挨饿之苦,此次特意备了粮草送来。”
“还说有件关乎天下流民安置的要事,想与将军当面商议,文书里写的便是初步的商议方案。”
赵平威点点头,让人把使者请进帐中。
只见来者一身青色锦袍,举止从容得体,身后跟着两个随从,
单看这派头,便知李恒势力不仅强盛,更重规矩与体面,连使者都透着一股沉稳谦和,与其他军阀手下飞扬跋扈的亲兵截然不同。
使者见了赵平威,先是拱手行礼,语气恭敬却不谄媚,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赵将军,我家主公常与属下说起您,赞您是乱世中难得的仁将。此次得知三州流民尚有饥寒之困,主公特意备了一万石粮草,让属下送来应急。”
“至于这份文书,是主公亲笔所写,里面提了跨州互济、共护百姓的想法,说此事若能成,能让更多百姓免于饥苦,想请将军仔细过目,若有不妥之处,再容双方细商。”
说着,使者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叠整齐的文书,双手递上。
文书用的是厚实的麻纸,边缘裁剪得整整齐齐,封皮盖着李恒专属的朱红印章。
翻开内里,字迹工整秀丽,每一条方案都写得详细具体,绝非临时潦草写就,应是反复斟酌了许久才定下的内容。
赵平威的指尖随着工整的字迹缓缓移动,越看眉头越舒展,心底却渐渐生出一股敬佩。
李恒在文书将三州当前的隐患剥解得明明白白,先是点出流民安置的疏漏,又指出粮草分配的问题。
更让赵平威惊讶的是,李恒还针对三州的兵力部署提了建议。
说他已派人查过,三州边境虽无蛮族侵扰,却有小股盗匪趁机劫掠流民,建议赵平威从兵马中抽调一小部分,分驻在安置点周边,既护流民安全,也能减少兵力浪费。
看到文末,赵平威的指尖猛地顿住,李恒在最后特意用红笔标注。
“流民聚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冬日尚可靠篝火御寒,开春后气温回升,腐食、污水易滋生疫病,一旦蔓延,百姓与兵马恐遭重创。”
这句话像重锤敲在赵平威心上,他此前只想着护三州安稳,却没料到瘟疫的隐患。
对比自己的考量,李恒不仅把眼前的安置问题想得周全,还能看到开春后的危机,甚至连长远的止战之策都有雏形,这份眼界与心思,远在自己之上。
他放下文书,忍不住对身旁的下属感叹道。
“李将军不仅心系百姓,更有经世之才,这般周全的谋划,我远不及他。若能得他相助,三州乃至更多地方的百姓,恐怕才能真正过上安稳日子。”
当晚,中军帐的灯亮到半夜。
老周和阿力有些担心,进帐时见赵平威正在出神。
“将军,您可是还在想李恒的提议?”老周试探着问。
赵平威从案上的文书抬起头,开口道:“我越想越觉得他说得在理,若按照他的方法来,一定能够更快的让这乱世安稳下来。”
他顿了顿,起身走到帐边,声音沉了几分。
“我从前觉得能保一方安稳便够了,可李恒说得对,乱世不停,流民就会越来越多,就算咱们把三州守得再牢,周边势力打来打去,蛮族也可能卷土重来,最后还是护不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