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黄彪独当一面(1/1)
这位曾经视张景为威胁、甚至暗中使过绊子的老中医,在经历了嫉妒、挫败、震惊、折服乃至最终成为孵化计划教员的一系列复杂心路历程后,其心态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亲眼见证了张景的医术、魄力和担当,更在共同的教学过程中,找回了些许行医初心的热忱。
此刻,看着张景被潮水般的疑难病患者团团围住,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看着孵化计划因实际困难近乎停摆,黄彪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种复杂的情绪在他心中翻涌——既有对张景处境的同情,有一种“岂能坐视”的冲动,更有一种不愿看到明德堂这好不容易起来的势头被拖垮的责任感。
他不再是那个只守着自已一亩三分地、生怕别人抢了饭碗的黄医生了。他是明德堂的一员,是孵化计划的教员之一!
这天中午,趁着诊间隙隙短暂的混乱平息,病人都在等待抓药或短暂休息的空当,黄彪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已的诊室喝茶,而是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到了张景的诊室门口。
张景正靠在椅背上,用力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脸色疲惫。桌上还有厚厚一摞病历在等待处理。
“张医生。”黄彪开口,声音比平时洪亮了几分,吸引了周围不少人的注意,包括几个学员和桂翠。
张景抬起头,有些诧异:“黄老师?有事?”
黄彪环视了一下挤满候诊区的病人,目光尤其在那些拿着大医院病历、面色焦虑的疑难病患者脸上停留了一下,然后转向张景,语气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和决心:
“张医生,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你就算是铁打的,也扛不住这么耗!这些个疑难杂症,个个都耗神费力,你一个人看,看到天黑也看不完!还得把咱们的计划都给耽误了!”
他的话说的直白,却戳中了每个人的心坎。大家都默默点头。
张景苦笑一下:“我知道,可是…”
“没什么可是!”黄彪打断他,胸脯一挺,花白的胡子都翘了起来,“这些个老毛病、慢性病、常见的头疼脑热,你就别管了!统统交给我!”
他这话一出,不仅张景愣住了,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他。黄彪虽然医术不错,但以往给人的印象更多是守成和经验主义,如此主动请缨、大包大揽,还是头一遭!
黄彪似乎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但随即把眼一瞪:“怎么?信不过我老黄的手艺?是!我开方子没你小子那么灵巧精准,对付这些常见病、调理个老慢支、老胃病,我还是绰绰有余的!保证不给你出岔子!”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带着一丝恳切:“你把精力省下来,专门对付那些最硬骨头、最疑难的病例!还有,咱们那班学员,不能荒废了!你得有空带他们啊!”
这一刻,黄彪身上仿佛焕发出一种新的光彩。那是一种放下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的担当,是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张景看着他,疲惫的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和欣慰。他深知,这对于把面子看得极重的黄彪来说,是多么不容易的一步。这不仅仅是分担工作,更是一种姿态,一种真正将自已融入明德堂、认同张景领导地位的姿态。
“黄老师…”张景站起身,郑重地朝黄彪拱了拱手,“您言重了!我怎么会信不过您?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太好了!”
他正愁无法破局,黄彪的主动请缨,简直是雪中送炭!
“好!”黄彪见张景答应,顿时精神抖擞,大手一挥,对着候诊区的病人洪亮地喊道:“各位乡亲邻里!以后常见的毛病,比如感冒发烧、咳嗽痰喘、胃痛腹胀、腰腿酸软、老慢病调理,都到我黄彪这边来!保证用心给大家看!让张医生腾出手,专门给情况更复杂的乡亲仔细诊治!大家看这样行不行?”
病人们面面相觑,有些老病号是知道黄彪的,以往也找他看过病,知道这老医生手艺不差,只是近几年似乎有些沉寂。此刻见他主动站出来,又得到张景的认可,大多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行!黄医生也挺好的!”
“这样好,张医生太累了,我们也心疼。”
“那就麻烦黄医生了!”
很快,一部分病情相对简单的患者开始转向黄彪的诊室。黄彪立刻进入状态,问诊、把脉、开方,动作麻利,虽然不如张景那般思维缜密、常有惊人之语,却也沉稳老练,颇有章法,对付常见病证确实游刃有余。
压力骤然减轻了一大截!
张景长舒一口气,感觉肩上的千斤重担仿佛被分走了一半。他立刻对桂翠道:“桂翠,重新调整一下挂号。新来的病人,先由你做个简单的预检分诊,情况复杂的再排到我这里,常见的引导到黄医生那边。”
“明白!”桂翠眼睛一亮,立刻行动起来。她本就心思细腻,这段时间又历练出来了,简单的分诊难不倒她。
接着,张景又看向那几个眼巴巴望着他的学员:“还愣着干什么?分组!一队跟黄老师学习常见病的诊疗思路,另一队…跟我这边,见识一下疑难病的辨证过程!”
学员们顿时欢呼一声,如同久旱逢甘霖,立刻精神百倍地行动起来,重新找到了学习和奋斗的方向。
明德堂混乱的局面,竟然因为黄彪的主动站出来,迅速得到了扭转,开始恢复某种高效而有序的运转。
而黄彪,在承担起这份重担后,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偶尔藏私或者固步自封,反而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病人,有时甚至会拿着处方主动来找张景讨论一二,或者在带教学员时,引用张景讲过的一些经方思路,教学相长,其自身的诊疗水平也在这种压力和共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稳步提升。
他真正成为了张景可靠的左膀右臂,成为了明德堂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之一。
张景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困境,有时反而能催生出最宝贵的凝聚力和成长。
而有了黄彪分担大部分常见病患,他终于可以喘口气,将更精锐的精力,投向那些真正的疑难杂症,同时,也能重新拾起几乎中断的孵化计划教学。
明德堂这艘小船,在经历了险些被浪潮掀翻的危机后,由于内部成员的**协力,不仅稳住了船身,更调整了风帆,朝着更深更远的海域,继续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