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王森成了王一手(1/1)

明德堂内的秩序,因黄彪的主动分担而得以重塑。

常见病、慢性病的患者被有效分流至黄彪的诊室,张景终于能从人海中挣脱出来,得以喘息,并将宝贵的精力专注于真正的疑难杂症和重启孵化计划的教学。

诊所内虽然依旧忙碌,却不再是先前那种令人窒息的混乱,而是呈现出一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高效运转。

而在这股求变图存的氛围中,另一个角落,也正悄然发生着深刻的蜕变——那就是推拿室的王森。

曾经的王森,油滑、精明,带着几分市井气,满心想着如何多开单、多赚钱,甚至动过让张景“挂名”针灸的歪心思。

但在经历了明德堂的风风雨雨,尤其是亲眼目睹张景如何以医术和人格魅力征服众人、甚至创造奇迹之后,他内心深处那点对中医仅存的热爱和敬畏,被重新点燃了。

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和尊严。

以往,推拿在很多患者甚至部分学员眼中,似乎总是低针灸、中药一等,被视为“松快筋骨”的辅助手段。

王森自己也常常陷入这种自我定位,有时为了讨好顾客,手法偏于柔和讨好,缺乏深层的治疗性。

但最近接连几个病例,改变了他的想法,也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

先是那个被张景针灸治疗后、又由他进行后续推拿和拔罐治疗的白领秦晴。

最初,她对他的技术百般挑剔,言语刻薄。王森忍气吞声,严格按照张景交代的方案,结合自已多年的经验,为其进行颈部推拿和拔罐。

几次之后,秦晴那顽固的颈肩酸痛和头晕症状得到了显着缓解,她对王森的态度也从最初的鄙夷挑剔,逐渐变为惊讶,再到最后的信服和尊重。

她甚至开始主动向同事推荐:“明德堂那个王医生,推拿有一手!不是瞎按的,真能解决问题!”

另一个案例,则是一位急性腰扭伤的中年汉子,疼得龇牙咧嘴,几乎无法弯腰。张景辨证针刺后,将其交给王森进行理筋整复。

王森凝神定气,运用娴熟的斜扳法和揉按放松手法,只听“咔哒”一声轻响,患者顿时觉得腰部一松,剧痛锐减,竟然能慢慢直起腰来了!患者当时感激涕零,差点要给王森跪下。

这些成功的案例,尤其是患者那发自内心的感激,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王森的心田。

他忽然意识到,推拿按摩,绝非仅仅是“伺候人”的活儿,它同样是中医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是一门真正的医术!运用得当,其效如桴鼓,立竿见影!

他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操作,而是开始真正沉下心来,钻研推拿这门技艺。

他翻出那些早已蒙尘的推拿古籍,对照着人体经络穴位图,重新温习各种手法:滚法、揉法、拿法、推法、按法、摩法…

他开始追求的不是力度,而是“渗透力”,是“得气感”,是如何通过手法精准地作用于病变的筋结、错位的关节。

他甚至主动向张景请教:“张医生,您看这个肩周炎的患者,我除了常规松解肩周,重点按揉肩髃、肩髎、天宗之外,是不是还可以配合点按远处的条口穴?《针灸甲乙经》里好像提过‘条口主肩背痛’…”

张景对于王森的转变自然是乐见其成,毫不藏私地给予指点:“想法很好!‘上病下取’,条口透承山,确实是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

你还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是条口?它与足阳明胃经的关系,与‘治痿独取阳明’有无潜在联系?”

这样的讨论,让王森的思路豁然开朗,将推拿与中医整体理论更深地结合了起来。

他还开始研究不同的推拿流派,将正骨、理筋、点穴等技法融会贯通。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颈肩腰腿痛疾病,他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效果显着的组合手法:

先以柔和手法充分放松痉挛肌肉,再以精准技巧进行关节整复或理筋,最后辅以点穴疏通经络。

其手法之精准、力道之沉稳、效果之显着,很快就在患者中传开了。

“哎,你找哪个王医生?是那个推拿的王医生吗?他手法是这个!”有患者竖起大拇指。

“对对对!就是他!别看他年轻,手上真有功夫!一按就知道病在哪!”

“我这老腰,让王医生按了几次,比吃啥药都管用!”

不知从何时起,“王一手”这个绰号,开始在小范围的患者群里流传开来,既指他推拿手艺高超,也带点对他精准判断病位的调侃和赞誉。

王森听到这个称呼,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咧开嘴笑了,非但不以为忤,反而倍感自豪。他将这份赞誉转化为更大的动力,对待每一位患者更加尽心尽力。

他的推拿室,不再仅仅是“松快一下”的地方,而是成了明德堂处理颈肩腰腿痛等筋伤疾病的重要阵地,与张景的内科、黄彪的普通门诊形成了有力的互补。

张景看着王森的成长,心中倍感欣慰。他有意将更多适合推拿治疗的患者引导过去,并在教学中向学员们强调推拿按摩作为中医外治法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

“中医并非只有汤药针灸,”张景对学员们说,“推拿导引,同样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甚至解决许多药物难以企及的问题。王森老师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们当中若有人对此道感兴趣,大可向他请教学习。”

一时间,王森竟也成了学员们的请教对象,让他更是干劲十足。

明德堂的三驾马车——张景主攻疑难杂症兼总揽教学,黄彪分担常见病与稳健带教,王森专注筋伤推拿与外治法——终于形成了清晰而稳固的架构。

而王森,也终于在这片曾经让他感到迷茫的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专业价值和人生方向,完成了从“推拿师”到“推拿医师”的华丽转身。

“王一手”的名声,正伴随着他精湛的技艺和专注的态度,悄然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