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从《内经》中寻找灵感(1/1)
小雅母女拿着那剂蕴含着无限希望与巨大风险的药方离去后,明德堂内那种凝重的气氛并未随之消散,反而如同沉滞的水银,愈发压得人喘不过气。
学员们无心再讨论其他病例,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门口,仿佛在等待一个审判的结果。王森和桂翠做事也轻手轻脚,生怕惊扰了张景的沉思。
张景独自坐在诊室里,面前摊开着处方笺的副本。他看着上面“附子”、“肉桂”、“黄芪”、“当归”、“川芎”等药味,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方子开了出去,但心中的忐忑却如潮水般反复冲刷。
“阳虚血瘀”的思路,是否真的切中病机?
附子的用量是否足够撼动那沉寒痼冷?又是否会过于猛烈?
那轻灵的当归、川芎,能否恰到好处地疏通微瘀,而不耗伤正气?
升麻、柴胡的升提,是否会引动虚阳?
每一个问题都关乎成败,关乎一个少女的未来。之前在系统模拟中失败的场景,尤其是“虚实体重判断偏差”和“用药力度失当”的警告,如同警钟在他脑中长鸣。
他闭上眼,试图将杂念摒除,心神沉入那浩瀚的中医经典海洋之中,迫切地需要寻找更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灵感火花。
《内经》…《伤寒》…《金匮》…
条文如同星光般在他意识中闪烁。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脾主身之肌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这些条文印证了他温补脾肾阳气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如何解决那细微的瘀滞?如何让补进去的阳气能够真正输布到萎废的筋脉?
他的思绪聚焦在“治痿”之上。《内经·痿论》篇专论此病,明确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着名法则!
“独取阳明”…
历代医家多从此论,强调调理脾胃,补益后天之本以化生气血,濡养宗筋。
这固然是正法,但用于小雅此等沉疴,似乎总觉隔了一层,力度和针对性皆有所欠缺。
“独取阳明…独取阳明…”张景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心神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先贤对话。
忽然,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他的脑海!
“独取阳明”,难道仅仅是指足阳明胃经?仅仅是指补益脾胃气血?
《内经》原话是:“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关键或许不在“阳明”本身,而在于“宗筋”!在于“利机关”!
阳明胃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气血生化之源,能濡养约束骨骼、主管关节运动的“宗筋”!
而宗筋的功能的正常,不仅仅依赖阳明气血的濡养,更需要肾阳的温煦和肝气的条达!肾阳虚则温煦无力,肝气郁则疏泄不及,皆可导致宗筋失养,机关不利。
所以,“治痿独取阳明”的真正深意,或许在于通过调理阳明(脾胃),来恢复其对宗筋的濡养功能,但必须同时兼顾激发肾阳的温煦动力和保证肝气的疏泄通道!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而小雅的病,正是肾阳虚衰为病之本,导致了宗筋失于温煦而弛缓无力;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导致了宗筋失于濡养;
而那细微的瘀滞,或许正是肝气疏泄不及、气机略有郁滞的体现?
如此一来,他的处方思路就不仅仅是“温肾健脾,佐以活血”了,而是暗合了“治痿”的更高层次法则——激发肾阳以温煦,培补脾胃以濡养,稍佐疏瀹以利机关!
附子、肉桂,直补肾命门真火,是温煦宗筋的动力核心!
黄芪、人参、白术,大力培补脾胃,是濡养宗筋的物质基础!
当归、川芎,不仅活血,更兼有辛散流通之性,能疏瀹气机,条达肝气,有助于“利机关”!
升麻、柴胡,升提清阳,亦有助于气机升降,符合“机关”之需!
他的方子,竟然在无意之中,契合了《内经》“治痿”理论的精髓!不仅仅在“取阳明”,更是在“温肾阳”、“疏气机”!
这个发现的豁然开朗感,如同拨云见日,瞬间驱散了他心中的大部分疑虑和不安!他对自己的辨证和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强的信心!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精光闪烁。之前开方时更多是基于四诊信息的直接判断和直觉,而现在,这套治疗方案在他心中有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清晰的逻辑脉络。
他再次审视那张处方,感觉每一味药都仿佛活了过来,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一个协同作战的精妙军团。
信心大增的同时,他也更加冷静。
理论再完美,最终仍需实践检验。
小雅的身体能否承受?
药力能否起效?
起效后又该如何调整?
他站起身,走到药柜前,对桂翠郑重交代:“桂翠,刚才那位赵阿姨来抓的药,附子一定要亲自盯着煎煮,确保先煎满一小时,尝过不麻口再下其他药。切记!”
“放心吧,张医生,我明白。”桂翠用力点头。
张景又拿起电话,再次确认了留给赵母的那个号码畅通无误。他必须确保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
做完这一切,他心中的波澜稍稍平复,但那种高度的警觉和期待却丝毫未减。
他回到诊室,却无法再专注于其他病人,索性让其他学员先跟着黄彪学习,自己则再次沉浸到古籍之中,反复推敲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局及应对方案。
《内经》给予了他灵感,坚定了他的信念。但最终能否攻克这现实中的“疑难杂症”,还需要等待时间的答案,等待那三剂药在小雅体内引发的、未知的化学反应。
明德堂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紧绷的状态中,度过了接下来的两天。
每一个人,都在默默等待着那个最终的回音。而张景,则在等待中,将自己的思维打磨得更加锐利,做好了迎接任何可能结果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