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雪沉汴河·清风入堂(1/1)

沉船案掀起的滔天巨浪虽已渐息,但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余波未平。户部尚书之位悬空,如同风暴眼后亟待填补的真空,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这位置,掌天下钱粮,系社稷命脉,更是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御书房内,紫檀木长案上堆着几份奏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新换的紫檀木家具散发着沉稳的光泽,却驱不散那沉船案后残留的肃杀与凝重。窗外,暮色四合,宫灯初上,将窗棂的影子拉得细长。

皇帝李玄胤端坐案后,面色略显疲惫,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隼,扫视着下首肃立的几位重臣。他刚服过药,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药草苦涩气息。

左都御史陈廷敬、吏部尚书刘海涛、吏部右侍郎周文正三人垂手侍立一侧。右都御史宋怀瑾、大理寺卿穆之、吏部左侍郎上官止立于另一侧。宰相张居中则立于御案左下手,身形微胖,面容沉静,如同古井深潭,波澜不惊,只垂眸捻须,仿佛置身事外。

“户部不可一日无主,”皇帝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诸卿所荐人选,朕已阅过。都说说吧。”

陈廷敬率先出列,躬身道:“启禀陛下,臣与刘尚书、周侍郎共议,以为户部掌度支钱粮,需老成持重、精于实务之人。现有三位人选:其一,河道总督署理郎中孙敬亭,通晓河工、漕运,于钱粮调度颇有建树;其二,都转运盐使司同知钱丰,久掌盐课,理财有方;其三,太仆寺少卿郑伯先,精于算学,处事缜密。此三人皆可堪任。”

刘海涛与周文正连忙躬身附和:“臣等附议。”

上官止待他们说完,才上前一步,声音清朗:“陛下,臣以为,户部经此大变,当需清正廉明、锐意革新之臣。臣荐一人:通政使司右参议孙伯言。此人刚直不阿,素有清望,曾任地方知府,政绩斐然,尤善梳理积弊,开源节流。”他一身素袍,手持木笏,颇有清流风骨。

穆之与宋怀瑾对视一眼。宋怀瑾微微颔首,穆之随即上前,声音沉稳有力:“陛下,臣与宋都宪以为,户部此番元气大伤,吏治积弊尤需整饬。与其在朝中遴选,或受旧有积习牵绊,不如擢拔地方干才,引入清风。臣等共荐一人:江南巡抚卢俊峰!”

此言一出,御书房内气氛微微一凝。

卢俊峰?江南巡抚?一个远离权力中心的地方大员?

陈廷敬、刘海涛等人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上官止也微微侧目。宰相张居中依旧沉默,只是捻着胡须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皇帝的目光落在穆之身上,带着审视:“卢俊峰?朕记得他。说说理由。”

穆之神色不变,朗声道:“卢俊峰巡抚江南三载,整顿漕运,疏通河道,厘清盐课积弊,使江南赋税连年增长,库银充盈,百姓负担反减。其人不结党、不营私,官声清正,有‘卢青天’之誉。更难得者,其施政以‘开源节流、藏富于民’为本,深谙理财之道,且不畏权贵,敢于任事。此等干才,正可涤荡户部沉疴,重振国库纲纪!”

宋怀瑾接口道:“陛下,孤大人所言极是。卢俊峰在江南所为,臣亦有所耳闻。其治下,吏治清明,商贾乐业,实为不可多得之能臣。值此户部需重振之际,卢俊峰确为不二人选。”

皇帝沉吟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案面,发出笃笃的轻响。他的目光在陈廷敬等人推荐的三份名单,上官止的孙伯言,以及穆之、宋怀瑾力荐的卢俊峰名字上缓缓移动。陈廷敬等人的推荐稳妥,上官止的推荐清流,而卢俊峰…则带着一股来自地方、未经朝堂浸染的清冽之风。

宰相张居中依旧一言不发,眼观鼻,鼻观心,如同入定。

御书房内落针可闻,空气仿佛凝固。几位重臣屏息凝神,等待着天子的决断。

就在这时,侍立在皇帝身侧的大太监王瑾,微微俯身,用只有皇帝能听到的、极其细微的声音,低语道:“万岁爷,奴才…斗胆多句嘴。这卢俊峰…奴才在江南织造局当差时,倒也听过他的名头。都说他…是个‘铁算盘’,也是个‘硬骨头’,素来…不买地方豪强的账,连…王府采办的面子…也敢驳…倒真是…有几分清名…”

皇帝敲击桌面的手指…蓦地…停住了!

他抬起眼,目光在王瑾低垂的脸上停留了一瞬,随即…又扫过下方肃立的众臣。

陈廷敬的稳重派…刘海涛、周文正的吏部系…上官止的清流派…穆之、宋怀瑾的…破格之荐…

还有…宰相张居中…那…深不可测的…沉默…

皇帝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卢俊峰”…那三个字上!

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笑意…在皇帝眼底…一闪而逝!

他需要什么?

一个…能打破户部旧有格局的人!

一个…能为他…真正…看住国库钱袋子的人!

一个…不畏权贵…敢于…得罪人的人!

一个…暂时…不属于…朝中任何…盘根错节势力的人!

卢俊峰…这个来自江南的“铁算盘”和“硬骨头”…似乎…正合适!

“嗯…”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打破了御书房的沉寂,“诸卿所荐,皆国之干城。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户部…经此劫难,百废待兴。非…锐意革新、清正廉明、不惧权贵之臣…不能…担此重任!”

“江南巡抚卢俊峰!”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斩钉截铁,一掌轻轻拍在案上,“擢升户部尚书!即日进京赴任!”

“陛下圣明!”穆之与宋怀瑾心中巨石落地,率先躬身应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

陈廷敬、刘海涛、周文正、上官止等人,神色各异,但皆迅速收敛,齐声附和:“陛下圣明!”

宰相张居中,终于抬起眼皮,深深看了皇帝一眼,又瞥了一眼穆之,随即垂下眼帘,躬身道:“陛下慧眼识人,臣…附议。”

尘埃落定!

一股…来自江南水乡的…清风…

即将…吹入…这…刚刚经历血雨腥风…

亟待涤荡尘埃的…户部大堂!

皇帝看着下方躬身的身影,疲惫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轻轻靠回椅背,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浊气。

这盘棋…才刚刚…重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