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2集:新机遇应对开启(1/1)
刘好仃把红笔圈过的笔记本往边上一推,手机刚好又震了一下。这次是系统提醒:西侧实验车间的温控曲线恢复正常,允许接入高精度镀膜程序。他看了眼时间,六点四十三分,老陈那边应该已经到岗了。
他拎起桌角那杯凉透的茶,一口喝完,顺手在部门群里发了条消息:“今天早会改控制室门口,七点整,十分钟。”
王姐秒回了个太阳表情。
老陈没回,但刘好仃知道人已经在干活——那家伙向来话少,做事却从不掉链子。
七点差两分,王姐抱着平板来了,头发扎得利落,手里还拎着两个纸袋。
“给你带了包子,”她把一个递进来,“知道你早上肯定又空着肚子盯进度。”
刘好仃笑了笑,接过来没急着吃:“等会儿再啃,先说正事。”
老陈也到了,工装袖口沾着一点银灰,显然是刚从设备前抽身。三人站在控制台外侧的小空区,背后是实时跳动的数据墙。
“昨天调度会定的测试窗口批下来了,”刘好仃打开系统界面,“明天早上五点到七点,西侧三号舱可用。优先级已标红,生产部签了字。”
老陈点点头:“够用。三组配方,每组两片,加上校准时间,六点半前能出结果。”
“样品包装的事我也解决了,”刘好仃接着说,“仓储那边一开始卡壳,说是非标流程不给备料。我打了电话,说了责任我担,他们松口了。边角料拼了五个框体,王姐设计的贴纸也印好了,就等样片出来就能封装。”
王姐翻开平板:“南山林客户我联系上了,对方挺感兴趣,说店里新展区正好要换玻璃。约了后天上午上门安装试用样品,还问能不能多拿一块备用。”
“可以,”刘好仃说,“T1批次多做一片,作为机动。回头你把他的店铺类型、光照情况、使用周期这些都记进档案,咱们以后看数据要有上下文。”
老陈忽然开口:“有个问题。”
两人看向他。
“三号舱昨晚偏温一次,凌晨两点十七,波动0.8度,持续十一分钟。虽然没超警戒线,但镀膜对温度敏感,这一批数据要不要单独标记?”
刘好仃没立刻答,而是调出监控日志,盯着曲线看了十几秒。
“标记,”他说,“不但标记,加一组对照样本。参数照常录,等结果出来我们比对看看有没有肉眼难察的差异。万一将来客户问‘你们是不是偷工减料’,咱能把全过程摆出来。”
王姐笑了:“这叫未雨绸缪,还是防自家队友反水?”
“都不是,”刘好仃摇头,“是让过程经得起问。咱们现在走的是没人走过的路,脚印得踩实了。”
包子凉了,他咬了一口,边嚼边看屏幕上的任务列表。三项主任务都已拆解落地:技术端由老陈带队出样片,市场端王姐对接客户,他自己负责打通后勤和流程堵点。进度条虽还没动,但齿轮已经咬上。
“对了,”王姐忽然想起什么,“贴纸上写‘效果追踪中’,那后续拍照谁去?”
“初期我们自己跑,”刘好仃说,“你安排个同事跟着安装,拍前后对比。三个月内每月一次,风雨无阻。等数据攒够了,再考虑让客户自己上传。”
“那得配个简易说明卡,教他们怎么拍才标准。”
“你来拟,今天下班前发我一眼就行。”
正说着,系统弹出一条预警提示:三号舱预热阶段升温速率略低于设定值。刘好仃立刻切过去查看,发现是加热模块响应延迟,问题不大,但需要手动微调补偿参数。
他转头对老陈说:“你先去车间盯着,我这边远程调一下初始值,确保今晚校准顺利。”
老陈应了一声,转身就走。王姐也说要去整理客户资料,临走前把另一个包子塞回刘好仃手里:“趁热吃,别等它变石头。”
刘好仃没再推辞,一边啃包子一边操作终端。他把补偿系数输入系统,确认反馈曲线回归正常,这才点了保存。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七点二十一分,晨间例会结束得干脆,事情也都派了出去。
八点整,他起身去了西侧车间。推门进去时,老陈正弯腰检查喷头清洁度,听见脚步声也没回头,只说了一句:“来得正好,看看这个。”
刘好仃走过去,看到检测仪屏幕上跳出第一块样片的初步读数:透光率87.3%,雾度1.2,紫外线阻隔率96.7%。数值稳定,落在预期区间内。
“T1批次第一片,通过初检。”老陈说着,摘下手套,“剩下两组还在镀,预计九点前全部完成。”
刘好仃在本子上写下“T1批次通过初检”,又补了一句“转入封装流程”。
他没急着走,而是站在操作台边看了一会儿。机器运转的声音沉稳,像老朋友的呼吸。他知道,这一小块玻璃看着不起眼,但背后是材料配比、工艺调整、客户沟通、流程破局的全链条联动。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点点推出来的活路。
回到控制室,他打开推广草案文档,把“样品准备”一项的状态从“进行中”改成“完成”。屏幕右下角,进度条跳了一下,显示“阳光盾计划:进度1/5——样品准备完成”。
王姐的消息这时候来了:“林客户预约确认,后天上午十点,地址已同步。”
他回了个“收到”,顺手更新了客户档案字段,备注栏里写了四个字:重点关注。
窗外天光渐亮,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份打印稿上。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批注,最显眼的是那三个词:成本、周期、适配场景。他盯着看了两秒,伸手把纸往里推了推,避开直射的光线,怕时间久了字迹褪色。
老陈又发来一条:“T2批次第二片数据略有波动,建议保留作对比分析。”
刘好仃回复:“留着,编号存档。”
刚打完字,耳机响起提示音:首块样片已完成封装,标签已贴,存放于B区恒温柜,状态为“待交付”。
他站起身,打算去仓库看看实物。路过打印机时,顺手又打了一份更新版的推广策略,准备带回办公室再过一遍细节。
走廊上遇到几个早班工人,互相点头打招呼。有人问他:“刘师傅,最近忙啥呢?看你天天跑车间。”
“搞点新东西,”他笑笑,“说不定以后咱们厂的玻璃,能在太阳底下多撑几年。”
那人一听,乐了:“那敢情好,我家阳台那块去年就发黄,正想换呢!”
刘好仃停下脚步:“你要是愿意,回头给我拍张照片,算咱们第一个民间观察员。”
“成啊,免费劳动力我最积极。”
两人笑着分开。刘好仃走到仓库门口,刷卡进入。恒温柜里,五块贴着“阳光盾·试用版”标签的玻璃整齐排列,边缘泛着淡淡的蓝光。
他取出其中一块,手感清凉平滑。翻到背面,标签上写着:T1-01,用途:珠宝店户外展柜,追踪周期:三个月,负责人:王姐。
他轻轻放回原位,关上柜门。转身时,手机震动。
是系统通知:今日首次健康快报推送成功,所有终端响应正常。
他点了确认,走向控制室。
刚坐下,王姐来电。
“林客户那边刚回消息,”她说,“他们经理想让我们顺便做个现场光照测试,看看到底有多强。”
“答应他,”刘好仃说,“带上测光仪,咱们把数据也记下来。”
电话还没挂,老陈的消息又来了:“T3批次完成,三组样片全部入库。初步报告晚上能交。”
刘好仃对着听筒说:“听见了吗?今晚加鸡腿。”
王姐笑出声:“我说怎么一早就有太阳,原来是好事要来了。”
他低头翻开笔记本,在待办事项最后加了一行:协调测光仪借用事宜。
笔尖顿了顿,又补上一句:问问后勤,下周能不能多送几次汤到西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