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集:新机遇效果初观察(1/1)
刘好仃把手机从耳边拿开,测光仪借用手续已经办妥。他顺手在系统里点开今日客户咨询统计面板,时间刚过八点十五分,数据流已经开始滚动更新。
屏幕上跳出一条新记录:东莞某商业展厅来电,询问“阳光盾”玻璃的抗紫外线具体参数,特别提到“能不能撑过岭南的夏天”。他没急着归档,而是顺手点进后台,调出过去三天的咨询总量——环比涨了六十三,数字红得发亮。可再看订单栏,只新增两笔,还是老客户追加的小单。
他靠在椅背上,手指敲了敲桌面,起身走到控制室外的小空区,冲走廊那头喊了一嗓子:“王姐,来一下。”
王姐抱着平板快步走来,发带松了一截,脸上还沾着一点打印纸灰。“刚整理完林客户的光照测试需求,你找我?”
“叫上老陈,”刘好仃说,“咱们碰个三分钟的事。”
老陈从车间出来时手套还没摘全,听见声音就拐了过来。三人站成个小三角,背后是跳动的数据墙。
“样片送出去两天,市场有反应,”刘好仃开门见山,“咨询多了,但下单的少。你们怎么看?”
王姐翻了下平板:“我这边收到七条明确反馈,五条都说‘挺新鲜’,两条问价格。但他们都不急,有家连锁珠宝店直接说‘等第一批试用的人晒半年再说’。”
“观望。”刘好仃点点头。
“我也看了性能数据,”老陈插话,“T3批次三块样片,实测阻隔率都在九十六以上,透光没掉,雾度稳定。不是产品问题。”
“那就是信任问题。”刘好仃接过话,“咱们这东西,听着靠谱,可谁也没见过三年不黄的玻璃。客户不傻,不会因为咱们一句话就换全套展柜。”
王姐搓了搓手指:“要不搞点小活动?比如转发朋友圈送样品卡?现在人都爱凑热闹。”
“热闹容易起,也容易散。”刘好仃摇头,“咱们不是卖饮料,是卖耐久性。热度一过,没人记得你当初多响亮。”
老陈低头看了看手表:“我下午还得去校准喷头,下周材料组要交三套新配方对比报告。时间紧,不能拖。”
“不拖。”刘好仃掏出笔记本,在空白页写下三行字:“第一,需求是真的,不然不会有人专门打电话问细节;第二,急不得,客户得看见别人用了有效才敢跟;第三,咱们现在不冲销量,冲数据。”
王姐眨眨眼:“你是说,先让试用客户变成活广告?”
“对。”他合上本子,“五家试用,三家要了备用片,两家愿意联合测试,说明有兴趣。接下来咱们不催单,只盯效果。谁家玻璃装上去,咱们定期回访拍照,记光照强度、温湿度、清洁频率——把这些做成小档案,以后谁问,咱就拿真实例子说话。”
老陈嗯了一声:“我可以做个简易性能对照表,配上检测数值,客户要是想看,随时能给。”
“这个好。”王姐立刻接道,“再加上一张‘使用三个月前后对比图’,比我说一百句都管用。”
刘好仃笑了下:“你还记得上次给我同事拍阳台玻璃发黄的照片吗?民间观察员这路子,可以接着走。回头印一批‘阳光观察员’贴纸,贴在试用客户店里,让他们觉得自个儿也是项目一份子。”
“那要不要搞个打卡群?”王姐眼睛亮了,“每天上传一张玻璃照片,坚持三十天送个小礼品。”
“礼品就算了,成本得控。”刘好仃摆摆手,“但打卡可以有,完成追踪的客户,下次采购打个折,或者优先供应新品。咱们不烧钱,只烧诚意。”
老陈想了想:“技术答疑也得跟上。已经有客户问涂层会不会脱落,清洗有没有禁忌。我准备整理一份常见问题回复清单,别让销售临时编答案。”
“你写,我改改语气,”王姐笑着说,“你那文档标题写着《关于抗UV镀膜层稳定性之若干技术参数说明》,客户一看就睡着了。”
老陈嘴角抽了抽:“那就叫……‘阳光盾使用小贴士’?”
“这还差不多。”刘好仃点头,“就这么定:王姐负责收集试用反馈,做客户档案升级;老陈出技术手册,简单明了;我这边继续盯流程,确保每一块样片出去都有记录可查。咱们不求快,但求稳。”
王姐收起平板:“那我先去拟个反馈模板,加个‘是否愿意参与效果展示’的勾选项。”
“顺便问一句,”刘好仃补充,“哪家要是愿意让我们拍个短视频,介绍使用体验,咱们可以帮他们做个精致版门店宣传短片,白送。”
“这招狠,”王姐笑出声,“老板们最爱这种免费广告。”
老陈戴上安全帽:“我去车间了,喷头堵了会影响镀膜均匀度,得赶在下午前处理完。”
“去吧,”刘好仃说,“晚上报告出来,发群里就行。”
人一走,控制室又安静下来。他坐回工位,打开客户反馈汇总表,把刚才的讨论要点一条条记进去。刚写到“信任需案例支撑”,手机震了一下。
是王姐发来的消息:“林客户那边刚回,说他们经理特别满意测光结果,还问我们有没有后续跟踪计划。”
他回了个“收到”,又补了一句:“把咱们的三个月回访安排发给他,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当第一个公开案例。”
放下手机,他盯着屏幕上的数据面板。咨询量还在涨,最新一条来自惠州,问“能不能做弧形定制”。他没急着回复,而是新建了个文档,标题打上:“阳光盾·客户信任构建路径”。
写了几行,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十点零七分。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已经凉了,但口感清爽。
这时系统弹出提醒:南山林客户已完成首次光照测试,数据已同步至项目档案。他点开附件,看到一组连续二十四小时的紫外线强度曲线,峰值出现在中午十二点半,数值稳定在行业高曝值区间。
他顺手把这组数据拖进新建的案例库文件夹,命名为“L-01_首例户外珠宝展柜实测基准”。
正要关闭窗口,王姐又发来一条语音:“我刚问了仓储,说下周恒温柜还能腾出两个格位,专门放‘阳光盾’的追踪样片。要不要贴个专属标签?”
他想了想,回文字:“贴,就写‘阳光观察员计划·第1号’。再加个二维码,扫一下能看实时追踪进度。”
语音刚发出去,老陈的消息到了:“T2批次复检完成,性能无衰减,建议可作为长期对照样本保留。”
他回复:“存档编号GZ-T2-02,备注‘用于客户疑问回应’。”
刚打完字,打印机嗡地响起来。他走过去取下那张纸,是 updated 的推广策略草稿。他在“推广节奏”那一栏画了个圈,旁边批注:“慢启动,重积累”。
回到座位,他把纸夹进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写下:“下一步:与王姐讨论试用客户分级管理方案。”
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一句:“准备召开第二次小范围碰头会,议题:如何让客户主动为我们说话。”
窗外阳光正好,照在桌角那份打印稿上,边角微微卷起。他伸手压了压纸角,目光落在“客户信任”四个字上。
隔壁控制台的提示音忽然响起,他转头看去,屏幕上跳出一条新消息:林客户确认愿意参与全程效果追踪,并提出希望我们每月出具一份玻璃状态评估报告。
他抬起手,正准备敲键盘回复,指尖悬在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