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6集:新成果巩固再强化(1/1)
客服系统右下角的提示音又响了一下,刘好仃没抬头,手指已经滑动鼠标点开。那条新消息还停在“你们的服务看起来不错,但我需要看看别人家是怎么做的”上,光标在句尾轻轻跳动。
他看了眼时间,早上七点四十二分,办公室还没几个人上线。他把这条留言拖进《重点客户强化行动清单》的第一个分类:“观望型新户”,顺手在旁边打了个星标。
昨天定下的三类重点客户——复购老户、协同案例户、主动反馈户——已经在文档里列得清清楚楚。他一条条往下拉,手指一顿,把一位姓陈的老客户名字置顶。这位客户三年下了七单,每次都要加磨砂边、调色膜厚度,工艺要求比图纸还细。前两天他还跟小李说:“你们这玻璃装完,比我闺女挑口红色号还认真。”
刘好仃笑了笑,把“陈工-定制服务全流程备案”单独建了个子文件夹,往里面塞了最近三次订单的技术参数和沟通记录。接着打开内部协作平台,给技术组发了一条通知:“所有高复购客户档案即日起双备份,主责人请假期间由二线支持接替,不得中断响应。”语气像在提醒大家记得关灯。
八点刚过,电话响了。来电显示是陈师傅。
“刘师傅,在吗?”声音有点迟疑,“我这边阳台要改设计,原对接的小周说他请了两天假?”
“在的,陈师傅。”刘好仃立刻坐直,“小周身体不舒服,但您的事我们一直盯着。您放心,等他回来还是全程负责,不会换人接手。”
对方沉默两秒,“我不是怕换人,就怕中间断档,又要重新讲一遍需求。”
“理解。”刘好仃一边说话,一边在系统里点了“服务无缝过渡”标签,同时把客户档案推送给技术组备份负责人,“我已经让同事把您之前的七次调整记录都归拢好了,连您上次说‘膜色偏暖一点’这种细节都在备注里标红了。我现在就能给您确认,改动部分我们可以今天下午出预览图。”
电话那头松了口气,“那行,你这么一说我就踏实了。”
挂了电话,他没停,直接做了个图文简报:左边是客户历次合作的时间轴,右边是当前项目进度,末尾加了一句:“每一次定制,我们都记得。”下午三点十七分,点击发送。
做完这些,他转回头处理那位还在观望的新客户。
没有甩链接,也没发宣传册。他在已完成的合作案例里筛了一遍,挑出三位和这位咨询者背景相似的客户——都是小商铺翻新,都有玻璃隔断+防爆膜需求。把他们的流程节点整理成一份《典型合作路径参考》,隐去姓名和地址,只留阶段描述:
“第1天:线上沟通需求 → 第2天:专员上门测量 → 第3天:方案确认+报价 → 第5天:安装完成。”
附言写得像朋友聊天:“这是几位和您类似需求的朋友走过的路,您可以看看哪一段最像您的现在。”
发完,他顺手在系统里设了个提醒:三天后自动触发一次温和回访。不是催单,就是问一句“最近有新进展吗?需要我们再梳理一下吗?”
十点半,小王上线,看到任务栏多了几条更新,凑过来问:“这‘重点客户强化’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怎么不先开会说一声?”
“不是新开的活儿,是把咱们做得好的地方再踩实一点。”刘好仃端起杯子喝了口凉茶,“就像炒菜快出锅了,撒把盐提味。你现在每天接到的咨询,八成都在问‘之前那个流程还管不管用’,说明人家信了。信了就得趁热打铁,不能让人慢慢冷下来。”
小王点头,“也是,昨天还有个客户说‘你们最近挺稳的’,听得我心里还挺美。”
“那就让人一直美下去。”他打开数据面板,三类重点客户的互动频率都在往上走。尤其是那些主动反馈过的,几乎每周都会来问点新问题,像是在参与共建。
中午饭点,他没动地方,从抽屉里摸出一包泡面,撕开调料包时瞥见手机弹了条通知:陈师傅那边回复了图文简报,只写了三个字:“很细致。”
他把叉子插进面里,没急着吃,而是打开共享文档,在《成果强化进展》文件夹里新建一页,标题叫“服务感知升级案例001”。把整个交接过程、客户反应、应对动作全记进去,末尾补了一句:“信任不是一次达标,是每次都不掉链子。”
下午两点,外勤组回传一张现场图:一家咖啡馆的玻璃门装完了,店主抱着猫站在门口拍照。这张图被自动归类到“协同案例户”标签下。刘好仃把它截出来,放进《典型合作路径参考》的示例区,替换掉原先干巴巴的文字说明。
五点十八分,系统自动生成今日客户互动热力图。屏幕上,三类重点客户的活跃区块明显比上周更密集。有个复购老户甚至主动留言:“下次换你们做幕墙,我也推荐你们。”
他一条条看完,没回复,只是把文档归类存档,页面停留在热力图上。窗外天色渐暗,楼下的车流声低了下来。
六点二十三分,最后一封邮件同步完成。他关闭其他窗口,桌面上只剩客户系统界面,右下角的时间跳到18:24:07。
一条新消息弹了出来。
来自那位刚收到《合作路径参考》的潜在客户:“你说的这几段路,我好像都走到了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