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9集:新竞争效果初观察(1/1)
饮水机的响声刚落,刘好仃的手指已经移到了鼠标上。他没抬头看谁去接水,也没在意那声音是不是巧合——这些年在厂里,机器一响,人就得动,这是规矩。
屏幕还停在“一键预约测量师上门”的截图页面,编号-008,标记为“功能模仿型”,风险橙色。他双击打开客户行为日志系统,输入时间范围:前天晚八点到今天早六点。三十六小时的数据流开始滚动。
他一边等结果加载,一边调出销售组昨天提交的转化漏斗表。询价量比上周同期涨了百分之十二,但下单率只回升了不到两个点。中间断在哪了?他把表格拖到副屏,顺手点开聊天记录备份——那是客服和客户的对话存档,公司允许抽查用于服务优化。
翻到第七条,一个设计师模样的客户问:“你们能上门量尺寸吗?”
客服回得快:“我们工厂直供,发货快,龙岗本地客户最快两天出货。”
对方隔了五分钟才打字:“可我这边客户要现场拍图、出方案,你们不配合的话,我不好推进。”
再往后,就没下文了。
刘好仃把这段对话截图,放进新建文档的第一行。标题还没起,光秃秃地写着“临时分析”。他又连着看了十几条类似对话,几乎都是同一个节奏:认可响应速度,但卡在“没法闭环服务”这一步。
“跑得快,人家走得全。”他低声念了一句,敲进文档第二段。
主屏的日志分析完成,热力图跳出来。过去三天,用户进入产品页后的点击集中在“价格明细”“安装说明”“售后保障”三个板块,而新上线的“免费技术支持”按钮点击量不足百分之一。反观竞品那边,“预约测量”按钮的点击率在活动城市直接冲到前三。
他切回内部系统,找到技术组昨晚上传的轻量版模块运行报告。B类优化确实稳了,千元机上的滑动识别帧率达标,延迟感知基本消失。可这解决的是老问题,现在的新战场不在设备兼容性,而在服务链条完整性。
茶杯又空了,他拎起来晃了晃,只剩一点褐色沉淀。起身走了两步想续水,路过打印机时瞥见一张未取走的单据——是昨夜自动打印的订单流失清单,共十七笔,其中九笔备注了“选择含上门服务套餐”。
他抽出来扫了一眼,发现六位客户原本咨询过定制防爆玻璃,最终却转投了对手的“全包方案”。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省事。
回到工位,他打开排班表,找到明天上午的值班名单。原定休息的小陈被他用红圈标了出来。这小伙子做过两年家装跟单,熟悉测量流程,还能画简单草图。让他参与下一轮话术打磨,或许能补上“不会讲服务细节”这块短板。
接着,他在共享目录里建了个新文件夹,命名《首阶段应对效果初析(草稿)》,权限设为仅自己和项目主管可见。文档开头写得很直白:
> 优势已显,短板犹存。
> 快速交付与即时响应已形成局部口碑,部分老客户回流,技术支持满意度提升明显。
> 但面对“免安装费+预约上门”组合拳,单一速度优势不足以支撑决策转化。
> 尤其在年轻设计群体中,服务闭环正在成为信任门槛。
> 建议召开专项会议,讨论是否补充非技术类服务能力。
写完他没急着发,而是把销售数据、客户对话样本、点击热区图逐一贴进去。做到一半,邮箱弹出一封自动提醒:今早十点,某竞品平台在深圳地区的广告投放量增加三倍,主推词是“三十分钟响应,全程有人跟进”。
他盯着那句话看了几秒,删掉了文档里的“建议”二字,改成:“需尽快召开专项会议。”
这时,手机震了一下。是技术组小李发来的消息:“刘师傅,C类模型回调五个点后,高意向用户识别率回升了,但误判也多了两条,要不要再微调?”
他回:“先不动,观察到中午。现在的问题不在系统判断准不准,而在我们拿什么留住人。”
发完这条,他切回客户流失路径图。这张图显示,从首次咨询到放弃下单的平均停留时间是四分十七秒。而竞品那边,用户平均停留六分零三秒,多出来的这段时间,大多花在“查看服务流程演示视频”和“填写预约信息”上。
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他们一直在优化“怎么更快地回答问题”,但对手在做的,是“让人愿意多留一会儿”。
他重新打开话术模板库,在原有三句核心话术后面加了一条:“如需现场勘测支持,可协调合作工程师协助对接。”
然后备注:此条暂不强制使用,视后续资源调配情况决定推广范围。
做完这些,他点了保存,刷新了一遍主监控面板。A类任务完成度99.81%,B类无异常报错,C类第六次校准结果正常。系统层面一切平稳,可市场端的压力正一点点渗透进来。
他靠在椅背上,闭眼三秒钟。睁开时,目光落在副屏的设计师分成比例变动记录上。对手把设计师佣金提到30%,他们还没反应。这不是钱的事,是生态位的问题——别人在拉拢合作伙伴,他们在守住生产环节。
他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写下三项结构性差距:
1. 服务链条缺失关键节点
2. 合作方激励机制滞后
3. 用户体验缺乏可视化流程
每一条下面都打了星号。
窗外天色已经完全黑透,办公室只剩下角落几盏灯亮着。隔壁工位的同事早就走了,椅子被推了进去,桌面整洁。他的桌上却堆着打印件、便签纸和半杯凉茶,键盘左侧还贴着一张手写标签:“别忘了问小陈能不能加班。”
手机再次震动,是自动化脚本的例行通知:新一轮竞品数据抓取完成,未发现重大策略变更。
他点开附件快速浏览,确认无新增动作后,关闭窗口。屏幕回到那份草稿文档,最后一行还停留在“需尽快召开专项会议”。
他没关电脑,也没动身子。手指搭在鼠标上,眼睛盯着客户流失路径图中的那个转折点——四分十七秒的位置,像一道坎。
主机风扇轻轻转着,吹起桌角一张纸片的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