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8集:新竞争应对开启(1/1)

凌晨四点十七分,系统日志自动刷新的提示音响起时,刘好仃正把第三杯茶泡上。水刚烫过杯壁,他听见了那一声轻巧的“叮”。

他没抬头看钟,手指已经滑动鼠标,点开后台任务队列。昨夜设定的竞品信息抓取脚本成功运行,五家对手平台的数据已归集完毕,首条记录时间是三点零二分,内容为某新平台在东莞地区上线“免运费+安装险”组合服务。

他点了根烟,又掐灭了。厂里不让抽,但他忘了带打火机,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个动作。

七点整,办公室灯一排排亮起。他提前十分钟拨通了内部协作群的语音会议,声音压得不高不低:“人到齐了就说话。”

前端的小王第一个应答:“我在。”

小李紧跟着回了句:“刚测完B类模块夜间稳定性,没问题。”

另一个小伙子说:“我这边也准备好了,排班表调出来了。”

刘好仃打开加密文件夹里的《新竞争预备资料》,翻到人员调配页。“从今天开始,你们三个轮值盯竞品动态。每人每天两小时,早八到十点为主。小王负责价格变动,小李看功能更新,另一位记区域推广动作。发现异常标颜色,红橙黄三级,按文档里的标准来。”

“明白。”

“收到。”

“要不要截图存档?”

“要,每条都留痕。路径统一存在‘观测日志’子目录下,命名格式年月日加编号,别乱。”

说完他顺手把权限重新核对了一遍,确认只有四个账号能访问。这事儿不能松口,他知道有些人喜欢顺手点开别人文件瞧一眼。

电话挂断后,他转头调出C类模型参数界面。技术组那边已经按昨夜指令把登录频次权重下调了百分之十,试运行满六小时,初步数据显示误判率下降明显,但尚无负面反馈。

他给技术组发了条消息:“继续观察十二小时,重点看低端机型响应速度有没有拖累。”

对方很快回复:“已经在跑对比测试,下午给数据。”

他点点头,把页面最小化,切到销售支持系统。华南区最近三天询价量微升,但转化率降了近三个点,尤其基础款防爆玻璃定制单,流失客户中有六成最终选择了带物流包的服务平台。

这不是价格问题,是省事的问题。

他打开话术模板库,在原有报价应答基础上新增一条备注:“强调本地直供、48小时内交付、免费技术支持三要素,优先用于中低预算客户沟通。”

然后他拨通销售主管的内线。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

“老刘?”

“别急着下单降价的事。”他说,“我们拼不过全包服务,但可以拼反应速度。你现在让一线同事见客户就说三句话:第一,工厂就在龙岗,随时可参观;第二,下单后最迟两天出货;第三,出了问题工程师三十分钟到场。这三条,够不够硬?”

那头沉默两秒,“够是够,可人家宣传的是‘全国包邮’,咱们只提深圳周边,会不会显得格局小?”

“咱不是做全国生意的料,也没那个成本。”他喝了口茶,“但我们快。他们发货要三天,我们装车就走。你让他们算算,等快递耽误的时间,够不够补差价?”

对方笑了:“听你这么一说,倒还真是。”

“那就这么推。话术改完立刻下发,今天所有新咨询必须用新版。”

电话挂了,他顺手把这条调整记入工作日志,备注“非价格优势强化试点启动”,上传至共享目录。

九点二十三分,第一份《竞争行为初报》草稿出现在邮箱里。是小王提交的,内容简洁:三家对手中,一家新增“旧窗换新补贴”活动,另一家悄悄修改了设计师分成比例,从25%提到30%,第三家仍在原地踏步。

他在文档批注:“分成上调需警惕,可能引发我方合作设计师跳槽,建议本周内评估激励政策弹性空间。”

写完点击保存,他又打开监控面板。主系统三条曲线依旧平稳,A类任务完成度停在99.76%,B类灰度版本无新增报错,C类模型第六次校准结果正常。

但他注意到一个细节——第二家试跑客户的标记频率降低了。昨晚还频繁被误判为高意向用户,今天上午两次登录都没触发标签更新。

他调出参数变更记录,确认权重调整生效。看来降十个百分点有点猛,可能伤及真实活跃用户识别。

他给技术组再发一条:“频次权重回调五个点,明天再看效果。别一刀切。”

中午饭是他从楼下便利店买的肠粉,加热后放在桌角。吃完他没收拾,盒子敞着,香味慢慢散尽。

下午两点,小李发来一份兼容性测试报告:轻量版滑动识别模块在千元机上帧率稳定,内存占用比旧版减少近四成,用户操作延迟感知几乎为零。

他回了个“好”,顺手转发给项目总览群,并附了一句:“B类优化阶段性达标,感谢团队配合。”

这是今天第一条公开表扬。

三点十八分,自动化脚本第二次抓取完成。新数据里跳出一条红色预警:某平台正式宣布在深圳、广州、佛山三城启动“限时免安装费”活动,持续两周,覆盖全品类玻璃产品。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足足半分钟,然后打开排班表,找到下周值班名单。原本计划休息的技术骨干,被他默默标上了星号。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

五点四十分,夕阳透过百叶窗斜照进来,落在键盘右上角的F5键上。他按了一下,刷新页面。

系统运行状态依旧绿色,但他的眉头没松。

六点半,办公室陆续有人离开。隔壁工位的灯灭了,空调风量自动调低,地面安静得能听见主机散热扇的转动声。

他没走。

茶杯空了,他又续了一次热水,温度不如之前。手指敲着桌面,节奏和早上不同,慢一些,稳一些。

八点整,最后一轮日志归档完成。他打开今日汇总文档,把所有观测记录、调整动作、系统反馈逐一填入表格。末尾加了一行总结:“第一阶段应对措施全部落地,监测机制运转正常,核心系统未受干扰。”

他盯着这行字看了一会儿,删掉“全部”二字,改成“基本”。

做事留一分余地,是他干了三十年流水线养成的习惯。

八点零七分,屏幕左侧弹出新通知:某竞品平台更新APP版本,新增“一键预约测量师上门”功能,按钮位置与他们两年前的设计高度相似。

他截图,存入“观测日志”,编号-008,分类标记为“功能模仿型”,风险等级:橙。

然后他打开通讯录,找到技术支持组的值班电话。

电话还没拨出去,门边饮水机发出一声轻响,像是水烧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