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8集:方案实施速启动(1/1)
刘好仃把茶杯往右挪了半寸,键盘前的空间腾了出来。他没再盯着那条“改图真的免费吗”的搜索词发愣,手指直接敲下回车,刷新后台数据。屏幕闪了一下,新的工单提示跳出来:漳州某客户提交紧急改样申请,要求两小时内确认结构适配性。
他看了眼时间,下午四点二十三分。
几乎是同时,内部通讯群弹出一条消息:“分级表初版已上传,命名‘客户分类逻辑_V1’。”是小周发的。
刘好仃点开附件,表格里已经按回款周期、修改频率、响应速度三项拉出了权重计算公式,A类客户的判定线划得清清楚楚。他在群里回了个“收到”,顺手转发给老赵:“今晚八点前,把现有客户对照这个标准过一遍,标出首批重点跟进名单。”
老赵秒回一个接着就听见他那边传来翻文件的声音。
电话响了。李工打来的。
“IT小王说弹窗功能能做,但得先接测试端口。”李工语速快,“我让他五点上线调试,您要不要现在过去看一眼?”
“不用。”刘好仃低头在任务清单上勾掉一项,“你盯着就行,只要达到十二单标黄、十四单弹窗,别搞花哨界面。我要的是提醒,不是演出。”
挂了电话,他又拨通车间值班台:“备班组的轮值表贴出去没有?”
“刚贴完。”对方答,“李工还带着人在开会,讲补贴怎么算。”
刘好仃嗯了一声,放下听筒。方案启动的第一小时,齿轮确实转起来了。
---
老赵坐在工位上,面前摊着三台显示器。左边是客户通话记录系统,中间是新做的服务台账,右边是他自己手写的便签本,密密麻麻记着近两周的改图需求。
问题来了——有些客户口头答应了变更内容,但系统工单里没更新,聊天记录也散落在不同平台。他点开一个漳州项目的沟通日志,发现设计师上午十一点说“槽深按3.5毫米走”,可下午三点的技术交底单上写的还是3.2毫米。
“这要真按错的做,赔钱都是轻的。”老赵嘟囔一句,打开邮箱,把所有相关截图打包,补录进台账备注栏,每一处修改都附上了时间戳和来源。
做完这些,他挑出三个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密封槽深度误差、边角加固方式、运输防护标准。每个问题他都用大白话写了解释,又画了简单的示意图,传给小周:“首期《服务指南包》的料给你了,加点表情包让它看着不那么严肃。”
小周回复:“标题我都想好了——《老师傅不说破的三件事》。”
老赵笑出声,揉了揉眼睛,继续往下翻记录。
---
李工站在车间公告栏前,手里捏着打印好的《应急支援激励方案》。纸上的条款写得明白:接到红色预警后一小时内到岗,补贴当日工资1.5倍;若夜间出动,额外提供交通报销与次日调休。
他挨个找人谈话。头两个候选人没问题,第三个犹豫了:“家里孩子小,半夜走不开。”
李工没强求,翻开考勤表重新筛选。最终定下的六个人,全是最近一个月夜班全勤、且参与过三次以上紧急改样的老手。名单确认后,他亲自录入系统,点击“备案”,页面跳出绿色提示:“应急小组状态:待命中”。
回到办公室,他给IT打了第二个电话:“测试端口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模拟触发一次预警。”
“随时可以。”
李工登录后台,手动输入第十二笔紧急工单。屏幕右侧立刻跳出黄色警示框:“当前紧急订单数已达阈值,请注意产能调度。”
再加两单,系统自动弹出红色浮窗,声音提示响起:“红色预警已激活!请相关负责人立即响应!”
“成了。”李工松了口气,抓起外套就往车间走,“我去跟夜班组长碰一下交接流程。”
---
小周趴在电脑前,一边看老赵发来的图解草案,一边在官网上新建页面。他把“自助服务通道”设在首页第二栏,点进去能看到四个板块:常见问题、尺寸模板、安装要点、案例展示。
“安装要点”里第一条就是密封条压合技巧,配了张实拍图,下面写着:“用力要稳,下手要准,别等装完了才发现漏风。”
他忍不住笑了一下,又加了个提示框:“本指南每周更新,灵感来自您提过的每一个‘我以为没问题’。”
发布前他检查了一遍链接,点击“上线测试”。页面顺利加载,手机同步收到推送通知。
他拍了张截图,发到群里:“通道跑通了,现在谁都能查。”
刘好仃回了一句:“推给所有B/C类客户,明天早上九点前完成。”
小周伸了个懒腰,看了眼时间——差七分钟五点。
---
天色渐暗,办公室的灯陆续亮起。
刘好仃没动。他面前的屏幕上,实时数据流仍在滚动:
“深圳玻璃厂 改图要多久 回复快不快”
“深圳玻璃厂 真的能当天改完吗”
“深圳玻璃厂 改图真的免费吗”
最新一条是:“深圳玻璃厂 有没有专人对接技术问题”
他点了点鼠标,调出客户分级表初稿,核对了几组数据,然后在OA系统里发起一项新任务:【本周五前完成首期《服务指南包》制作】,责任人:小周;协同人:老赵、李工。
任务状态显示“已发布”。
他又打开监控页面,查看紧急工单数量。目前累计十一单,黄色预警尚未触发,但增长曲线比昨天同期高出百分之三十七。
他伸手摸了摸键盘边缘,那里有一道浅浅的划痕,是前天下雨天带进来的工具箱蹭的。他顺着划痕滑到回车键,按了一下。
屏幕刷新。
第十二单提交成功。
黄色警示框跳了出来。
他拿起电话,拨给李工:“你们那边准备好了吗?”
“人已经在岗,模具预热完成了。”李工声音沉稳,“就等您一声令下。”
刘好仃看了眼时间,五点零三分。
他说:“保持待命。这不是演练,是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