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7集:应对方案再完善(1/1)

刘好仃把光标从“今天改,明天发”那行字上移开,点了下保存。屏幕右下角弹出提示:文档已同步至共享文件夹。他没急着关页面,而是新建了一个空白文档,标题打上几个字——《竞争应对实施方案V1.0》。

小周端着杯子路过时瞥了一眼:“这么快就升级版本了?”

“初稿是想法,V1.0才是干活的家伙。”刘好仃抬头,“都过来坐,趁现在还没人打电话来改图纸。”

老赵摘下工牌挂好,李工也从车间登记本里抽出身来,三人围到他桌前。显示器上的新文档还空荡荡的,只有开头一行加粗标题。

“咱们昨天说的几件事,方向是对的,但不够细。”刘好仃调出之前的构想文档,“比如‘快速打样’,到底多快才算快?谁来盯?出了问题找谁?这些不写明白,到时候一乱,谁都以为别人在管。”

小周点头:“我昨天回去想了想,客户分级这块确实得再划清楚。不能光看区域,还得看需求频次和修改意愿。”

“那就从你这儿开始。”刘好仃打开表格模板,“两天内把A/B/C类客户的判定逻辑表做出来,重点是A类的标准——反应快、有改图倾向、回款记录良好。符合条件的,全部进重点台账。”

老赵掏出随身的小本子记下:“我来建台账,每天早上九点前更新一次进展,群里通报。问题不过夜,承诺不变。”

“对。”刘好仃转向李工,“你现在手头留了两套模位,万一哪天来了二十单紧急件呢?咱们不能靠运气撑过去。”

李工挠了挠后脑勺:“说实话,真要爆单,现有班次顶不住。白班做完模具切换,夜班没人接。”

“那就定个规则。”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日接紧急改样单超过十五单,自动触发红色预警,备班组上线。你今天就把名单报上来,挑六个能随时顶岗的,厂里补贴算加班费。”

李工眼睛一亮:“这法子稳当。有章法了,大家心里也有底。”

“还有视频的事。”刘好仃继续说,“上次拍的安装实录反响不错,接下来要系列化。你列个拍摄计划,每周一条,优先讲客户常卡壳的地方——密封条怎么压、异形角怎么测尺寸、运输途中怎么防磕碰。”

“行,我今晚就排时间。”李工掏出手机备忘录,“争取下周三前出第一条。”

“名字别太死板。”小周插话,“叫‘玻璃工人的小窍门’怎么样?听着亲切。”

老赵笑出声:“再加个副标题——‘师傅不说,你就得交学费’。”

几个人都笑了,气氛松了下来。

刘好仃也笑了笑,但很快又正色:“笑归笑,活要落地。我现在把任务分一下:小周负责宣传材料和分级标准;老赵主抓客户需求台账和跟进节奏;李工统筹车间产能预留和视频进度。每项任务后面我都标上截止时间和对接人。”

他一边说一边在文档里逐条录入,动作不快,但每敲一个字都停顿半秒,像是在心里过一遍能不能执行。

突然,小周皱眉:“刘师傅,我有个担心。咱们把资源全往A类客户身上堆,B类C类会不会觉得被冷落?尤其那些老客户,虽然不常改图,但年年下单,要是慢慢走掉了,划不来。”

办公室安静了一瞬。

刘好仃没马上回答,而是翻开了昨天的客户咨询记录。看了几分钟,他说:“你说得没错。我们不能只顾冲尖子,忘了基本面。”

他转过身,在白板另一侧写下“动态反哺”四个字。

“这样,”他说,“每周五下午,老赵牵头整理一次A类客户服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比如某个接口尺寸容易出错,某种结构需要特别加固——提炼成一份简明指南,交给小周做成标准化资料包,自动推送给所有B/C类客户。”

小周立刻反应过来:“相当于用重点客户的反馈,提升整体服务体验?”

“正是。”刘好仃点头,“我们不是只服务少数人,而是让少数人的经验带动多数人受益。”

他还补充:“官网也加个‘自助服务通道’,把常见问题、尺寸模板、安装要点全放进去。客户自己能查的,就不必等我们回复。既减轻压力,也显得专业。”

老赵竖起大拇指:“这招高。等于变相提升了所有人待遇。”

“最后一点。”刘好仃看向三人,“方案定了,得确保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干啥。我现在打印四份,咱们一页页过,有问题当场提。”

他把文档打印出来,一人发了一份。翻到“免费微调”那一节时,老赵指着其中一句:“这里说‘结构不变动的情况下可免增费’,但客户口头答应和书面确认是两回事。万一事后扯皮,咱们吃亏。”

“说得对。”刘好仃拿起笔,“加上一条:凡涉及免费调整,必须由客户签字确认变更内容。附件补个《变更确认书模板》,下次一起发。”

小周笑着嘀咕:“您这是把人情事做成合同事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人情要讲,规矩也要立。”刘好仃合上笔帽,“不然好心办坏事。”

一圈讨论下来,文档改了七处,新增两个附件。最终版重新命名、保存、上传,目录里多了个崭新的文件:《竞争应对实施方案_已审定》。

四人在打印稿末尾签了字。刘好仃收好原件,看了看墙上的钟——下午四点十七分。阳光还是斜斜地照在键盘上,像一层薄油浮在金属键帽之间。

他没动,只是把椅子往前拉了拉,重新打开后台监控页面。新的搜索词正在滚动刷新:

“深圳玻璃厂 改图要多久 回复快不快”

他盯着看了几秒,轻声说:“准备好了。”

小周起身收拾桌面:“我去把分级表框架搭起来。”

老赵拿着台账本走向自己的工位:“我先把漳州那几家标上星号。”

李工临出门前回头问:“红色预警机制要不要做个提醒弹窗?免得到时候漏看数据。”

“要做。”刘好仃应道,“你现在就去找IT小王,让他今晚加个系统提示,只要当天累计紧急单达到十二单,自动标黄预警,十三单标红,十四单直接弹窗通知我们三个。”

李工点头走了。

办公室恢复了日常节奏,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偶尔几句低声交流,一切如常。但空气里有种说不出的紧绷感,像是雨前的风,轻轻吹着,却让人知道——

有人正坐在工位上,手指搭在鼠标上,眼睛盯着不断跳动的搜索关键词。

屏幕上最新一条是:“深圳玻璃厂 真的能当天改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