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集:新策略再优化(1/1)

刘好仃盯着屏幕上的发送框,手指悬在鼠标上方,迟迟没点下去。那封刚写好的邮件标题是“策略优化草案待确认”,收件人栏里躺着小周、李工和老赵的名字。他把光标移回文档末尾,又看了一遍自己刚敲下的最后一行字:“静默客户唤醒机制需建立行为标签体系,按访问频次、停留时长、页面路径三维度分类。”

他合上电脑,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原有计划旁边写下“周三前闭环”五个大字。笔帽被他顺手夹进笔记本侧袋,像昨天那样,但这次没再拧一圈。

办公室门被推开,小周拎着早餐袋进来,顺手把门顶住。“刘师傅,我顺路买了肠粉,你要不要来一份?”

“放桌上吧。”刘好仃指了指角落的会议桌,“等人都到齐了再说。”

李工随后进门,手里拿着一叠打印纸。“我把上周样件的检测报告重新排版了,顺便看了眼客户打开资料的时间分布——早上八点到九点、中午十二点半到一点四十分,这两个时段打开率最高。”

“说明人家上班摸鱼的时候最认真看。”小周笑了一声,把肠粉分装盒摆好。

老赵最后一个到,夹着文件夹,外套还没完全穿好。“设计部说新问答模板最快周三能出初稿,但他们问,基础版要不要加动画?说现在年轻人喜欢看动图。”

“别整花的。”李工立刻摇头,“咱们发的是技术材料,不是短视频。”

“可人家真就这么刷手机。”小周摊手,“我查过数据,带示意图的页面平均多停留四十秒。要是有个十秒钟的小动画,展示封装层怎么挡潮气,说不定更抓眼球。”

刘好仃没接话,转身从自己工位抽屉里取出一张A4纸,上面贴满了剪下来的网页截图,都是竞争对手的产品介绍页。他把它钉在白板上。“你们看,这些厂子都在用‘一分钟了解’‘三步搞定’这种标题,内容全是大字加图标,参数藏到最后一页。咱们那份初稿呢?开头就是‘分子级阻隔层结构解析’,谁看得下去?”

“但也不能太浅。”李工坚持,“客户要的是可信度,不是热闹。”

“没人看,哪来的信?”刘好仃反问,“我们得让人先停下,再往下读。”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这样。”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层阶梯,“第一层,首页放三个问题:‘你家玻璃会起雾吗?’‘潮湿天会不会脱胶?’‘换了它能省多少维护费?’每个问题配一张实景照片,答案一句话讲清。”

小周眼睛一亮:“我可以做成点击展开式,用户想深入了解再点开。”

“第二层,案例说话。”刘好仃继续写,“挑两个老客户,不讲技术,就说他们原来多久修一次窗,用了咱们的之后几年没换过。配上车间实拍图,日期水印打上去,显得真实。”

“这个我能联系生产部调监控画面。”李工点头,“但得注意别拍到其他产品线。”

“第三层,才是参数包。”刘好仃最后写下,“PDF单独下载,注明‘技术人员专用’。愿意深挖的自然会拿,拦不住也骗不了。”

“这叫钓鱼?”小周笑着问。

“这叫递梯子。”刘好仃纠正,“你想爬多高,我就搭多高。”

老赵翻了翻自己的记录本:“那静默客户这块呢?十八个留资的,一个都没回头。”

“他们不是沉默,是没被打动。”刘好仃走回电脑前,打开访客追踪系统,“你看,这些人大多只来一次,看两分钟就走。我们得让他们再来第二次。”

“怎么让他们回来?”

“给他们一个理由。”刘好仃说,“比如,上次看到一半的内容突然更新了,系统提示‘您关注的技术方案已补充测试数据’。”

“可他们没注册账号啊。”小周提醒。

“那就靠IP标记。”刘好仃调出日志,“只要同一个地址二次访问,不管填没填表,都算潜在兴趣户。我们可以在官网加个浮动提示:‘近期访问过的用户请注意,防潮玻璃应用指南V2已上线’。”

“有点像弹窗广告。”老赵皱眉。

“但说的是真话。”刘好仃笑,“我们真出了V2,也没逼他点。爱看不看。”

“那触发条件怎么定?”李工问。

“三条线。”刘好仃竖起手指,“第一,访问两次以上;第二,单次停留超三分钟;第三,看过技术文档或报价页。三条满足其一,就算入唤醒池。”

“然后推什么?”

“不推销售信息。”刘好仃摇头,“推变化——‘您上次查看的烘干工艺对比表新增三项实测数据’。让他觉得错过会吃亏。”

“这招狠。”小周点头,“比直接发优惠有用。”

“这不是套路。”刘好仃说,“这是提醒。人忙起来,忘了很正常。我们轻轻拍一下肩膀就行。”

会议节奏渐渐加快。小周负责梳理新版资料的结构框架,李工牵头准备案例素材和拍摄安排,老赵整理静默客户的标签规则并对接IT设置触发逻辑。

临近中午,草案基本成型。刘好仃把新版本命名为《新动向应对策略V2.0》,在文档开头加了一段说明:“本次优化聚焦两点:一是降低信息获取门槛,实现‘看得懂’;二是建立被动唤醒机制,推动‘再回来’。”

他把文件传到共享目录,正准备群发通知,忽然停住。

“等等。”他叫住正收拾东西的老赵,“那个汕头的IP,最近还来过吗?”

“来了。”老赵翻出记录,“昨天下午五点十七分,又看了一遍技术问答,这次是从头看到尾,还下载了PDF。”

“没留新信息?”

“没有。”

“那就先不动。”刘好仃收回鼠标,“等他第三次来,再触发提示。”

“万一他不来了呢?”

“那说明他还没准备好。”刘好仃关掉页面,“我们不能替客户决定什么时候买东西。”

下午三点,四人再次聚拢。最终版草案确认无误,各项任务分工明确。刘好仃将打印稿摊在桌上,红笔圈出三项优先事项:“首屏图文周三上线,标签体系同步构建,样件资料包跟着更新。”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把“周三前闭环”四个字描粗了一笔。

回到座位后,他重新打开邮件系统,光标停在发送键上。窗外天色微阴,走廊传来换班工人的脚步声,有人在笑,有人喊着借工具。

他调整了一下坐姿,手指放在键盘上,准备输入正文。

这时,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系统提醒:【访客行为更新:IP 221.18.76.* 汕头,今日第3次访问,停留时长9分12秒,下载《技术问答_V1》与《样件交付流程》】

刘好仃的手指顿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