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2集:方案改进速实施(1/1)

刘好仃的指尖刚离开回车键,屏幕上的文档版本号跳成了“V2.1_draft_01”,他没抬头,只把笔记本往小周那边推了半寸。

“现在就开始。”

小周正要打开后台配置界面,鼠标还没点下去,系统弹窗突然灰了两秒,接着跳出一行提示:“权限不足,请联系IT支持。”

他皱眉:“又卡这儿了。”

老赵凑过来看了一眼:“这不又是那个万年审批流程?等他们批,黄花菜都凉了。”

李工从电脑前抬起头:“IT那边最近在升级服务器,估计排不上咱们这点小改动。”

刘好仃没说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三下,调出昨天小周发现的那个隐藏字段——“接收确认码”。他盯着看了两秒,直接点开权限管理后台,输入工号和密码。

“我来授权。”

小周一愣:“您能越级开通?”

“能。”刘好仃点了“临时测试权限”,勾选72小时有效,“现在你是管理员,先跑起来再说。”

小周眼睛亮了,迅速勾选文件传输节点,启用确认码机制。系统立刻刷新,弹出一个新提示框:“接收方需输入6位动态码完成签收。”

“成了!”他拍了下桌子,“这下文件送没送到,一眼就能看出来。”

刘好仃点点头:“但这只是签收,咱们要的是动作闭环。弹窗系统还得接着做。”

“我在弄。”小周切换回流程图界面,把“请签收”弹窗拖进三个关键协作节点,“等李工把校验脚本打通,两边一接,就能看到谁卡在哪儿。”

李工已经打开接口调试窗口,正往小周的测试环境推送数据包。可刚传了两轮,系统日志突然跳出三条红色警告:“数据不同步,偏差超时。”

“不对。”李工皱眉,“人工记录明明对上了,怎么还报错?”

刘好仃走过去看了一眼时间戳:“差了多少?”

“一分二十秒。”李工放大日志,“但核对记录显示,人工打戳是准点完成的。”

“厂区网络延迟。”刘好仃一语道破,“你脚本拉的是服务器时间,他们填的是本地时间,中间隔着一层缓存。”

李工立刻反应过来:“得加个容差机制。”

“±30秒就行。”刘好仃说,“别让系统逼着人改习惯,该适应的是程序。”

李工点头,飞快敲入代码:

`if abs(system_time - local_time) <= 30:

status = "synced"`

“再跑一遍。”

测试重新启动,三分钟后,日志清一色变绿。小周那边也同步收到了校验结果,自动标记在弹窗反馈链里。

“闭环了。”小周咧嘴一笑,“现在谁没处理,系统记得比我还清楚。”

刘好仃回到座位,翻开笔记本,在“流程标注闭环”那一项后面画了个斜杠,还没来得及写“进行中”,老赵那边突然“哎”了一声。

“模板是搭好了,可这老记录咋办?”他指着屏幕上一堆杂乱的交接笔记,“格式五花八门,日期写法都不统一,手动一条条对,三天根本干不完。”

刘好仃走过去扫了一眼:“最近七天的记录调出来。”

老赵照做。

刘好仃指着高频词:“‘待跟进’‘已通报’‘重点预警’这几个词出现最多,你让表格自动提取,生成标准话术初稿,省一半力气。”

“这倒是个办法。”老赵眼睛一亮,立刻新建文档,插入公式抓取关键词。

“光这样还不够。”刘好仃又说,“旧记录要留档,不能丢。让实习生把纸质版扫一遍,建个临时库,比对用。”

“我这就去安排。”老赵起身要走。

“等等。”刘好仃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空白标签纸,“每份扫描件贴个编号,和新模板里的条目对应上。别到时候查起来,说不清哪条是哪天的。”

老赵接过标签,笑了一声:“您这心思,比我们做台账的还细。”

“不是细,是怕将来翻车。”刘好仃坐回椅子,“咱们现在改的不是几张纸,是以后十年不出事的底气。”

小周那边突然喊了一声:“李工!确认码和弹窗联动测试要开始了,你那边准备好没?”

李工比了个OK手势,手指悬在运行键上。

“三、二、一,走!”

系统开始模拟文件传输。小周作为发送方点击“发起签收”,接收方手机立刻弹出提示,要求输入验证码。李工手动输入后,系统自动在弹窗闭环链中标记“已处理”,同时校验脚本抓取时间戳,比对成功,状态更新为“同步完成”。

“通了!”小周一拳轻砸桌面,“双轨验证,一次过。”

刘好仃看着屏幕上并列的四条绿色进度条,拿起笔,在进度墙的“流程标注”格子里涂了第一道黄。

老赵那边也传来动静:“交接话术初稿出来了,三句话,背都背得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念出来:

“当前待办事项共三项,重点预警一项,已口头通报接班人。”

“上一班遗留问题两项,处理进度分别为‘待确认’和‘已反馈’。”

“设备运行正常,无突发异常。”

刘好仃听完,点头:“简洁,清楚,能追责。就按这个往下走。”

“可扫描工作才刚开始。”老赵苦笑,“一百三十份旧记录,两个实习生,估计得干到后半夜。”

“那就轮班。”刘好仃说,“你先带他们理出优先级,近三天的先扫,其余的按客户紧急程度排。”

“您这哪是改进方案,简直是重建系统。”老赵摇头笑,“不过……挺好,以前糊着,现在总算亮堂了。”

李工突然抬头:“刘师傅,我有个想法。”

“说。”

“既然校验脚本能抓时间差,能不能让它顺手生成一份‘协作效率报告’?比如哪个环节平均卡多久,谁经常延迟处理。”

“可以。”刘好仃想了想,“但别打分,别排名。只列数据,不评人。”

“明白。”李工点头,“让大家自己看,自己改。”

“对。”刘好仃说,“制度不是捆人的绳子,是扶人的拐杖。走得稳了,自然就松手了。”

小周那边又弹出一条测试结果,他看了一眼,咦了一声。

“怎么?”刘好仃问。

“确认码生效后,系统自动归档了所有签收记录,路径清晰,还能导出。”小周指着屏幕,“这功能……咱们以前居然一直没用?”

“不是没用。”刘好仃淡淡道,“是没人想到要用。”

他翻开笔记本,把“数据双轨校验”那一项的节点从“7日”改成“6日”。

“能早一天,就不拖到第七天。”

李工立刻接话:“那我今晚就把脚本打包,明天一早提交IT预审。”

“行。”刘好仃点头,“你别单干,拉上小周一起,把联动逻辑写成说明文档,他们看不懂代码,但能看懂流程。”

“我来写。”小周说,“就用大白话,配上截图。”

老赵看着两人忙碌,低头在交接模板上补了一句备注:“所有口头通报内容,须在系统内同步留痕,不得仅靠记忆传递。”

他写完,抬头问:“这句行吗?”

刘好仃走过去看了一眼:“行。再加上一句——‘接班人须在十分钟内完成系统确认,超时自动提醒上级。’”

老赵照改,保存文档,版本号跳到“V1.3”。

刘好仃回到座位,翻开笔记本,在首页三项任务下方,新增一行小字:

“执行首日,三线启动,遇障即调,未停一人。”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去,进度墙上,三个名字稳稳贴着,下方进度条开始有了颜色。

小周在调试弹窗反馈链,李工在优化脚本容错机制,老赵正带着实习生一摞摞翻交接本,扫码、贴标、录入。

键盘声、纸张翻动声、偶尔几句低声交流,在安静的办公室里交织成一片。

刘好仃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温的。

他放下杯子,正要开口,小周突然转过身。

“刘师傅,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