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1集:方案改进新计定(1/1)

打印机还在吐着纸,最后一张草案刚落进托盘,刘好仃就伸手按住了它。纸边还带着机器的温热,像刚出炉的饼。

“别吹凉了,”他抬头看了眼三人,“趁热开会。”

小周正要起身去拿水杯,听见这话又坐了回去。老赵把刚摘下的眼镜重新戴上,李工则合上了刚打开的代码编辑器界面,转头看向桌中央那叠打印件。

刘好仃抽出最上面一页,举起来晃了晃:“昨天咱们分出了四个窟窿——信息转交断档、执行惰性、数据不同步、触达不可验。今天不谈问题,只谈怎么补。”

他把纸翻过来,背面是手画的简易表格,三栏:任务、责任人、节点。

“先说第一个。”他点着第一项,“流程标注闭环,谁提的主意?”

小周一愣:“我……我说过弹窗确认的事。”

“那就你来牵头。”刘好仃直接在表格上写下名字,“系统里每个协作动作,都得标清楚谁接、啥时完、怎么回。不点‘已处理’,就算没走完,上级自动收到提醒。”

“可这改动不小,”小周皱眉,“后台逻辑要加判断条件,测试也得时间。”

“给你五天出初版。”刘好仃笔尖一顿,“第十天模拟跑一遍,行不行?”

“五天……”小周咬了下嘴唇,“能赶出来,但得优先排期。”

“从现在起,这就是最高优先级。”刘好仃把纸转向他,“你不是嫌上次材料没人看?这次咱们让系统盯着人看。”

小周笑了下:“那我得给弹窗起个名字,不然大家烦了随手关。”

“叫‘请签收’。”老赵插嘴,“跟快递似的,亮红灯,不点不让干活。”

“行。”刘好仃记下,“你就照这个劲儿弄,简单、直白、躲不掉。”

接着转向老赵:“交接规范,你来主抓。”

“啊?”老赵一怔,“我还以为就是改个表。”

“不止。”刘好仃翻开昨天的记录,“你说漏了成都客户那事,是因为制度写‘建议简报’。建议能当命令吗?能追责吗?”

老赵挠头:“不能。”

“所以现在要变。”刘好仃声音平稳,“晨会五分钟,必须开;话术三句话,必须背;表格三签名,必须留。谁没来,补录视频也算数。”

“这等于多了一道手续啊。”老赵嘀咕,“班前本来事儿就多。”

“我知道。”刘好仃点头,“可手续烦一阵,比出事后悔一辈子强。你带了这么多年班,哪次事故不是省了一个步骤开始的?”

屋里静了两秒。

老赵慢慢点头:“我干。三天内把新模板和话术整出来。”

“好。”刘好仃写下名字和“3日”,又抬头,“最后,数据同步。”

李工立刻坐直了些。

“双轨并行这事,是你提的校准戳。”刘好仃看着他,“现在由你牵头,做一套自动比对机制。每小时系统拉一次数据,人工核对后打戳,偏差超一分钟就报警。”

李工眉头微锁:“IT那边资源紧张,不一定配合。”

“你不找他们,你先做出原型。”刘好仃说,“让他们看到东西,才愿意接手。七天内能出个可演示版本吗?”

李工沉默几秒:“如果下班后自己调,能。”

“那就这么定。”刘好仃把最后一栏填完,“五日内,所有方案初稿交上来。第十日,全组试运行。第十五日,验收。”

小周忍不住问:“要是卡住了呢?比如技术对接不上,或者有人不配合?”

“那就当场说。”刘好仃把笔往桌上一放,“咱们每三天碰一次头,进展、卡点、谁拖了,全摆在明面。不搞背后议论,也不等月底总结。”

“那……监督谁?”老赵笑了一声,“总不能您天天盯着吧?”

刘好仃起身,走到白板前,撕下一张新纸,贴在角落。

他用蓝笔画了个长方形,分成三块区域。

“进度墙。”他说,“这边贴任务,这边写责任人,这边画进度条。完成一半涂黄,全成涂绿,超期变红。”

他又在下方划了三条横线:“第一次碰头,三日后;第二次,六日后;第三次,九日后。每次你仨站这儿讲五分钟,有事当场认领。”

李工看着那空荡荡的表格:“万一……忘了更新呢?”

“不会。”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责任人”下面重重写上三个字,“**贴名字**。”

“名字一挂上去,谁都能看见。你不动,别人就看着你动。这不是惩罚,是提醒。”

小周低头笑了笑:“有点像小时候班级评比栏,谁戴小红花,谁挂黑板。”

“对。”刘好仃也笑了,“人不怕忙,怕白忙。现在咱们就把忙的痕迹留下来。”

老赵伸头看了看白板:“那我现在就得动了?”

“你现在就可以想第一句晨会开场白。”刘好仃把笔递给他,“写好了贴墙上,大伙一起改。”

老赵接过笔,犹豫了一下,在进度墙的第一格写下:“交接新规·初稿”。

李工打开电脑,新建文件夹,命名为“校验脚本_01”。

小周则点开流程系统后台,开始梳理需要加弹窗的关键节点。

刘好仃站在桌边,看着三人各自忙碌。

灯光洒在键盘上,映出几双手的不同节奏——小周敲得快,老赵写得慢,李工点得稳。

他掏出手机,设了三个闹钟:三天后、六天后、九天后,事项统一写着:“碰头会,别迟到。”

“还有件事。”他忽然开口。

三人抬头。

“这次改进,不许互相甩锅,也不许自己扛事。”他说,“有问题,往上提;有想法,往下说。咱们不是一个人在改,是一群人在修一条路。”

小周点头:“明白了,不藏也不推。”

老赵拍拍胸口:“我这人嘴笨,但说到做到。”

李工轻声说:“我会按时提交进展。”

刘好仃看着他们,没再说什么,只是把那份草案轻轻推到桌子中央。

“那就开始吧。”

小周正要关闭一个旧文档,忽然停住。

“等等。”他指着屏幕,“我刚发现,系统里有个隐藏字段,叫‘接收确认码’,一直没启用。如果把它打开,每次发送文件,对方必须输入验证码才算签收——这不正好解决‘送到不算’的问题?”

刘好仃凑过去看了一眼。

“这功能什么时候有的?”

“去年升级时加的,但没人配置。”小周快速点击几下,“只要后台开通权限,再发个通知,明天就能用。”

老赵瞪大眼:“那我们还折腾什么新弹窗?现成的钥匙不用?”

“不冲突。”刘好仃摇头,“这个管‘签收’,咱们的弹窗管‘动作闭环’。一个负责落地,一个负责追踪。”

他顿了顿:“而且,它只适用于文件传输。语音提醒、电话回访这些,还得靠咱们自己设规则。”

小周松了口气:“那我继续做。”

李工忽然抬头:“那个确认码,能不能和我的校准戳联动?比如人工核对后,自动生成一次签收回执。”

“可以试试。”刘好仃眼睛亮了,“你俩回头碰一下,看能不能打通。”

两人同时点头。

实验室安静下来,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刘好仃坐回椅子,翻开笔记本,在首页写下今天的日期,然后一笔一划地抄录下三项任务:

1. 流程标注闭环——小周——5日

2. 交接标准化——老赵——3日

3. 数据双轨校验——李工——7日

他画了个方框把它们圈起来,右下角写上:“进度墙已立,责任到人。”

抬头看去,白板上的名字已经贴好,老赵正在修改交接话术的第一句:

“上午八点整,交班人向接班人通报当前待办事项,重点预警需逐条说明。”

李工在代码窗口输入第一行指令:

`def hourly_sync_check:`

小周则在流程图里插入一个新的红色弹窗节点,命名为“请签收”。

刘好仃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再戴上时,正好看见小周点了保存。

屏幕跳出提示:

**文档已更新,版本:V2.1_draft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