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6集:方案进展勤跟进(1/1)
手机又震了一下。
刘好仃没急着看,而是把刚喝了一口的茶杯轻轻放回桌角。他抬眼扫了下白板,上面还留着昨天写下的三条连线——成都、西安、郑州,红圈套着三个客户名,像地图上的据点。会议室里没人说话,小周盯着平板屏幕滑动数据,老赵低头翻自己的笔记本,李工则在检查后台推送记录。
“第四条了。”刘好仃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让三个人同时抬头。
小周手指一顿:“推给谁了?”
“你。”刘好仃把手机转过去,屏幕上是系统自动弹出的通知:【预警触发】客户“武汉居尚设计”提交反馈,关键词“免费配镜”。
小周立刻点开详情,边看边念:“三天前有人上门谈合作,说是全屋装修送定制镜面,不收一分钱。”
老赵合上本子:“又是这套话术。”
李工补充:“推送已确认,响应时间十九分钟,闭环流程走完了。”
刘好仃点点头,拿起笔走到白板前,在现有数据下面添了一行字:“今日累计预警4起,涉及3省5市。”写完他没回来坐,反而站在那儿看着那串数字。
“咱们打了半天电话,回了四个警,但你们发现没有?”他转身问,“我们说的还是‘这一个’,不是‘这一片’。”
小周眨眨眼:“您意思是……太零散了?”
“对。”刘好仃敲了下白板,“现在不是谁家突然退货的问题,是人家在铺网。我们这边接一条线打一通电话,那边可能已经跑了二十家。不能再各干各的了。”
他拉开椅子坐下,双手交叠放在桌上:“从今天开始,每天下午五点,短会半小时。我说三件事:谁做了什么,卡在哪,明天怎么补。不聊情绪,只讲进展。”
老赵皱眉:“可我们现在连自己手里的信息都没理清。”
这话一出,三人都静了半秒。
小周赶紧解释:“我这边问卷数据都归档了,每条预警都有标签分类。”
老赵摇头:“但我打电话记的东西没进系统,比如客户语气、有没有提价格对比,这些你怎么知道?”
李工也点头:“我的日志只记录技术状态,谁几点收到提醒、有没有延迟。至于说了啥、怎么处理的,不在里面。”
刘好仃听着,慢慢点头:“所以现在是三本账——你管数据,你管对话,他管信号。等我要看全局,得挨个问一圈。”
他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撕下一页空白纸,画了个简单的表格,分三栏:“以后统一格式,盯三个数:每日预警量、响应闭环率、客户态度分级。”
“态度还能分级?”小周好奇。
“当然。”刘好仃写下来,“一级是主动透露信息,说明信任我们;二级是被动回应,问一句答一句;三级是直接威胁换人,或者已经签了别家意向书。”
老赵忍不住插话:“那按这标准,西安那家就是三级,成都那个算一级。”
“没错。”刘好仃抬头,“你们刚才争什么‘反馈好不好’,其实都不全面。客户愿意说真话,是好事;但也正因为我们在人家眼里有价值,别人才专门来挖。敌人不会费劲打一块废地,对吧?”
小周笑了下:“听您这么一说,反倒觉得被人盯上还挺光荣。”
“本来就是。”刘好仃也笑,“说明咱做的不是便宜货,是能挡住一阵风的墙。”
气氛松了些,李工趁机打开电脑调出系统运行报告:“这是昨晚到今早的技术汇总。所有预警推送准时到达,平均响应时间十八分钟,无漏报。”
“系统稳得住。”刘好仃肯定道,“这点必须夸你,基础打得牢。”
李工刚要说话,他又接了一句:“但问题来了——你收到提醒,到我们集体知道情况,中间隔了多久?”
“这个……”李工顿了顿,“一般是两小时左右。等我把消息转群,大家再各自查看、安排任务。”
“也就是说,”刘好仃慢慢说,“虽然你十八分钟就接了警,但从发现问题到形成应对思路,平均花了七小时?”
会议室安静下来。
小周挠头:“好像还真是。我看到数据后还得整理、分析,才能拿来说事。”
老赵也承认:“我打完电话也得回头总结,不然开会时都说不清重点。”
刘好仃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两个标题:“午间快报”和“晚间总报”。
“以后每天中午十二点前,出一份简报,列清楚上午发生了什么,有没有新预警,哪几个客户需要重点关注。晚上六点前再出一份总报,加上全天总结和明日建议。我签字归档,所有人同步查阅。”
“那谁来写?”小周问。
“轮流。”刘好仃说,“今天你,明天他,后天老赵。不额外加活儿,就在原有工作里挤时间。写不好没关系,先有再说。”
老赵叹了口气:“又要打电话又要写报告,怕是得加班。”
“我知道。”刘好仃语气平缓,“可我们现在拼的不是谁更快,是谁更明白。对手靠低价抢人,我们得靠脑子守人。信息跑得比他们快一步,咱们才有机会反制。”
小周忽然举手:“要不我把日报模板做成自动生成?只要填几个关键字段,就能输出标准格式。”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记住一点——别搞得太复杂。客户愿意填问卷,是因为简单;我们也一样,跟进机制越清爽,越能坚持下去。”
李工已经在新建文件夹:“我设个共享路径,命名‘危机跟进日报_V1’,权限开放给三人。”
“名字太正式。”刘好仃笑着改口,“叫‘玻璃厂防坑日报’得了,听着接地气。”
几个人都笑了。
老赵一边笑一边翻开明日回访名单:“那我现在就把今晚要核对的客户提前标出来,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对。”刘好仃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我们现在不是救火队,是要建了望塔。风吹草动都得看见,还得看得早。”
他走到窗边看了眼外头,打样间的灯还亮着,几个工人正围在切割台前比划尺寸。
回到桌前,他从包里拿出三份打印好的草稿:“这是我昨晚顺手做的日报模板初版,你们看看哪里不合适。”
小周接过一看,抬头:“您连标题字体都改了?”
“嗯。”刘好仃指着其中一行,“原来用的是宋体,现在换成黑体,字号加大,一眼就能看清重点。我们做玻璃讲究透亮,写东西也一样,别让人费神猜。”
老赵翻着纸页点头:“栏目设置也比之前清晰多了。预警数量、客户分级、待办事项,一目了然。”
“那就先按这个跑两天。”刘好仃拿起红笔,在首页标题旁画了个圈,“等大家用顺了,再优化。”
他正说着,手机又震了一下。
四个人同时停住动作。
刘好仃低头看了一眼,没说话,把手机屏幕转向桌面。
新通知跳了出来:【预警触发】客户“长沙美筑空间”提交反馈,内容含关键词“打包赠送镜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