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集:应对方案再完善(1/1)
刘好仃把投影幕布上的客户名单往下拉了拉,郑州那家公司的名字还亮在最顶上。他没说话,只是用笔尖轻轻点了点屏幕,一圈涟漪似的波纹荡开。
小周凑近看,发现表格里多了几列新字段:签约时长、采购频率、最近一次回访时间,还有一栏标红的“异动备注”。
“咱们不能等客户退了单才反应。”刘好仃终于开口,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楚,“得先知道谁容易被撬走。”
老赵喝了口凉茶,纸杯捏在手里转了半圈:“可这标准怎么定?刚合作的客户多多少少都得盯,咱们人手不够啊。”
“那就分等级。”刘好仃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抽出一张画满线条的草图,往桌上一铺,“我昨晚理了个‘三级响应流程’。一级是高危,二级是观察,三级是常规维护。重点盯一级,二级定期刷,三级靠系统自动提醒。”
小周伸头一看,图上用蓝、黄、红三种颜色标出了不同的处理路径。客服负责初筛,销售负责核实,物流配合反馈签收后的异常情况。
“这不就是咱们平时做的事,只不过加了个顺序?”小周挠头。
“顺序就是规矩。”刘好仃指了指流程图中间的一环,“以前是出了事才串起来查,现在要倒过来——先把线埋好,等信号一响,马上拉网。”
老赵点点头,又皱眉:“可谁来牵头?客服只管接电话,销售忙着跑客户,物流只管送货。真有事,容易你推我、我推你。”
“那就设个联络岗。”刘好仃早有准备,“不增人,不加编,每周从三个部门各抽一个,组成应急轮值小组。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汇总,统一上报。”
“还得有个主心骨。”老赵看着刘好仃,“你来定方向,我们来跑腿。”
刘好仃笑了笑:“我不一定在场,但机制得在。就像咱们厂的老锅炉,没人看着它烧,可温度一掉,警铃就响。”
小周突然举手:“那‘一级预警’的标准是什么?总不能所有新客户都当高危吧?”
“双维度。”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两行字:
签约不满三个月
月均采购少于一次
“符合这两条的,先列入观察级。”他顿了顿,“再加上一条——如果客户被竞品接触过,立刻升为一级预警。”
“可我们怎么知道人家有没有被接触?”小周问。
“线索藏在细节里。”刘好仃调出一条回访记录,“比如客户说‘最近有厂家来谈合作’,或者‘换了整装方案’,甚至只是语气变了,说‘再看看’‘暂时不急’,都得记下来。”
老赵翻着自己的本子:“前两天成都那家,回访时说‘装修延期’,我当时没多想,现在看,怕不是借口。”
“不是他们不说实话,是我们问得不对。”刘好仃说,“以后回访问题要改——不问‘用得好不好’,问‘最近有没有其他品牌联系您’。”
小周眼睛一亮:“我可以做个简版问卷,扫码就能填。再加个语音留言功能,年纪大的客户也能说两句。”
“就用你上次做的那个反馈卡模板。”刘好仃点头,“但这次要加个触发机制——只要客户提到‘免费送’‘套餐’‘整屋设计’这些词,系统自动标红,推送给轮值小组。”
老赵想了想:“那回访频率呢?一级客户多久打一次?”
“48小时内必须响应。”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这六个字,圈了起来,“不管有没有退单,只要出现预警信号,两天内必须有人联系,了解真实情况。”
“两天?那得专人盯着。”老赵皱眉。
“所以轮值表要排细。”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表格,“我拟了个初版,下周开始试行。销售出一个,客服出一个,技术出一个,每天早晚各一次碰头,汇总线索。”
小周低头看表:“那我得重新调系统提醒,不然容易漏。”
“不急。”刘好仃按住他的手,“先定规则,再调工具。咱们拼不过大厂的资源,但我们可以比他们更细心。客户签个字,对我们来说,不是结束,是开始。”
老赵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我有个担心——要是客户觉得我们问太多,会不会反感?”
“问的方式很重要。”刘好仃语气缓下来,“不是审问,是关心。比如打电话可以说‘最近有没有遇到安装难题?我们这边可以安排专人支持’,顺便提一句‘听说有些品牌在推新方案,您那边有接触吗?’”
“软着陆。”小周笑了,“听着像拉家常,其实都在点上。”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不是查户口,是守关系。客户愿意跟我们说‘有人来送镜子’,比我们自己发现早三天。”
老赵终于松了口气:“那行,这标准我认。观察级每月刷一次,预警级48小时必动,轮值小组每天碰头,信息统一归口。”
“还得加一条。”小周突然说,“反馈闭环。比如客户说了有人接触,我们回访后,得告诉他‘我们知道了,会提供支持’,不能问完就没下文。”
“这叫有头有尾。”刘好仃在笔记本上记下,“客户感觉到被重视,才愿意继续说真话。”
三人安静下来,各自在本子上写着。会议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把“48小时响应承诺”又描了一遍。红笔迹清晰,像一道划开迷雾的光。
“方案还得再压一遍。”他说,“我回去整理成文档,加个流程图,明早发共享文件夹。”
“叫什么名字?”小周问。
“家装渠道危机应对完善方案,V2.0。”刘好仃说,“等会儿我存进去,你们再看看有没有漏。”
老赵合上本子:“那我回去翻翻最近三个月的退货备注,把提到‘方案调整’‘整体打包’的都拎出来,归个档。”
“我调问卷逻辑。”小周打开平板,“顺便把关键词标红功能加上。”
刘好仃坐回主位,打开电脑,新建文件,输入标题。光标一闪一闪,像在等待发令枪响。
文档写到一半,他停下来,回头问:“轮值第一周,谁上?”
小周举手:“我来吧,系统我熟,发现问题能马上调。”
老赵也点头:“我下周排第二班,顺带看看实际流程有没有卡点。”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把“首任协调人:小周”写进了文档附录。然后保存,命名,上传。
共享文件夹里,新文件静静躺在列表最上方。
他看了眼墙上的钟,七点五十二分。窗外天光大亮,打样间的灯还亮着,像一盏不肯熄的夜灯。
小周正在测试问卷跳转,老赵低头核对轮值表。刘好仃的目光落在白板上那行红字上,轻轻点了点头。
电脑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提醒:文件“V2.0_待批”已同步至团队共享目录。
他伸手关掉提示框,手指在回车键上停了两秒。
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