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2集:新变化应对新筹备(1/1)

凌晨三点零七分,刘好仃的鼠标停在一条数据曲线上。屏幕上的延迟峰值像被谁用笔轻轻挑了一下,不高,但突兀。他没急着标记,而是把时间轴往前拖了十分钟,再往后拉二十分钟,反复看了三遍。

“不是系统问题。”他自言自语,“是节奏变了。”

他点开语义分析后台,调出过去十四天的客户咨询记录。关键词云图自动刷新,几个词跳得格外高:“加急”“非标”“定制花型”“弧形边”。他顺手点进一条原始工单备注:“客户说隔壁厂七天能出货,还带激光刻字,问我们行不行。”

他把这行字截图,拖进新文档,标题打上:“市场变化信号汇总”。接着翻行业简报,昨夜更新的季度报告里有一句不起眼的话:“华南地区家装玻璃定制需求同比增长四成,交付周期平均压缩至十个工作日以内。”

刘好仃合上报告,新建了一个群组,名字叫“新变化应对筹备组”,把生产、质检、客服、物流几个负责人拉了进去,发了条消息:“明早九点,会议室,讨论排产和响应机制调整。”

他没写“紧急”,也没标红,但所有人回复都在十分钟内。

---

上午九点,会议室空调吹着微风。小李端着豆浆进来,吸管咬扁了也没察觉。王工坐在靠墙的位置,手里捏着一支笔,在本子上画生产流程图。陈工打开笔记本,刚想汇报系统运行情况,刘好仃抬手示意。

“今天不谈系统。”他说,“谈人。”

投影亮起,一张柱状图出现在墙上。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特殊需求订单占比”。最近三周,那根线一路往上爬,从百分之十二跳到百分之三十九。

“这不是偶然。”刘好仃说,“是趋势。”

王工抬头:“可我们现在的标准产能已经满负荷了,再接非标,排程得乱。”

“那就不能按标准排。”刘好仃点开一段录音,“听听这个。”

音响里传出一个中年男声:“你们家玻璃厚实,我也信得过,可这次我要装在旋转楼梯上,必须是椭圆的,还得磨砂加雕花。我朋友说另一家三天就出图,七天发货,我这边工期紧啊……”

声音停了,没人说话。

刘好仃又打开三个订单复盘表。“这三个单子,我们都报了价,技术也能做,最后黄了,原因就两个字:太慢。”

小李嘬了口豆浆:“可我们慢是因为要质检、要核料、要走流程,省不了。”

“没人说要省。”刘好仃摇头,“是要变。以前是‘你下单,我生产’,现在得变成‘你一开口,我就动’。”

林组长一直没说话,这时开口:“非标多了,检验标准怎么定?比如弧形边的平整度,现在是按毫米算,可每块弧度不一样,拿什么当基准?”

这个问题一出,屋里更安静了。

刘好仃早有准备,打开另一份文件:“我建议成立临时工艺指导小组,老技工和工程师轮值,现场判定。今天做不到百分百标准化,但可以先定‘可接受范围’,边做边收拢。”

林组长皱眉:“那不是靠经验说了算?”

“是靠经验和数据一起说。”刘好仃说,“每块非标产品做完,拍照、记录参数、客户反馈,三个月后我们就有自己的标准库了。现在不做,永远没。”

周对接员插话:“物流这边也有问题。临时加急单多了,现有合作商不一定接,得提前确认应急渠道。”

“你列个清单。”刘好仃点头,“把能四十八小时内响应的供应商标出来,周五前给我。”

张主管一直在记笔记,这时抬头:“客服也得改话术。以前我们说‘十五天交付’,现在得学会问‘您最晚什么时候要?’,然后反向推生产节点。”

“对。”刘好仃笑了,“以前是我们告诉客户能做什么,现在得先听客户想做什么。”

小李举手:“那语义系统也得调。现在抓‘加急’只当普通词处理,得提权,一旦出现,自动推给生产调度预审。”

“你去改。”刘好仃说,“今天下班前先上线测试版。”

王工还在犹豫:“可排程系统没弹性,插单等于打乱所有计划。”

“那就让系统学会‘让路’。”刘好仃打开排产表,“我们设个‘优先级池’,客户定金到账、图纸确认、物流可配这三项满足两项,自动升为高优单,其他订单往后顺延。”

“那老客户怎么办?”王工追问,“他们按原计划等着,突然被推后,不得炸?”

“那就提前沟通。”刘好仃看向张主管,“你们客服组拟个通知模板,凡是受影响的客户,主动打电话说明,送一张下次订单九折券。”

“还得有补偿。”张主管补充,“不然光一张券,显得太敷衍。”

“行。”刘好仃点头,“你定标准,不超过订单额百分之三,走快速审批。”

林组长又问:“那质检记录呢?非标产品多了,档案怎么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单独建类。”刘好仃说,“叫‘非常规订单档案’,每单配二维码,扫码就能看生产全流程。客户要,随时给。”

屋里渐渐热了起来。

白板上开始列任务:

- 生产排程弹性化方案 —— 王工牵头,周三出初稿

- 非标产品标准化模板初拟 —— 林组长+工艺组,周五交草案

- 客服前置沟通话术更新 —— 张主管负责,今日下班前发测试版

- 物流应急联络清单核查 —— 周对接员,明天中午前反馈

- 语义系统关键词提权 —— 小李,今晚上线测试

- 临时工艺指导小组组建 —— 刘好仃亲自协调,明日启动轮值

陈工一直没说话,这时开口:“系统这边,我可以加个‘市场变化预警模块’,把客户咨询里的关键词变化做成日报,自动推送到各位邮箱。”

“好主意。”刘好仃点头,“就叫《需求风向标》,每天早上八点发。”

王工看着白板,叹了口气:“这一通改下来,咱们跟去年比,简直像换了家公司。”

“不是换了公司。”刘好仃说,“是公司活过来了。”

大家都笑了。

张主管合上本子:“那我先去改话术,刚想起来,下午还有三个客户要咨询加急单。”

周对接员起身:“我也得去翻供应商名单,记得有家佛山的能走空运。”

林组长临走前说:“我回去就找两个老师傅,明天轮值表我下午发你。”

小李最后一个站起来:“我先调语义权重,顺便把‘七天交付’‘弧形边’这些词也加进去。”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满墙的字,没动。

王工走到门口,回头问:“你说这次变化能持续多久?”

“不知道。”刘好仃说,“但只要有人想装不一样的玻璃,这趋势就不会停。”

王工点点头,走了。

会议室只剩他一个人。

阳光斜照进来,落在白板上“优先级池”那几个字上。刘好仃拿起笔,在“客户预期管理”下面画了个框,写上:“首版说明文档,周五前完成。”

他坐回椅子,打开文档,敲下第一句:“当您提出特殊需求时,我们不再说‘做不了’,而是问‘您希望它长什么样’。”

电脑右下角,时间跳到十二点二十三分。

他刚想保存,屏幕弹出一条新消息:

【《需求风向标》v1.0 已生成】

今日高频词新增:“异形切割”“无框安装”“防雾涂层”

趋势强度:★★★☆

建议响应等级:高

刘好仃点开详情,发现“防雾涂层”咨询量单日增长六倍。

他正要备注给质检组,门外传来脚步声。

张主管探头进来:“刚接到一个电话,客户要做十块防雾镜,带LED灯带,七天要货,问我们能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