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集:优化长期效果察(1/1)

刘好仃把最后一张“你也行·第一辑”的卡片放进文件夹时,打印机刚好停了。展厅里安静了一瞬,只有屏幕还在循环播放张工的声音:“我一看灯就知道不对。”新人甲站在展台边,手里捏着笔,正往日志本上写“拍摄完成,设备归位”,听到声音停了,抬头看了眼打印机托盘——空了。

“正好。”她说。

小李从剪辑台后探出身,“你说啥正好?”

“片子播完了,卡也打完了,该干点别的了吧。”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脚步声,老黄推门进来,工装袖子卷到胳膊肘,手里拎着对讲机。“三车间刚打来,说看了视频,想问问能不能把小陈那条提前拍。”

刘好仃没急着答,走到监控台前坐下,调出后台数据。过去二十四小时,二维码被扫了六十七次,其中三十九人看完了整条视频,转发记录有八条,备注清一色写着“我们也能上”。

“不急着拍新的。”他说,“先看看这一个,到底站没站稳。”

早上八点,四个人围在展厅角落的小桌边,桌上摆着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连上了系统后台。刘好仃打开一个新表格,标题是“反馈追踪表”,底下分三列:扫码频次、观看时长、二次传播。

“以前咱们看反应,靠的是谁多问了一句,谁多扫了一次码。”他一边敲键盘一边说,“现在得看趋势,不能光凭感觉。”

新人甲低头记笔记,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小李盯着屏幕,忽然“咦”了一声:“有人看了两遍,中间隔了三个小时,还是同一个IP。”

“不是一个人看两遍。”老黄插话,“是三班倒的三个工人,用的同一个工位电脑。”

刘好仃点点头:“说明不止一个人愿意看,还愿意让别人看。”

他们决定从今天起,每天上午九点汇总一次数据,重点盯三项指标。新人甲负责记录扫码和观看进度,小李做图表,老黄去车间转一圈,听听实打实的反馈。

第三天下午,新人甲发现一个情况:“很多人看到警报弹出来之前就退出了,差不多在第四十二秒。”

“第四十二秒?”刘好仃拉出播放曲线图,果然,退出率在“系统警报同步亮起”前五秒出现一个小高峰。

“他们不是不想看技术部分。”小李琢磨着,“是还没听明白人讲啥,系统就响了,一下把注意力抢走了。”

刘好仃盯着图看了会儿,忽然说:“人在前,系统在后。咱们剪片子的时候是这么想的,可观众不一定知道这人是谁,为啥他说的算。”

“要不要加个片头?”新人甲问,“比如‘张工,十五年熔炉操作经验’这种?”

“别写年限。”刘好仃摇头,“就写一句‘他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小李笑了:“比工龄听着踏实。”

当天晚上,他们给视频加了个五秒的静帧——张工站在操作台前,手里拿着保温杯,背景是早班打卡机的时间显示:06:03。没有字幕,只有一行手写体小字,像是随手记在值班日志上的。

第四天一早,新版本上线。扫码人数涨了,停留时长从平均四分零七秒升到五分四十九秒,最关键的是,完整看完的比例从58%跳到了76%。

“看来大家愿意等。”新人甲松了口气。

“不是等。”刘好仃说,“是认了。人一认,话才听得进去。”

周五中午,老黄带回一条消息:质检组主动把视频拷过去,放给新员工培训用。还有两个外厂来的技术员,看完后拉着老黄问:“你们这儿干活的老师傅,都这么能说?”

“我说他们不是能说。”老黄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是心里有底。”

刘好仃听着,没说话,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敲着。下午两点,他召集大家开了个短会。

“这七天,扫码两百一十三次,转发三十六次,车间申请参与拍摄的有十二个人。”小李报完数据,把图表转到大屏上,“而且你看,每次新视频上线,老视频的观看量也会涨一点。”

“像涟漪。”新人甲小声说。

“不是涟漪。”刘好仃纠正她,“是回音。你喊一声,墙那边也喊一声,声音不一样,但调子一样。”

老黄皱眉:“可越多人拍,越怕走样。咱们一开始说好,不演、不念稿、不剪掉喘气声。要是图快图多,搞成念说明书,那就白做了。”

“宁慢勿假。”小李接了句。

“慢是对的。”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写下“加大推广”四个字,“但也不能只靠等。现在不是我们在推,是他们在找。咱们得搭个桥,让他们自己走过来。”

“怎么搭?”

“把申请表印出来,放在展厅门口。”他指了指新人甲手边的文件夹,“你那份日志,改成‘你也行·报名须知’,写清楚三件事:一,不用准备话,就讲你干过的;二,不用背流程,就按平时来;三,拍完可以自己先看,不满意就删。”

新人甲眼睛亮了:“那得加一句——‘你说的每一句,都是你的工号在说话’。”

老黄听完,沉默了一会儿,拿起对讲机:“我这就通知小陈,让他明天九点前到。”

小李看着屏幕,忽然说:“其实咱们最早拍的时候,还以为得靠数据、靠动画、靠专家出镜才能让人信。”他笑了笑,“现在倒好,最管用的,是张工那句‘灯红得太急’。”

“不是那句话管用。”刘好仃说,“是你听他说话的时候,觉得自己也能看出来。”

会议室安静下来。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展台的二维码立牌上,反着光。新人甲起身把卡片重新摆了摆,让“你也行·第一辑”正对着门口。

刘好仃站起身,走到屏幕前。画面正播到张工说“我先切了旁路”,右屏警报同步弹出,声音“滴——”地响起来。他没动,也没说话,只是看着。

小李走过来,低声问:“接下来还拍谁?”

“李姐。”他说,“她上次调参数,比系统快了快一分钟。”

“要不要让她准备准备?”

“不用。”刘好仃摇头,“让她明天直接来,工装都别换。”

新人甲在本子上记下名字,抬头问:“那片头写啥?”

“写她每天带两杯豆浆,一杯给搭档,一杯放操作台左边,凉到第三口正好喝。”

小李笑出声:“这谁记得住?”

“她记得住。”刘好仃说,“她做了八年。”

老黄站在门口,手搭在门把手上,忽然说:“小陈刚才回话了,说他不想拍全身,只愿露手。”

“行。”刘好仃点头,“手也行。只要是他自己的手。”

新人甲把新打印的申请表放在展台最前面,压在玻璃板下。表格上方,是刚写好的“你也行”三个字,笔画粗,墨迹实,像是刻上去的。

刘好仃最后看了一遍数据表,合上电脑。展厅里,视频又开始循环。他没走,也没坐,就站在屏幕前,看着张工的脸慢慢出现在左屏。

小李收拾包的时候说:“这事儿,算是成了吧?”

刘好仃没答。他看着画面里张工抬起手,指向仪表盘,声音低沉:“你看这儿,平时不会跳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