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0集:推广成果再巩固(1/1)

刘好仃盯着屏幕,张工的声音刚落下,扫码记录又跳了一下。他没动,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个空格,视频从头开始。这已经是今天第七次,同一个IP扫进来,看完整条片子,然后退出。

“热度还在。”小李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他身后,手里端着一次性纸杯,“我刚去茶水间,听见保洁阿姨都在聊‘那个会说话的机器’。”

刘好仃接过水,没喝,“不是机器会说话,是人被听见了。”

新人甲抱着一叠打印纸进来,封面写着“你也行·报名须知”,底下压着几张新填的申请表。“小陈交了表,还画了个示意图,说想拍手部动作,别的不露。”她把材料放在桌上,“李姐也说了,明天早上六点前到,顺路买好豆浆。”

老黄从外头回来,工装上沾着点灰,“三车间问,能不能把拍摄安排贴出来,他们好调班。”

刘好仃低头看着电脑,把最近七天的扫码数据拉成一张表。IP地址、停留时长、转发路径,一条条列着。他忽然抬头:“这些扫了码的人,有多少是我们已经成交的客户?”

小李愣了下,“这还能查?”

“能。”刘好仃点开后台,“扫码的设备,大多连过我们系统的调试端口。熟人。”

新人甲凑过来,“意思是……他们已经买了,还在看?”

“看,还不止一遍。”他把十二家单位的名字圈出来,“这些厂,设备装了快两个月,最近一周,每家至少扫了三次码。不是好奇,是想搞明白——这东西到底靠不靠谱。”

老黄皱眉,“可没人打售后电话。”

“问题就在这儿。”刘好仃合上电脑,“东西装上了,人就走了。视频火了,我们以为成了,其实才刚开始。”

他站起来,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字:回访。

“推广不是发完片子就完事。人家信了,用了,还得知道我们一直在这儿。不能让信任自己凉下去。”

小李张了张嘴,“可咱们又不是售后部,跑客户算什么?”

“算干活。”刘好仃转过身,“咱们拍的是工人,讲的是操作,干的也是这行。客户用着东西,出了小毛病,心里打鼓,没人问,没人应,再大的信任也扛不住。”

新人甲小声说:“可人手不够,全厂就咱们四个盯着这事。”

“不全跑。”刘好仃翻开名单,“先挑三家,问题典型,反馈多,咱们上门看看。”

老黄点头,“行,我跟车。”

“我也去。”新人甲举手,“我可以记问题。”

小李没吭声。刘好仃看了他一眼,“你不去,你留下,把最近客户提过的操作难点,做成一页纸的提示卡,配上图,我们带过去。”

“这算服务?”

“算见面礼。”刘好仃笑了笑,“人家买了东西,咱们连张纸都没给过,像话吗?”

第二天一早,三人坐厂里的通勤车出发。第一家是城东的玻璃深加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他们找到操作员,对方正盯着新装的监控屏,眉头紧锁。

“不是坏,是反应慢。”操作员指着高温区的读数,“温度一上来,报警总晚半拍,我得提前盯着,累。”

刘好仃没解释,也没推给系统,而是站到操作台边,看了一整轮流程。老黄蹲在设备箱旁检查线路,新人甲拿本子记下每个节点的时间。

看完,刘好仃说:“确实慢了七秒。不算故障,但影响手感。”

操作员一愣,“你还真看出来了?”

“我们也是干活的。”刘好仃打开包,拿出小李做的提示卡,“这是高温工况下的操作建议,标了三个关键点,你试试看。”

操作员接过卡片,看了两眼,忽然笑了,“这图……像我们自己画的。”

“本来就是照你们的习惯画的。”刘好仃说,“明天我们给一份电子版,还能打印。”

临走前,对方拍了拍他的肩:“下次来,提前说,我让班长也听听。”

第二家是老客户,设备运行稳定,但负责人直言:“用着是好,就是没人跟进。我们提过一次升级需求,石沉大海。”

刘好仃当场打开手机,把建议记进台账,标上“优先反馈”。“不是石沉大海,是我们没搭好船。从今天起,每条建议,三天内回复,能改的列时间,不能的说原因。”

负责人没说话,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沓打印纸——正是“你也行”系列视频的截图,每张下面还手写了评注。

“我们新员工培训,用这个。”他说,“比说明书看得懂。”

刘好仃看着那些字迹,没接话,只把台账本翻到新的一页,写上“培训支持需求”。

第三家问题更轻,几乎算不上问题。操作工说:“就是有时候,系统提醒太机械,像在训人。”

刘好仃听完,没急着走。他让新人甲打开手机,播放张工那段视频。操作工看着看着,抬头:“这人……跟我们一个路子。”

“所以得让人说话。”刘好仃收起手机,“系统可以冷,人不能。”

回厂路上,老黄靠在座位上打盹,新人甲低头整理笔记。小李发来消息:“三张提示卡都改好了,要不要加个厂标?”

刘好仃回:“不加。让东西自己说话。”

到厂已是下午。他把三家走访的记录一条条录入电脑,建了个新文件夹,叫“客户反馈汇总”。老黄醒来,接过台账本,翻了几页,“接下来,是不是该列个回访排期?”

“嗯。”刘好仃点头,“十二家,分三批。优先处理有潜在需求的,顺便问问,有没有愿意拍视频的。”

新人甲眼睛一亮,“让客户也讲讲他们怎么用?”

“对。”他说,“信任不是单向的。我们让他们看见我们,也得让我们看见他们。”

小李这时候走进展厅,手里拿着刚打印的提示卡,边角还冒着热气。“我改了版式,把操作步骤拆成小图,一行字配一张。”他顿了顿,“其实……跑一趟,比剪十条片子都管用。”

刘好仃抬头,“怎么说?”

“客户摸着卡片说‘这东西真像为我们做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咱们到底在干啥。”

“不是宣传,是搭桥。”刘好仃把最后一行数据敲完,抬头看了眼墙上的监控屏。画面里,张工的视频正播到他抬手的瞬间。

新人甲把新一批申请表放进文件夹,忽然问:“要是客户也想拍,片头写啥?”

刘好仃想了想,“写他每天开工前,先擦一遍操作台。”

小李笑出声,“这也行?”

“他擦了三年。”刘好仃说,“比啥都算数。”

老黄起身,“我去把明天的车安排了。”

新人甲收拾本子,“我再核一遍反馈表。”

小李站在打印机旁,看着新吐出的提示卡,忽然说:“要不……我也去下一家?”

刘好仃没答,只把电脑屏幕转过来。新做的服务档案模板已经生成,第一栏写着:客户名称。第二栏:首次接触方式。第三栏:最近一次互动内容。

他敲下回车,光标跳到下一行。

笔记录本摊在桌角,电脑未关,数据一条条滚过。刘好仃伸手,把“客户反馈汇总表”的窗口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