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7集:优化策略再实施(1/1)
清晨六点,车间的灯刚亮了一排。刘好仃站在样品区中央,手里捏着一张打印纸,是昨晚定稿的《分层引导应对手册_v1_draft》。他没急着贴上墙,而是先走到音响旁,按下播放键。视频开头三秒,背景音只有轻微电流声。
“不对。”他拧眉,蹲下身拆开音箱后盖,从工具箱里抽出一根音频线,“上次录的车间运转声,得混进去。”
小李抱着笔记本匆匆进来,头发翘着一撮,显然是刚起床就赶来了。“刘师傅,我昨晚把信号识别的十二句话背了八遍,结果梦里客户全问‘你这模块是不是偷工减料’。”
“那你就回他,‘我们厂连螺丝都称重入库’。”老黄提着扳手从调试间出来,顺手拍了下小李肩膀,“别背话术,听问题背后的意思。”
新人甲抱着三台平板电脑小跑过来,脸有点红:“我……我把模拟客户的问题输进去了,可一开口就结巴。”
“结巴好。”刘好仃把新音频接好,试播一遍,机床运转声稳稳地嵌在视频里,“说明你在想,不是在念。”
他站起身,把手册钉在白板下方,手指点着第一条:“装一台要多久?——这问题听着问时间,其实是问排期风险。谁问这个,说明他已经信了产品,卡在生产安排上。”
小李皱眉:“可我要是直接说‘您是担心影响生产排期吗’,会不会太像审问?”
“那就换个说法。”刘好仃拿起笔,在旁边写:“您这边产线停机窗口紧吧?”
“听着像聊天,其实是探路。”
老黄点头:“行,这句我能记住。”
“现在开始双轨演练。”刘好仃把三人分成两组,“一人问,一人答,不准看手册。答错了没关系,但得说出你判断的层级。”
小李主动举手当客户,清清嗓子:“那个……你们这模块,换的时候要断电吗?”
新人甲愣住,手指在平板上滑了半天,抬头:“这……这在第几条?”
“第三条。”老黄在一旁提醒,“问断电,就是关心连带影响,第三层,信任体验期。”
新人甲深吸一口气:“我们设计时特意避开了主控回路,换装期间其他设备照常运行。”
“不错。”刘好仃点头,“但少了点温度。加一句:‘您放心,我们上个月给南山那家换的时候,他们质检机都没停。’”
“有案例就踏实。”老黄咧嘴,“人信亲眼见的,也信别人经历的。”
演练进行到第七轮,小李突然换了个语气:“你们这东西,有没有人用过三个月以上?”
新人甲手一抖,平板差点落地。
刘好仃抬手示意暂停。“这个问题没在手册里。谁问的?”
“我编的。”小李挠头,“但我觉得,真客户会问。用了三个月不出问题,才算真稳。”
“那就现在收。”刘好仃掏出日志本,翻到空白页,“新人甲,记下来:‘问长期使用案例’——归为第四层,决策辅助信号。”
他合上本子:“这类问题不是疑虑升级,是信任再进一格。他不怀疑产品,只缺一个‘别人也行’的证明。”
“那……我们现在有数据吗?”新人甲小声问。
“有。”刘好仃走向主控台,调出合作客户的运行记录,“但没整理成客户能一眼看懂的。今天加一项任务——把三个月无故障运行的数据,打成小卡片,贴在样品旁边。”
老黄拍拍样品架:“还得让客户知道这数据是真的。要不,把客户签字的验收单也复印一张?”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别放太多,一张就行。太满反而像凑数。”
九点整,样品区动线布置完毕。三段展示区用红胶带在地面标出分界,每段配一台平板循环播放对应层级的视频。
第一段:模块外观与散热测试,语气平实,像老工人聊天。
第二段:拆装演示,老黄边操作边解说:“这接口八年没动,照样对得上。”
第三段:掐表演示,背景是真实车间运转音,“从断电到重启,二十三分钟,含交接。”
刘好仃站到第二段末尾,对三人说:“到这里,讲解员必须问一句:‘您最担心哪一步影响生产?’——不是为了答,是为了听。”
“听他接不接话。”小李接道,“接了,说明他开始想了。”
“对。”刘好仃点头,“沉默的客户最难办,但愿意开口的,已经迈了一步。”
演练开始。新人甲扮演客户,沿着动线走。小李负责讲解,到第二段末尾,准时抛出问题:“您最担心哪一步影响生产?”
新人甲停下,犹豫两秒:“我……我怕换到一半出问题,两边都连不上。”
“这是典型第三层。”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下,“她没问技术细节,问的是后果。回应重点不是‘不会出问题’,而是‘出问题也能快速恢复’。”
他走到新人甲面前:“要不这样,我们留一个应急对接口,万一通讯中断,手动切换只要两分钟,您看行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新人甲眼睛一亮:“这个能写进手册吗?”
“写。”刘好仃翻开手册,在“决策支持”栏补了一句,“提供应急切换方案。”
音响突然爆出一声杂音,视频卡在老黄拧螺丝的画面。
“电源干扰。”老黄立刻拔掉附近电焊机的插头,“车间设备多,得避开高峰。”
刘好仃重新播放,音画恢复正常。“记住,真实感不怕小毛病,怕太完美。刚才那一卡,反而像真的。”
十一点,两名老客户推门进来。是之前来过两次的,一直没签单。
“我们就是再看看。”其中一人站在样品前,手指轻轻摸过模块外壳,“你们这东西,有没有人用过三个月以上?”
空气静了一瞬。
新人甲迅速翻开记录本,抬头,声音稳了些:“您是想确认长期稳定性?”
客户一愣,随即点头:“对。用一个月不出事,谁都能吹。三个月还稳,才算真行。”
刘好仃走过去,从文件夹抽出一张打印表:“这是上个月三家客户的运行数据,连续九十二天无报警,平均日运行十七小时。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安排您去现场看看。”
客户接过表格,手指在“无故障天数”上停留了几秒。
另一人忽然问:“你们自己厂里,有没有在用?”
“有。”刘好仃转身,指向调试间角落的一台主控箱,“那台从上个月一号开始跑,每天自动记录温度、电流、响应延迟。您要是感兴趣,可以查日志。”
客户对视一眼,没说话,但脚步已经朝调试间挪了半步。
新人甲趁机递上新做的“长期使用案例卡”,背面印着客户厂名和联系人(已获授权)。
小李在白板上悄悄添了第十三条信号:“问长期使用案例”——归类:第四层,决策辅助。
老黄检查完音响,顺手把备用电源插头固定在墙角。“下次来客户,得让他们听见真正的车间声音,不是录音。”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日志本摊开在“信任阶梯”更新页。他拿起红笔,在第四层旁边画了个星号,写下:“需提供第三方验证触点”。
小李调试完最后一台平板,抬头问:“要不要在视频结尾加一句:‘如果您关心长期使用效果,我们可以提供实地参观机会’?”
“加。”刘好仃说,“但语气要轻,像随口一提。”
新人甲整理完今天的记录表,轻轻放在刘好仃手边。表上第三栏写着:“非标提问收集:2条,情绪状态:认真,倾向明显。”
老黄蹲下检查展示架螺丝,嘴里念叨:“这架子得再焊个角铁,不然客户摸多了要晃。”
刘好仃没答话,目光落在白板上新增的信号条目。他拿起笔,在“问长期使用案例”下面划了一条横线,又补了半句:
“可安排实地参观——但得等客户主动问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