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8集:优化长期效果察(1/1)
刘好仃把日志本合上时,听见小李在调试平板系统。那台设备刚弹出一个新窗口,灰底白字写着“客户反应速记框”,下面三行小格子:眼神接触、身体前倾、离开展示区步速。
“这玩意儿像打卡。”小李嘟囔,“客户又不是考勤机。”
“可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新人甲站在展示架旁,手里捏着一沓评分表,“上次我漏记那两个皱眉的,现在想想,他们站定的时候肩膀是绷着的。”
老黄蹲在地上拧螺丝,头也不抬:“你当时要是能看出来,早去当心理医生了。”
刘好仃走到主控台前,调出过去十四天的动线热力图。屏幕上的红点密密麻麻,集中在第三展示区,像被磁铁吸住一样。三分之一的客户在这里停留超过五分钟,却没人走向洽谈桌。
“问不出问题的人,不一定没问题。”他说,“他们只是没开口。”
小李凑过来:“那咱们现在算不算在听‘沉默的声音’?”
“不算。”刘好仃摇头,“我们是在看他们怎么沉默。”
他打开评分表模板,把“信任指数”四个字写在顶部。一到五分,对应提问层级、停留时间、是否返场。第一轮数据以三天前那张记录表为基准,新人甲交上的“非标提问收集”成了起始点。
“以后每轮讲解完,填一次。”他指着平板上的弹窗,“不填完,下一段视频不播放。”
老黄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你这是逼着我们当监工。”
“不是监工。”刘好仃说,“是帮客户把没说出口的话,记下来。”
新人甲低头看表,小声问:“要是客户盯着应急方案那块看很久,但一句话不说呢?”
“那就记眼神接触五秒以上,算一分。”刘好仃走到白板前,在“观察角”区域贴上一张截图,“这个人,昨天在切换接口前停了六分半钟,手指一直在玻璃罩上来回滑。他没问,但我们知道他在想什么。”
小李盯着图看了两秒:“他是在比尺寸?”
“是在想换上去顺不顺手。”刘好仃用笔圈出画面里那只手,“老设备用久了,人都有手感。他怕新模块‘不认路’。”
老黄哼了一声:“那咱们干脆录个‘老工人上手实测’,让他看看熟手怎么装。”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先不急。现在要紧的是,搞清楚哪些沉默能转化,哪些只是路过。”
三天后,小李在系统里跑出第一份周报。第四层客户占比从12%升到34%,其中七成以上有过二次返场记录。更关键的是,这些客户在“应急切换方案”前的平均停留时间比其他人多出两分十八秒。
“他们不是不信。”新人甲翻着评分表,“是想再看一遍‘万一出事怎么办’。”
刘好仃把数据抄到白板上,在“问长期使用案例”条目下划了条横线,接着写:“二次返场客户中,78%最终签单。”他又在“可安排实地参观”那半句外画了个圈。
“还是不主动提?”小李问。
“提了就没用了。”刘好仃擦掉笔迹,“等他们自己再问一次,才是真动心。”
老黄忽然从调试间探出头:“连续三天没人问‘三个月用下来怎么样’了,是不是咱们那数据卡起作用了?”
“或者。”刘好仃翻开日志本,“他们已经信了,只是还没下决心。”
“那不是一样?”
“不一样。”他指着热力图,“信了会看细节,没决心才会反复看同一个地方。这两天在第三区停留超五分钟的,有六个是第二次来的。”
小李反应过来:“他们在等一个信号。”
“对。”刘好仃合上本子,“等我们证明,他们担心的那些事,别人也想过,也解决过。”
新人甲举手:“要不要把客户签字的验收单换一张新的?旧的都看了好几回了。”
“不用。”刘好仃说,“熟脸才有信任。他们认得那张纸,就像认得老邻居的脸。”
下午两点,车间空调嗡嗡响。新人甲正在整理最新一轮评分表,突然抬头:“刘师傅,刚才有个客户在应急方案前站了八分钟,临走时问我‘你们自己用的那台,能查日志吗’?”
刘好仃抬眼:“你怎么答的?”
“我说……可以。”她声音有点抖,“他还问了温度记录是不是实时的。”
“你带他去看了?”
“嗯。他看了三分钟,抄了两组数字。”
刘好仃走到主控台,调出运行日志。那台自用模块的记录显示,过去七十二小时温度波动始终在±0.3℃以内,响应延迟无异常。
“他不是来问数据的。”他说,“他是来找‘和自己一样的人’。”
小李若有所思:“所以长期案例不能只摆结果,得让人看见过程。”
“对。”刘好仃拿起红笔,在白板上新增一行:“展示真实使用痕迹——运行日志可查,故障记录可溯。”
老黄从架子底下钻出来:“那咱们是不是该留点‘小毛病’?比如哪天记录跳一下,显得更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用造假。”刘好仃说,“真设备跑久了,自然会有波动。等哪天真出了小问题,修完再把记录打出来,比现在说一百遍都管用。”
新人甲低头记下,忽然问:“那要是客户问‘从来没坏过?’呢?”
“就告诉他。”刘好仃合上主控台盖板,“目前没坏过。但坏了我们修得更快。”
五天后,评分系统跑出第二轮数据。第四层客户占比稳定在35%以上,二次返场客户的信任指数平均达到4.6分。更明显的变化是,越来越多客户在离开前会主动问:“我能拍张运行日志吗?”
刘好仃把最新周报夹进文件夹,站在白板前看了一会儿。他在“二次提问转化率”旁边标上“76.4%”,又在“沉默观察角”下方补了一句:“停留超五分钟且无提问者,83%会在四十八小时内回访。”
小李调试完最后一台平板,抬头说:“系统现在自动提醒讲解员,谁在哪个点停得久。”
“挺好。”刘好仃点头,“但别让讲解员盯着客户看。”
“为什么?”
“你看人,人也看你。”他指了指监控画面,“我们得让客户觉得,他们是自己发现了什么,不是被我们引导的。”
老黄拧紧最后一颗角铁,站起来活动肩膀:“这架子现在撞两下都不晃。下一步是不是该让客户自己上手试试?”
“时机还没到。”刘好仃说,“他们还在用眼睛信任,还没到用手信任的时候。”
新人甲整理完评分表,轻轻放在主控台上。表上最后一栏写着:“今日沉默观察客户数:7,其中3人停留超六分钟,1人要求拍照,0人提问。”
刘好仃拿起笔,在日志本上写下:“信任不是突然跳过去的,是一步步蹭过去的。”
他合上本子,目光落在白板上那个被圈住的半句话:“可安排实地参观——但得等客户主动问第二次。”
小李忽然说:“刚才那个拍日志的客户,走的时候回头看了眼调试间。”
“看了多久?”
“三秒。然后笑了笑。”
刘好仃走到窗边,看见那人走出车间大门,脚步没停,但右手在裤兜里掏了掏,像是在翻手机。
他转身对新人甲说:“记一下,今天第七个沉默客户,离开展示区步速正常,但出门后左转多走了十五米才上车。”
新人甲低头写:“多走十五米……是因为停车场在右边。”
刘好仃没说话。他把日志本放进抽屉,又拿出来,翻到空白页。
笔尖悬在纸上,他写下两个字:
“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