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2集:市场动态细关注(1/1)
刘好仃把合账本塞进抽屉的时候,小李正站在门口刷手机。
“刘师傅,行政部刚发通知,体检报告出来了,咱们都正常。”
“哦。”刘好仃没抬头,顺手把笔帽扣上,“那正好,别歇着了。”
小李一愣:“还干?客户不是都签了?”
“签了是结果,不是终点。”刘好仃拉开抽屉又拿出来,翻到最新一页,“你看这三句反馈,都是一个意思——‘系统稳,但参数调起来费劲’。”
他用笔尖点着纸面:“这话要是随便一听,就过去了。可咱们刚推出去的东西,不能让它自己走,得跟着走。”
老黄从检测台那边走过来,手里还捏着一块玻璃边角料:“你还想咋跟?又不是卖保险,天天上门问人好不好?”
“不是问好不好,是听有没有动静。”刘好仃把本子合上,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在“东莞”那个圈旁边画了个耳朵,“咱们现在,得学会听风。”
班组长换完工装进来,听见这话直笑:“听风?你这是要改行当气象员?”
“市场就是天气。”刘好仃不动声色,“晴天你敢晒被子,阴天就得收衣服。客户一句话,行业一个动向,都是风。听不到,就被淋透。”
小李挠头:“可咱们也没渠道啊,总不能挨个打电话问人家用得爽不爽吧?”
“不打电话。”刘好仃把笔放下,“你每天把客服系统里的咨询记录导一遍,挑出跟咱们系统有关的,记下来。别管多小的事,卡了一下,点错一次,都算。”
他转头看老黄:“你常在供应商群里混,消息灵。以后不光看价格,也留意谁在问接口、调协议,谁突然推新方案,记下来。”
老黄皱眉:“这算打小报告?”
“是打前哨。”刘好仃说,“咱们不是盯着人,是看路有没有变。”
班组长听完,点点头:“行,我让一线装机的兄弟,每回装完多聊两句,客户怎么设参数,有没有改习惯,也往上报。”
“三个人,三条线。”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三条横线,“信息不归一个人,也不归一个口。谁听见都算数,谁也不能当耳旁风。”
小李嘀咕:“搞这么复杂,真有必要?”
“有。”刘好仃指了指东莞那个圈,“贴上去容易,守得住难。现在咱们是新规矩的制定者,可别人学得快。一不留神,咱们就成了老黄历。”
老黄把边角料往桌上一放:“那你说,现在就有风了?”
“还没成型。”刘好仃翻开本子,“但风前总有动静。就像裂纹,最初也就一道白线,你不盯,它就爬满整块玻璃。”
三天后,小李抱着平板过来,眉头拧成疙瘩。
“刘师傅,我按你说的,把客户问的七条问题理了一遍。都是小事儿,比如‘参数能不能预设几套’‘切换界面能不能快点’,还有人说‘报警声音能不能换一个’。”
“没说系统不行?”
“没。”小李摇头,“都说稳,就是用起来不够顺手。”
刘好仃把七条一条条抄上白板,删掉“我觉得”“有点”这类词,只留事实:
“无法预设参数模板”
“界面切换延迟一次”
“报警音不可更换”
写完,他退后两步:“听着像小毛病,可集中起来,就是一句话——‘你们的东西太死板’。”
老黄这时候也来了,手里捏着一张打印纸:“我那边也有消息。宏远光电上周调了三次咱们同类设备的接口文档,还问了远程调试权限。”
班组长接着说:“我也问了装机的兄弟,有两家老客户最近在打听别的方案,说是‘看看有没有更灵活的’。”
刘好仃没说话,走到白板前,把老黄和班组长说的也写上去。
六条信息排成两列,左边是客户反馈,右边是外部动向。
他看了一会儿,忽然问:“宏远推新系统,上次是什么时候?”
“半年前。”老黄说,“就改了个界面颜色,宣传说是‘智能升级’。”
“这次不一样。”刘好仃指着“接口文档”那条,“调一次是好奇,调三次是准备动手。”
小李反应过来:“你是说,他们要推新东西?”
“不一定新,但一定更软。”刘好仃用笔圈住“灵活”“预设”“切换”这几个词,“咱们拼的是稳,他们拼的是快。现在客户既要稳,又不想被绑住手脚。风向,变了。”
班组长急了:“那咱们是不是得改?加个参数模板功能,再把界面弄活一点?”
“不动。”刘好仃把笔放下。
“为啥?”
“现在动,就是跟着别人跑。”他翻开合账本,翻到06:17那页,“当初改系统,是因为裂纹在那儿,数据在那儿,问题落了地。现在呢?客户没退单,系统没出错,咱们要是自己慌了,反而乱了阵脚。”
小李不服:“可人家已经在动了。”
“动归动,成不成是另一回事。”刘好仃合上本子,“咱们不跟风,但得看风。现在最要紧的,不是改,是记。”
他拿出一个新本子,封面上写:《市场观察周记》。
“从今天起,每周汇总一次,只记事实,不写判断。谁发现了什么,写进去。不汇报厂部,不惊动领导,就在咱们几个人手里传。”
老黄皱眉:“就这么干看着?”
“看,也是干活。”刘好仃说,“没看清路之前,走快不如站稳。”
班组长想了想:“那要是风真来了呢?”
“来了再说。”刘好仃把本子递给小李,“你先整理这周的,明天早上放我桌上。”
小李接过本子,低头一看,封面那行字写得挺平,没起笔也没收锋,就像一句叮嘱:
“听见风,不等于风已到。”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到车间时,本子已经放在他工具箱上。
他翻开,里面整整齐齐贴着打印的咨询记录,手写的群聊截图,还有班组长整理的装机反馈。
第一页最后,小李加了一行小字:
“周三下午,宏远官网悄悄更新了产品页,新增‘快速配置包’功能,支持三类预设模式。”
刘好仃盯着那行字看了两分钟,拿起笔,在旁边画了个问号。
没写结论,也没写对策,就一个问号。
他合上本子,走到窗边。天刚亮,厂区路灯还没全灭。
小李走过来,站在他旁边:“下周还写吗?”
“写。”他说,“风不来,咱们就等;风来了,咱们不能慌。”
他低头看了看手表,七点零七分。
转身往操作台走,把本子夹进胳肢窝。
走到半路,又停下来,从口袋里掏出笔,在《市场观察周记》的封底空白处补了一行字:
“客户要的不是更聪明的机器,是更省心的活法。”
写完,他把笔帽咔嗒一声扣上,塞回口袋。
小李在后面喊:“刘师傅,早会十分钟后开始!”
“知道了。”他应了一声,脚步没停。
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在“听风”下面画了一条横线,写上:
“记录即准备。”
然后他退后一步,看了看东莞那个圈。
圈是圆的,没缺口,也没动。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