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4集:新机遇推广优化(1/1)

刘好仃把新印的双面卡在桌上摊开,一张张翻过去。正面是空白格子,背面是口诀漫画,角落里还印了小图标。他拿红笔在三号线那批卡上画了个圈,又在一号线的卡上点了三下。

小李抱着登记表进来时,看见的就是这副模样。她把本子放在桌边,没急着说话。刘好仃抬头看了她一眼:“复制的十个包,发出去几天了?”

“全发了。三号线用了六个,二、四、五线各一个。一号线……”她顿了顿,“没人登记。”

“用了没?”

“用了。”小李翻开本子,“三号线老陈昨天在群里发了张图,说一号线有人换了模块,绿灯亮了,但没留名。”

刘好仃点点头,把手里那张一号线的卡轻轻放下。“他们不敢写,不是不想写。”

小王这时候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个饭盒。“我刚路过一号线,看见小张蹲在角落看视频,还是咱们那个六步法。他手机都快贴到脸上了,生怕被人看见。”

老黄从维修间探出身:“偷偷摸摸学,比正经培训还认真。”

“那就让他们光明正大写。”刘好仃拿起一叠双面卡,“从今天起,每张卡背面加一句话:‘写给我,也写给下一个你。’”

小李立刻掏出笔,在样卡上补了那句话。她又顺手在卡角画了个灯泡,笑着说:“一号线的图标配灯泡,三号线是火焰,您看行不?”

“行。”刘好仃说,“热的地方让它更热,冷的地方,先点亮。”

小王打开饭盒,夹了块豆腐塞嘴里。“那咱们要不要去一号线开个会?”

“不开。”刘好仃摇头,“他们现在就像冬天早上起床的人,知道该起,但被子太暖。你越喊他,他越缩。”

老黄笑出声:“那你打算掀被子?”

“不掀。”刘好仃把卡收进包里,“咱们往被窝里塞个暖水袋。”

下午两点,小李按线别把新一批推广包重新分装。她在三号线的包里多塞了两张空白卡,写上“传帮带记录专用”;一号线的包里,每张双面卡背面都用铅笔轻轻画了个笑脸,不显眼,但翻到背面时能看见。

她正低头贴标签,小王溜达进来:“告诉你个事,一号线刚才有人来借包,没登记名字,直接拿走的。”

“匿名?”

“对。还特意说‘不用记’。”

小李把这事记下来,转头去找刘好仃。他在操作台前看老陈的操作视频,截了四张关键帧:断电、擦芯、点胶、通电。他把图打印出来,贴在三号线推广包内侧。

“以后每个包里都放这个。”他说,“不是教他们怎么做,是让他们知道,谁都能做。”

小王站在门口插嘴:“那咱们是不是该搞点动静?比如谁第一个在一号线独立换成功的,给发个啥?”

“发啥?”老黄凑过来,“发奖金?厂里没这预算。发锦旗?人家嫌丢人。”

刘好仃把打印好的图往包里一塞:“不发东西。但得让人看见。”

他转身打开登记表,在一号线那一栏,用正楷写了三行小字:“匿名借用×3,绿灯已亮,问题卡未回收。”然后在旁边画了个灯泡,涂了半格。

“你这是造假?”小王瞪眼。

“不是造假,是点火。”刘好仃说,“他们不敢出头,咱们替他们出个声。火在烧,就得让人知道烟从哪儿冒出来的。”

第二天早会,刘好仃把公告栏前围了一圈人。他指着一号线那格:“昨天有三位同事用了推广包,没留名,但模块换了,灯亮了。”

有人抬头看,有人低头笑。

他拿出三张背面被划了重点的双面卡:“这三张卡没人交,但我看到了。口诀被人用笔描过,问题栏空着,但背面的漫画,被人用圆珠笔圈了‘绿豆大小脂’那一步。”

底下有人嘀咕:“还真是我们线的。”

“是你们的。”刘好仃把卡贴上去,“写没写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用了,绿灯亮了,说明这东西,不是咱们逼你们用,是你们自己选的。”

散了会,小李去补登记表。她发现一号线的格子里,有人用铅笔轻轻填了半行:“李四,换模块一次,绿灯亮,没写卡。”字歪歪扭扭,像小孩涂鸦。

她没动它,只在旁边加了个小灯泡图标。

中午,小王跑来报信:“一号线那个匿名借用的,今天又借了一次,这次在登记表上画了个勾,没写名,但画了个笑脸。”

老黄正在修电机,听了直乐:“笑比签名还狠。”

刘好仃正在裁防静电袋,头也不抬:“把双面卡再印五十张。一号线的,每张背面加一句:‘你写的每一笔,都是下一个人的底气。’”

小李记下来,又问:“要不要把老陈的视频也做成小卡片?发给一号线?”

“不发。”刘好仃说,“视频是别人的路,卡才是自己的脚印。”

下午四点,第一张来自一号线的完整问题卡交了上来。正面写着:“胶管挤多了,怕出事。”背面口诀被描得黑亮,角落画了个小小的灯泡,和卡上的图标一模一样。

小李把它贴在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

刘好仃路过时看了一眼,没说话,只从包里掏出红笔,在“一号线”那格的灯泡图标上,把剩下的半格涂满了。

小王凑过来:“下一步呢?”

刘好仃把笔帽咔嗒一声扣上。“等他们自己贴第二张。”

他转身走向三号线,手里还捏着那支红笔。

小李低头整理卡片,忽然发现最新交上来的一张背面,被人用铅笔写了行小字:“下一个你,加油。”

她正要拿笔描清楚些,抬头看见一号线的灯,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