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集:新机遇深度挖掘(1/1)
刘好仃从质检区回来,顺手把手机塞进工装口袋,U盘还在那儿,硌着大腿外侧。他没去办公室,拐进了休息区,白板上的“竞争成果日查表”刚更新,数字跳到了93%。有人用红笔圈了扫码频次那一栏,旁边画了个小箭头往上,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他没说话,打开手机后台,调出留痕系统的总数据:两千三百七十六份报告,整整两周的积累。每一份都带着时间、编号、检测人和结果,像一排排整齐的脚印,踩在车间的地砖上。
“咱们现在不光是做玻璃。”他把手机递给老张,“是在攒证据。”
老张皱眉:“证据还能当饭吃?”
“能。”刘好仃点开一张边缘应力检测图,“你看这编号GL-2047,连续三天同一位置出现微小波动。设备是不是该校准了?”
老张愣了下:“你还真看这个?”
“以前不看,是因为没数据。”刘好仃把手机收好,“现在有了,就不能光拿来应付客户。咱们得让它说话。”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客户现在查什么?
将来会查什么?
我们还能证明什么?
“从下周起,每人每周交一份简报。”他说,“不用长,三百字就行。看到什么新鲜事,记下来。别管它有没有用,先攒着。”
小李探头:“那我看到隔壁厂食堂换了新厨师,也写?”
“写。”刘好仃点头,“说不定哪天客户就说‘你们厂伙食不错,合作放心’。”
一群人笑出声,气氛松了下来。
老周抱着保温杯站在门口,听见了最后一句,冷笑一声:“数据再多,咱们还是拧螺丝的命。”
刘好仃没反驳,只问:“上周三,你测的那批镀膜玻璃,编号DM-1189,记得吗?”
老周一愣:“谁记得编号?”
“系统记得。”刘好仃打开平板,“那天你测了七片,第四片边缘膜厚偏差0.03毫米,你判了合格。客户没投诉,但系统标了黄。”
“肉眼看不出。”老周嘟囔。
“可它存在。”刘好仃放大图像,“如果我们把这些‘看不出’全存下来,三年后回看,就能知道——是不是这台设备每年春天都会飘?还是某个班次手抖?”
他顿了顿:“数据不是用来背锅的,是用来防锅的。”
没人接话,但有人开始掏本子记。
第二天中午,休息区的白板被重新划分。刘好仃用记号笔画了个十字,横轴写“跟咱们有没有关系”,纵轴写“技术能不能落地”。四个象限清清楚楚。
他贴出第一张纸条:“某厂引入AI视觉检测,识别玻璃微裂纹,准确率98.6%。”然后把它挪到右上角——高相关、渐成熟。
“可查的质检,下一步是‘会看的质检’。”他在下面批了一句。
小李举手:“那节能窑炉呢?我看到有厂改了烧制流程,省电15%。”
刘好仃接过纸条看了看,贴到左上角:“技术成熟,但跟咱们现在这套留痕系统不搭边。存着,以后用。”
老陈递来一条:“听说有公司搞全自动质检线,从进料到打包,没人手碰。”
刘好仃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贴到右下角:“相关度高,但技术还不稳。全自动?咱们这儿连扫码都还在推。”
他抬头:“咱们不追风口,只捡能用的柴火。”
老张突然问:“那如果我们自己搞个小AI呢?就专看边缘应力图。”
“不急。”刘好仃摇头,“先让人把数据录准了,再让机器学着看。人没喂好饭,别指望狗会打猎。”
这话又惹得一阵笑。
但刘好仃没笑。他掏出手机,翻出小李上传的第一份带二维码的报告,放大检测图。
“这张图,现在是证明‘这玻璃合格’。”他指着屏幕,“但如果存三年,它就能告诉咱们——哪台仪器越用越偏,哪个班组长手最稳,甚至哪天天气潮湿会影响应力值。”
他把手机转过来,面对所有人:“留下的痕迹,不是为了应付谁,是为了让我们比谁都清楚自己干了什么。”
老周站在后排,没吭声,但保温杯盖拧开了,又拧上。
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新口号:“留痕不是终点,是数据起点。”
“下周起,所有留痕数据,除了上传系统,还得同步备份到厂内服务器。”他宣布,“按工艺、时段、人员,三维度归档。谁想查,谁都能调。”
小李举手:“那服务器坏了呢?”
“双备份。”刘好仃说,“明天我就去申请加一块硬盘。不是为了现在用,是为了以后翻老账。”
老张嘀咕:“搞得跟银行金库似的。”
“咱们的金库就是数据。”刘好仃拍了下白板,“客户怕说不清,我们怕记不住。现在两样都能治。”
散了会,老陈留下来,盯着“AI视觉检测”那条看了半天。
“你觉得真能行?”他问。
“不知道。”刘好仃实话实说,“但我知道,没有数据,连试都不敢试。”
老陈点头走了。临出门,回头说了句:“我们班小王说,他以后要改名叫‘数据录入员’。”
“让他改。”刘好仃笑,“工资不涨,名头得响。”
下午,刘好仃收到三份简报。小李写的是某厂用无人机巡检幕墙,老张记了同行在推“零缺陷承诺”,老陈那张最短:“DM-1189批次复测,偏差消失,可能跟温控有关。”
他一条条看完,贴到白板对应区域。
然后在右上角的“AI视觉检测”下面,加了一行小字:“可查→会看→预判。”
晚上七点,车间灯渐次熄灭。刘好仃最后一个走,顺手关了休息区的灯。白板上的字在黑暗里模糊成影,只有“数据起点”四个字还隐约可见。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没掏出来。
第二天一早,小李冲进休息区,手里挥着手机:“刘师傅!你猜我搜到啥?有家公司出了一款AI模型,专门训练玻璃缺陷图像识别,开源的!”
刘好仃正往白板上贴新信息,头也没抬:“链接发群里。”
“可这模型是英文界面啊!”
“咱们不看界面。”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AI视觉检测”旁边画了个箭头,“看它能不能认咱们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