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集:竞争成果再拓展(1/1)

刘好仃的工装口袋里,U盘还揣着,边角那道划痕磨得手指有点发痒。他没掏出来,而是顺着车间走廊往质检组休息区走,脚步不快,但每一步都踩在地砖接缝上。进门前,他停了半秒,把袖口往下扯了扯,盖住手表。

白板已经有人围了。

他没说话,走过去把几张打印纸贴上去,压在旧通知底下。纸是早上六点打的,油墨味还没散,标题四个大字:“他们查的,是我们做的。”下面列着三行数据:三动作完成率91%,扫码频次2.1次,异常响应时效5分43秒。最后一行加粗:**客户签了协议,因为能查到记录。**

“这不是销售组的功劳榜。”刘好仃开口,声音不大,但所有人都听清了,“是咱们整个厂,第一次让客户觉得,贵点也踏实。”

老质检员老周抱着保温杯,皱眉:“我们这儿又不卖系统,搞这些花头干啥?”

“客户扫的码,连的是咱们玻璃的检测记录。”刘好仃掏出手机,打开一个界面,“你测完一块钢化玻璃,拍张照,扫码上传,系统自动生成带时间戳的报告。上个月那三起投诉,赔了四万七,就因为拿不出这个。”

“我们凭经验也能判。”老周咕咚喝了一口茶,“几十年都没出过大问题。”

“可客户不认经验。”刘好仃点开一段录音,是昨天客服回访的,“客户原话:‘你们说没问题,可我拿什么跟老板交代?’——你猜他想看啥?不是你的经验,是证据。”

旁边年轻点的小李插嘴:“那以后是不是每块玻璃都得拍照?太费时间了。”

“不用每块。”刘好仃摇头,“但高风险批次、边缘应力检测、客户指定样片,必须留痕。咱们现在不是在做质检,是在做‘可查的质检’。”

他转身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销售、质检、生产。中间写三个字:“留得住。”

“客户要查,咱们得有人能立刻调出来。不是‘我问问’,不是‘等会儿’,是‘现在就能给’。这三角,少一边都不稳。”

休息区门口传来脚步声,销售组老张、生产班长老陈一前后来到。老张手里拎着两杯豆浆,递给刘好仃一杯:“听说你要动流程?”

“不动不行。”刘好仃接过豆浆,没喝,“客户已经开始问了。昨天一个新客户,一见面就说‘先扫码看看你们有没有记录’。咱们销售能应付,可真要追到生产线上,谁扛得住?”

老陈皱眉:“我们班一天出三百片,每片都拍照上传?那不得卡死?”

“先试点。”刘好仃打开手机相册,翻出一张图,“就从钢化玻璃边缘应力检测开始。这道工序投诉最多,争议最大。咱们先在这儿建个‘边缘检测留痕系统’,谁测的、啥时候测的、结果如何,全留档。”

老周冷笑:“那你是不是还得给我配个助理,专门拍照?”

刘好仃没反驳,掏出手机,走到窗边那块待检玻璃前。他戴上手套,拿游标卡尺量了边缘厚度,调整仪器,按下检测键。绿灯亮,他掏出手机,对着玻璃编号拍了一张,扫码,上传,三十五秒后,系统回传一份电子报告,带水印和时间戳。

“搞定。”他把手机转向众人,“以后不是我说你没做,是系统说你没传。漏一次,系统自动标红,早会通报。”

老陈盯着手机屏幕:“这流程,得多花几分钟吧?”

“我算过。”刘好仃调出一张表格,“过去三个月,因质检争议导致的返工,平均每天耗时四十七分钟。新增扫码上传,每人每天多花九分钟。省三十多分钟,还少赔钱,划算。”

老张嘬了口豆浆:“可万一客户不认这个呢?”

“已经有认的了。”刘好仃点开另一段录音,“客户原话:‘你们上次能拿出记录,我才敢追加订单。’——他不怕贵,怕说不清。”

休息区安静了几秒。

小李挠头:“那……我们组要不要也搞?”

“不止你们。”刘好仃收起手机,“今天起,启动‘竞争成果拓展计划’。销售端的‘三动作闭环’成功了,现在要往生产、质检搬。先拿边缘检测开刀,再推到镀膜质检,两道高投诉流程,全上留痕系统。”

老周还是摇头:“搞这些虚的,不如多出几片玻璃实在。”

刘好仃没急着反驳。他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三角图下面写了一行字:“**不是每片玻璃都有人看,但每片都得经得起查。**”

“咱们厂的玻璃,贴在写字楼上,贴在商场外墙上,风吹日晒,没人天天盯着。可一旦出事,第一句问的不是‘谁装的’,是‘谁检的’。”他顿了顿,“咱们现在不是在应付检查,是在给自己留退路。”

老陈摸了摸后脑勺:“那……新流程会不会影响出货?”

“双线并行。”刘好仃说,“老流程照走,新流程同步跑。两周后比效率、比差错率。谁赢,咱们跟谁走。”

老张笑了:“你这是逼我们自己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是逼。”刘好仃把豆浆喝完,把纸杯捏扁,扔进垃圾桶,“是让数据说话。咱们靠‘可查’赢回来的信任,不能只锁在销售嘴上,得铺到每一块玻璃上。”

晨会铃响了。

刘好仃拍了拍手:“都去岗位吧。今天起,两个班组试点新流程,数据每天公示。谁落后,自己想办法追。”

散了人,他没走,站在白板前,把“边缘检测留痕系统”六个字圈起来,下面画了个箭头,写:“**下一步:镀膜质检留痕**”。

小李路过,探头问:“刘师傅,这口号能打成贴纸吗?就贴操作台那种。”

“打。”刘好仃点头,“多打几张,质检区、生产线,都贴上。”

“那……‘经得起查’这句,要不要加个感叹号?”

“不加。”他把笔帽拧紧,“越平常的话,越有力。”

中午饭点,刘好仃在食堂碰见老陈。两人端着餐盘坐下,老陈忽然说:“我们班小王,早上偷偷传了个段子——说以后上班得带自拍杆,边干活边直播。”

刘好仃笑了:“那他直播完,记得上传系统。”

“他还说,这不叫质检,叫‘表演质检’。”

“表演也得真做。”刘好仃夹了口青菜,“只要数据真,流程真,演着演着,就成了真的。”

老陈低头扒饭,半晌抬头:“我下午把班前会时间延长十分钟,专门讲新流程。”

“不用你讲。”刘好仃说,“让小王讲。他段子多,说不定讲得比你还明白。”

下午三点,刘好仃收到消息:质检组小李上传了第一份带二维码的边缘检测报告。他点开,图片清晰,时间戳是14:58:32,检测人:李伟,结果:合格。系统自动生成电子签收单,可分享、可打印、可追溯。

他回了个“收到”,顺手转发到“三号线九点”群,配文:“第一步,踩实了。”

群里没人回表情,但三分钟后,老张发了个新消息:“销售小赵,今天拜访客户,主动掏出平板,说‘您扫码,我这儿有生产质检全程记录’。”

刘好仃看着手机,没笑,也没点赞。他把手机翻过来,屏幕朝下,像压住了一团看不见的火。

他起身走向车间,路过公告栏时,脚步顿了顿。左边是“竞品动态72小时追踪表”,宏远那栏写着:“宣传语未变,无新功能披露。”右边是新贴的“竞争成果日查表”,今日数据刚更新:三动作完成率92%,客户扫码频次2.3次,异常响应时效5分31秒。

他在日查表下方,提笔写下新的一行:“**查得到,还得留得下。**”

写完,他盖上笔帽,转身走向质检区。身后,阳光从高窗斜照进来,落在“扫码频次”那一格,数字2.3被光镀了一层边。

刘好仃的工装口袋里,U盘静静躺着,表面那道划痕,又被蹭深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