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集:新机遇推广再优化(1/1)

周二早上七点,车间测试台的灯亮着。刘好仃蹲在样机前,手里捏着一支红笔,正把外壳上“它懂得喘气”那行字一点点涂掉。笔尖划过塑料,发出沙沙声,像老式收音机调频时的杂音。

他没抬头,只说:“小赵,资料带了吗?”

小赵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三份不同颜色的文件夹,愣了一下:“您真要把那句话删了?老陈说那是‘品牌灵魂’。”

“灵魂也得吃饭。”刘好仃拧开保温杯喝了一口,茶是昨晚的,凉得刚好,“人听不懂的灵魂,叫噪音。”

他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灰:“走,开会。”

会议室比往常安静。白板上贴着三张A3纸,分别写着“家庭”“商用”“维修”六个字,下面是一串手写的痛点。小李盯着看了半天,忍不住问:“这……是不是有点太细了?咱们以前不都一套话术打天下吗?”

“以前没人听。”刘好仃把文件夹一个个翻开,“现在人来了,听完又走,说明我们说得太像广告,不像人话。”

他指着家庭那栏:“主妇炒菜,最怕火候断。她不关心‘预判温控’,她只关心‘菜会不会糊’。所以话术就得是——‘炒菜中途不停机,火候不乱’。”

小赵点头,提笔记下。

“商用呢?”刘好仃转向第二张纸,“饭店厨房一天开十小时,机器不是怕热,是怕热到扛不住。他们要的是稳定,不是概念。所以——‘连续爆炒八小时,散热不降频’。”

老陈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杯豆浆,一听就皱眉:“这不跟说明书一样?哪有‘会喘气’来得响亮?”

“响亮能当饭吃?”刘好仃把第三份文件夹推过去,“维修师傅跑工地,图的是省事省钱。你跟他讲‘呼吸级稳定’,他以为你卖空气净化器。不如直接说——‘能装进老机型,省下整套换的成本’。”

老陈坐下,咬了口油条:“可客户记不住啊,分这么细,回头问起来,谁说得清?”

“记不住,是因为说得太花。”刘好仃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翻到那页被水渍泡糊的“周二”,指给老陈看,“日子都能泡烂,何况一句顺口溜?”

他顿了顿:“技术是一个,但说话得看对象。对儿子说‘爸我饿了’,跟对老板说‘我饿了’,能一样吗?”

会议室没人接话。小李低头翻资料,忽然抬头:“那……宣传页也得分三版?”

“当然。”刘好仃点头,“家庭版放厨房场景,商用版用饭店后厨图,维修版直接上拆机对比。别再拿一张图通吃全场。”

小赵翻开初稿,念道:“目前拟的标题是‘智能温控,高效运行’……您看行吗?”

“不行。”刘好仃直接撕了那页,“‘智能’‘高效’谁不会写?超市卖拖把都这么写。我们要说的,是别人做不到的事。”

“那怎么说?”

“说事实。”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比如,为什么它能在0.3℃温差下就启动?因为模块能‘察觉热要来了’,不是等热了才动。这叫预判。”

“可‘预判’还是有点虚。”小李挠头,“客户听不懂。”

“那就换个说法。”刘好仃收起笔,“走,去车间。”

五分钟后,一群人围在测试台前。刘好仃拆开样机侧板,露出温感模块,接上红外测温仪。屏幕上,温度曲线刚爬升0.2℃,风扇就轻轻启动,声音像风吹过窗缝。

“看到了吗?”他说,“它动的时候,还没热起来。就像人进厨房前,先把抽油烟机打开。”

小赵眼睛一亮:“不是等热了才动,是热还没来,它已准备。”

“对。”刘好仃点头,“这句留下。所有文案,必须能在这台机器上验证。说不了真话的,全删。”

老陈嘬着豆浆,嘀咕:“可‘会喘气’多顺口,现在全拆了,客户会不会觉得咱们改主意了?”

“不是改主意。”刘好仃把样机合上,“是终于想明白了——统一的不是话术,是逻辑。它为什么不停?因为它提前准备。这个理儿不变,但说的方式,得变。”

他看向小赵:“三套资料,今天下班前出初稿。家庭版重点讲‘不断火’,商用讲‘不降频’,维修讲‘能改装’。别堆术语,别搞排比,就问自己:这话,我妈听得懂吗?”

小赵应了一声,转身要走。

“等等。”刘好仃叫住她,“拿张白纸来。”

他接过笔,在纸上画了个三角:顶上写“预判温控”,两边分别标“家庭”“商用”“维修”。然后在每个角下写了一句大白话。

“照这个做。”他说,“核心是同一个,但出口得像不同的人说的话。”

中午没休息。小赵带着小李在工位上改稿,老陈坐在边上提意见。第三遍修改时,维修版卡住了。

“‘能装进老机型’是事实,可怎么让人信?”小李问,“万一客户问‘具体哪款能装’,我们答不上来。”

“那就去查。”刘好仃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翻维修记录,统计过去三年老机型更换案例,找出通用接口型号。写进资料,加个备注:支持XX系列以上机型改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李愣住:“这……得查两百多条工单。”

“那就查。”刘好仃不急,“客户问‘能不能装’,我们答‘能’,是态度;答得出型号,才是信任。”

下午三点,三套初稿终于摆上桌。刘好仃一份份看,眉头越皱越紧。

家庭版写着:“告别厨房罢工,享受烹饪乐趣。”他直接划掉:“谁跟你谈乐趣?人家就想把菜炒熟。”

改成:“炒菜中途不停机,火候不乱。”

商用版写着:“搭载AI温控芯片,引领行业革新。”他冷笑:“我们卖风扇,不是卖科幻片。”

改成:“连续爆炒八小时,散热不降频。”

维修版最离谱:“开启智能生态新纪元。”刘好仃差点笑出声:“生态?我们连APP都没有。”

他提笔写下:“能装进老机型,省下整套换的成本。”

老陈凑过来看,叹了口气:“真这么改,广告公司得说我们不会包装。”

“我们不是广告公司。”刘好仃合上文件夹,“我们是修风扇的。”

最后一轮模拟讲解在测试台前进行。小赵扮演家庭主妇,老陈扮维修工,刘好仃突然说:“来个真的。”

他拉开车间门,叫住路过的一个老师傅:“张哥,您听听这个,看能不能听懂。”

小赵清清嗓子,念家庭版话术:“炒菜中途不停机,火候不乱。”

张师傅点头:“这我懂,就怕炒一半机器歇了。”

换到维修版:“能装进老机型,省下整套换的成本。”

张师傅眯眼:“哪款能装?”

小赵翻开附录,报出六个型号。张师傅愣了:“你还真知道?”

“查了。”刘好仃在边上说。

张师傅笑了:“行,这话实在。”

老陈还有点不甘心:“可‘会喘气’多好记,现在全拆了,客户会不会觉得没特点?”

刘好仃没答,反而问张师傅:“您家风扇坏了,您是先找说明书,还是先打电话问人?”

“废话,当然是问人。”

“对。”刘好仃点头,“人记不住广告词,但记得住‘这人说话靠谱’。”

他转身拿起红笔,在样机外壳上写下三行字:

炒菜中途不停机,火候不乱。

连续爆炒八小时,散热不降频。

能装进老机型,省下整套换的成本。

写完,他盖上笔帽,说:“这才是我们的顺口溜。”

老陈盯着那三行字,忽然笑了:“……还真比‘会喘气’顺。”

刘好仃没笑。他摸了摸样机外壳,风扇突然轻启,发出一声极轻的“呼——”,像人吐出一口长气。

他低头看了看表,下午五点十七分。

笔还捏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