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集:新机遇推广再评估(1/1)
天刚亮,刘好仃就坐在了会议室角落。保温杯搁在膝盖上,杯盖拧得死紧,像他昨夜没睡踏实的脑子。裤脚还沾着展馆的灰,鞋底蹭过地板时留下两道浅痕。投影仪亮着,白板上写着“推广数据初析”六个字,是小李昨晚加班写上去的,笔迹歪得像是小学生赶作业。
小赵站在投影前,声音带着点兴奋:“总共登记两百零五人,扫码一百三十八,手写六十七,比去年三场展会加起来都多。”
老陈在后排点头:“我说啥来着?‘会喘气’这词儿炸了。今天就该定下个月的展位,接着冲。”
刘好仃没接话,手指在杯壁上轻轻敲了两下,像是在试水温。他等人都说完,才把电脑打开,调出后台数据。
“人是来了。”他说,“可来了又走。”
他指着屏幕上的访问曲线:“十点十五分流量冲到峰值,三分钟后跳出率百分之八十二。人进来,扫一眼,走了。”
小赵凑近看:“可能网络还不稳?”
“网络早修好了。”刘好仃摇头,“是内容没留住人。我们以为他们听进去了,其实只记了个热闹。”
他翻开手写登记表,纸页边角已经卷了,上面全是重复的问题:会不会漏水?能不能修老款?声音大不大?
“六十七个人留了信息。”他指着其中一页,“后来补录的只有十二个。剩下五十五个,连电话都没回。”
会议室安静下来。老陈挠了挠头:“那……是不是我们讲得不够清楚?”
“不是讲得少。”刘好仃合上电脑,“是听得人,根本不是冲这个来的。”
中午饭后,刘好仃一个人走到车间。样机还摆在测试台上,风扇外壳上的红笔痕没擦,像是展览留下的勋章。他伸手摸了摸出风口,冷的。机器歇着,像睡着了。
脚步声从后面传来,老陈追了上来,手里拎着两瓶冰镇茶。
“我觉得还是曝光不够。”他拧开一瓶递过去,“要是能上电视,或者找网红拍一段,‘会喘气’这概念绝对能火。”
刘好仃接过茶,没喝,反问:“要是来的是装修公司呢?他们不炒菜,也不怕厨房停机。我们还说‘做饭不罢工’?”
老陈一愣:“那……怎么说?”
刘好仃转身,拆开样机侧板,露出里面的温感模块:“这东西,能察觉零点三度的温差。它不是等热了才动,是知道热要来了,提前准备。这叫预判。”
他顿了顿:“可我们宣传页上写的是‘不怕热’。这就像说鱼会游泳,是因为它不怕水。”
老陈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同一个机器,得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刘好仃从兜里掏出笔记本,翻到一页,写下三行字:
家庭主妇——怕厨房突然停机,炒一半菜冷了。
商用厨房——机器得扛住连续高温,不能掉链子。
维修师傅——想知道能不能装进老机型,省事省钱。
他把本子递给老陈:“现在我们只对第一种人说了话,还说得像顺口溜。”
老陈低头看着那三行字,慢慢点头:“……是有点单一。”
“不是单一。”刘好仃把本子收回来,“是偏科。”
傍晚,办公室灯还亮着。刘好仃坐在桌前,面前摊着打印出来的汇总表。小赵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最终版数据。
“总线索两百零五,初步意向四十一。”她声音低了些,“转化率百分之二十,比行业平均差了十个百分点。”
刘好仃接过表格,扫了一眼,没说话。
小赵咬了咬嘴唇:“是不是……我们话术还得再练?或者,展会位置太偏,没被看见?”
“不是位置问题。”他抬头,“是咱们没搞清楚,谁真的需要它。”
他翻开报告第一页,在空白处写下结论:“推广触达有效,用户认知未深化,转化路径存在断点。”
小赵看着那行字,轻声问:“那……接下来怎么办?”
刘好仃拿起笔,在台历上圈出下周二:“开个短会,把客户分分类,话术重捋一遍。”
笔尖停了停,又补了一句:“别急着推,先想想谁真需要它。”
小赵点点头,转身要走。
“等等。”刘好仃叫住她,“把宣传页的初稿也带上。”
“那些不是已经定稿了吗?”
“定稿也得翻出来。”他说,“有些话,说得太顺了,反而忘了它是不是真话。”
小赵走后,刘好仃把保温杯拿过来,拧开盖子。茶早就凉了,底下沉着一点茶叶。他喝了一口,涩的。
窗外,车间的灯一盏盏灭了。测试台上的样机静静躺着,红笔写的“它懂得喘气”还在外壳上,像一句还没讲完的话。
他合上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上面画了个简单的表格,标题是“三类人,三种话”。
笔还握在手里,他低头看了看,又在最后一栏写了个问号。
谁在听?
听懂了吗?
听懂了,信吗?
笔尖顿住,墨水在纸上洇开一个小点。
他没擦,只是把本子合上,放进抽屉。
椅子往后一推,发出短促的摩擦声。
他站起来,关灯,走出办公室。
走廊尽头,保安正推着清洁车过来,水桶晃荡着,发出哗啦声。
刘好仃停下,从口袋里掏出钥匙串,金属碰撞的声响在空荡的楼道里格外清晰。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被走廊顶灯拉得细长,像一根竖立的铁尺。
钥匙串上挂着一枚旧厂牌,边角磨得发亮,上面的名字已经模糊。
他没摘,转身朝楼梯走去。
一步,两步。
脚步声渐渐远了。
清洁车停在办公室门口,保安拧干拖把,水滴落在地砖上,砸出一个又一个小圆点。
其中一滴,正好落在台历上被圈出的“周二”那天,慢慢晕开,把字迹泡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