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集:新机遇成果再验(1/1)
小赵把仓库的门推开条缝,晨光斜着切进车间,刚好落在那台“再优版”原型机的显示屏上。屏幕亮着,温度曲线稳在87度,像是昨夜那场测试从没停过。她低头看了眼手机,八点零一分,消息弹出来:“样品已签收,成分检测启动。”
她转身把新到的纳米涂层放进恒温箱,顺手给小李发了条语音:“你那V2参数,今天就得见真章。”
小李是踩着八点半的打卡时间冲进车间的,背包甩在椅子上,人直接扑到实验台前。他没急着开电脑,先摸了摸原型机外壳,又凑近听风扇运转的声音。老周从隔壁材料组探出头:“别听了,它比你还精神。”
“那可不一定。”小李打开日志,翻到昨晚最后一行数据,“0.1毫安的波动,今天要是变成0.2,咱们就得重新算导热系数。”
话音刚落,刘好仃拎着两个包子走进来,一个递给了小赵,一个塞进嘴里,边嚼边看白板上贴着的测试计划表。他没说话,拿笔在最底下加了一行字:“四项压力叠加,24小时,零预警通过。”
“这标准比客户家还狠。”老周凑过来看,“谁家空调能一直吹88度?”
“客户不管这个。”刘好仃把笔帽咔嗒一声按上,“他们只管机器会不会突然不响、不亮、不报。”
小赵点头:“我已经把新涂层做了三组切片送检,纯度没问题,厚度也符合V2要求。等结果一回来,就能开始第一轮测试。”
“那就现在开始。”刘好仃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九点整,所有人到位。”
九点零五分,四个人围在实验台前。小李负责监控高温舱,老周盯着湿度模拟系统,小赵记录电压波动参数,林晓彤抱着平板来回跑,把每一项测试条件录入总控界面。
“高温88度,启动。”小李按下确认键。
“高湿95%,冷凝模式开启。”老周调完参数,顺手擦了把额头的汗,“这环境,比我老家梅雨季还潮。”
“电压开始波动,±15%,模拟老旧小区电网。”小赵点下按钮。
“Wi-Fi和蓝牙干扰源加载,强度80%。”林晓彤滑动进度条,“信号场强拉满了。”
四道压力同时压上,机器嗡地轻震了一下,屏幕闪了半秒,又恢复正常。
“稳住了。”林晓彤松了口气。
“这才刚开始。”小李眼睛没离开日志窗口。
时间一点点爬过,第一轮测试进行到第48小时。温度一直卡在88度,湿度让机器外壳凝了一层水珠,电压每隔几分钟就跳一次,信号干扰源像蚊子一样嗡嗡叫个不停。
突然,风扇转速猛地提升,又骤然降下,循环三次。
小李手指一顿:“来了。”
他调出电流监测图,那条原本平直的线,开始出现细微锯齿。“0.1毫安……现在是0.15,还在往上走。”
“高湿影响散热。”小李迅速翻出昨晚的模型,“涂层导热效率在湿度超过90%时下降12%,风扇频繁启停导致电流波动放大。”
“那就别让它猛启。”老周立刻改程序,把风扇调成阶梯式缓启模式,“慢慢来,别刺激它。”
小赵同步更新记录表,把环境参数和电流波动做成对照图。“目前看,湿度和电流波动有明显相关性,但还不确定是不是唯一因素。”
“留着,下一组再验证。”刘好仃站在旁边,一直没说话,直到小李把新数据导出来,才开口:“继续,别停。”
第三轮测试改在下午三点开始,专门检验电源模块的抗干扰能力。这次只加两项压力:电压波动和信号干扰。
刚运行到第12小时,机器屏幕突然黑了一下,重启。
“触发保护了。”小李翻日志,“电源模块检测到电压跌落超过阈值,自动断电。”
“初代机不是有稳压设计吗?”林晓彤问。
刘好仃已经翻开设计图,手指停在电源部分。“主控芯片升级后,功耗上去了,但滤波电容没换。容量不够,扛不住电压抖动。”
“那现在怎么办?”小赵抬头。
“加个临时稳压模块。”刘好仃说,“第二轮重跑,把每次电压跌落时的响应延迟记下来,看能不能画出容差区间。”
小李立刻动手接线,老周从工具柜翻出一个备用稳压器,林晓彤重新设置测试流程。四个人像拼一块复杂拼图,没人说话,动作却严丝合缝。
第二次测试重启,电压波动依旧,但机器再没重启。小李手动记下每一次电压跌落时的响应时间,从0.3秒到0.7秒不等。
“波动越大,延迟越长。”他把数据填进表格,“说明电源模块在勉强撑,但已经接近极限。”
“记下来。”刘好仃说,“不改方案,先存数据。”
晚上八点,三轮测试结束。四个人坐在实验台前,面前摆着三份异常记录。
老周先开口:“核心功能没断过,重启一次也加了稳压,我觉得可以算过。”
“不行。”小李摇头,“0.1毫安的波动现在能到0.3,说明系统在压力下不稳定。我们目标不是‘没死’,是‘没感觉’。”
“客户也是人,哪能要求机器一点反应都没有?”老周皱眉。
“可他们投诉的时候,不会说‘只波动了0.3毫安’。”林晓彤插话,“他们只会说‘我一做饭它就卡’。”
刘好仃一直没说话,直到小赵把三轮测试的异常点汇总成一张表,才伸手拿过平板。他翻到最前面,点开客户群的聊天记录,找到那条:“能不能修之前先打个招呼。”
他把手机转过来,屏幕朝上:“咱们做这个,不是为了在实验室里跑出一条直线。是为了让王姐做饭时不用盯着机器,让李叔带孙子出去玩不怕它突然黑屏。”
屋里安静了几秒。
“第四轮测试。”刘好仃把手机放回口袋,“四项压力全开,24小时,零预警通过才算过关。”
“今晚?”小赵问。
“现在。”刘好仃看了眼墙上的钟,“谁留下?”
没人走。
小李重新设置测试程序,老周检查电路连接,小赵校准传感器,林晓彤把值班表贴在白板上,划出四个时间段,每人六小时。
“我第一个。”小李说。
“我陪你到凌晨。”小赵把保温杯放在台边。
机器重新启动,四项压力同步加载。温度升到88度,湿度达到95%,电压开始跳动,信号干扰源全功率运行。
屏幕亮着,电流监测图上的线条微微起伏,但没突破警戒线。
“稳住了。”林晓彤轻声说。
“还没完。”小李盯着日志,“这才十分钟。”
刘好仃站了一会儿,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又停下,回头看了眼那台机器。
“我去食堂拿点夜宵。”他说,“别饿着。”
门关上后,小李忽然发现电流波动又有上升趋势,从0.18升到了0.22。
他没喊人,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把监控采样频率从每秒一次改成每0.5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