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集:改进计划有序实施(1/1)
清晨七点四十五,实验室的灯刚亮起,低温舱的压缩机发出低沉的嗡鸣。小李蹲在控制箱前,手指快速拨动继电器上的旋钮,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却像喝醉了酒,歪歪扭扭地跳着。他盯着那条不听话的折线,眉头拧成一个“川”字。
刘好仃拎着保温杯走进来,杯盖还没拧开,目光已经落在显示屏上。“又飘了?”
“老系统反应太慢,”小李抬头,“设定-8℃,实际在-7.3到-8.6之间晃,每三十秒记一次状态,差这零点几度,回弹时间全乱套。”
刘好仃没说话,走到角落的工具架前,翻出一个银色小盒,标签上印着“PID温控模块”。他顺手摘下挂在墙上的内线电话,拨通计量室。“老陈,借你那台数字控制器用一天,中午请你吃饭。”
十分钟后,新模块接进电路,温度曲线立刻绷直了腰板,稳稳停在-8.0℃。小李调出自动记录程序,设定每三十秒拍照一次材料形变状态,系统开始运行。第一张图像传到电脑时,时间正好是八点零七分。
“成了。”他轻声说,像怕惊扰了什么。
与此同时,车间东头的焊接区火花四溅。小王蹲在铁架旁,手里捏着一段弯折过的不锈钢管,正比对着扫码枪的长度。机修班的老张一焊到底,摘下面罩:“角度调好了?”
“还得松两度。”小王把枪装回去,用手腕轻轻一甩,枪头磕在模拟护角边缘,发出“咔”的一声脆响。
“你这动作,比我女儿跳绳还标准。”老张咧嘴一笑。
“不是我要标准,”小王回放手机里存的慢放视频,“工人扫码时手腕是抖的,力道忽大忽小,咱们得让机器‘学懒’。”
他拆掉原来的固定支架,在电机轴上加了个偏心轮。启动后,震动马达带动枪头左右摆动,轨迹歪斜不定,像极了赶时间的仓管员随手一刷。第一次测试,连续刮擦三百次,护角表面留下深浅不一的划痕,和仓库实物磨损几乎对得上号。
“这回不像实验室的宝贝了。”小王拍下照片,发进工作群。
上午十一点半,小吴坐在数据汇总台前,眉头越皱越紧。低温组传来的日志写着“温度:-8.0℃,湿度:32.5%”,而刮擦组的记录只有“温控正常,无异常振动”。他翻出昨天打印的计划表,找到刘好仃写下的那句“所有环境参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又看了看贴在屏幕边沿的便签纸——上面是昨晚会议时手写的模板要求。
他起身走向维修角,手里捏着两张格式不同的记录表。
刘好仃正站在白板前检查任务进度卡,看到小吴过来,接过表格扫了一眼。“一个写得像体检报告,一个像天气预报,没法比。”
“要不要统一格式?”小吴问。
“不是‘要不要’,是‘必须’。”刘好仃从笔袋里抽出一支蓝笔,在白板空白处写下五项字段:温度、湿度、设备编号、操作人、中断备注。“以后所有测试日志,少一项都不收。你做个电子模板,下午两点前发出去。”
小吴点头离开,刘好仃转身把那张便签撕下来,贴在表格上方,压得整整齐齐。
下午四点十八分,荧光丝复核组的实习生急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片发白的样品。“刘师傅,这批材料褪色了,是不是胶水有问题?”
刘好仃接过片子对着光看了看,又翻出上午白板上的优先级评分表。低温任务根源深度5分,影响广度4分;二维码两项加起来9分;荧光丝两项都没过3分。
他把样品递给实习生:“送质检室做成分分析,别声张。主团队不介入。”
“可万一……”
“可什么?”刘好仃打断,“咱们现在走的是计划里的路,不是被问题牵着鼻子跑的路。主次分不清,再好的想法也会散架。”
实习生抿了抿嘴,转身走了。
五点整,白板前准时围上一圈人。小李投影出第一张恢复曲线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材料回弹率,曲线从低谷缓缓爬升,像冬眠动物慢慢睁眼。
“静置一百二十秒后,成功率跳到94.1%,再等三十秒,直接破96%。”他说完,自己都愣了一下。
小王接着放出动态刮擦的磨损对比图,新旧样品并列,划痕走向几乎一致。“真人刷和机器刷,误差控制在±8%以内。下一步可以加震动平台了。”
刘好仃在白板上打下两个勾,又在荧光丝那一栏画了个问号,写上“待检”。
“第一天,没掉链子。”他说,“但数据才刚冒头,谁也别松劲。”
晚上七点,厂区安静下来。小吴坐在电脑前,逐条核对今日归档的日志。每一份都按新模板填写,五项字段齐全,签名清晰。他点开低温组的原始视频库,第一段录像的时间戳是08:00:00,画面中材料刚放入舱内,表面微微泛霜。
他拖动进度条,每隔三十秒截一张图,拼成序列帧。曲线正在生成。
手机震动,群消息弹出。小王发了段十秒钟的视频:偏心轮转动,扫码枪剧烈晃动,猛地撞上护角,发出清脆一响。
视频结尾,枪头卡在边缘,微微颤动。
刘好仃回了一句:“明天加十次冲击测试。”
小吴正要回复,忽然发现低温组的日志里有一条备注:“10:15,短暂断电37秒,已重启。”
他翻到环境记录栏,温度写着“-8.0℃”,可时间断层明显。
他立刻拨通小李的电话。
电话响到第五声才接通。
“喂?”
“小李,断电那会儿的温度没补录,现在显示恒温,得改。”
那边沉默两秒。
“改不了。”小李声音低下去,“记录仪自动补了数据,说是‘预测值’。”
小吴盯着屏幕,看着那条完美得不像话的曲线。
他重新打开《改进测试日志模板》,把“中断备注”四个字加粗,标红。
然后敲下第一行示范记录:
“2025年4月3日 10:15,市电闪断,持续37秒。设备重启,温度波动至-6.8℃,恢复耗时2分13秒。原始数据缺失,该时段标记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