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集:升级成果推广准备(1/1)
凌晨五点四十三分,小吴的邮箱弹出第十七次修改通知。他盯着屏幕上“中断备注已标红”的日志模板,手指在发送键上悬了三秒,按下。
六小时后,会议室长桌两侧坐满了人。刘好仃把保温杯放在桌角,杯盖拧开,热气往上飘,正好挡住投影仪的光路。他没动,任那缕白烟在“升级成果推广筹备会”的标题前晃。
“先说一条。”他声音不高,但所有人都抬了头,“宣传材料里,不准删掉失败记录。”
小王刚想举手,又被按了下去。
“我知道你们想精简。”刘好仃点开PPT第一页,满屏曲线和术语,“这不像说明书,像考卷。客户不是来答题的,是来买解决方案的。”
他翻到下一页,停在一张对比图上:左边是旧护角压弯后塌陷变形,右边是新材料静置两分钟自动回弹。
“这就对了。”他说,“不说‘回弹率96%’,说‘压扁了能自己站起来’。咱们不讲参数,讲它能干什么。”
技术组有人小声嘀咕:“那缺陷呢?要不要提低温那段断电数据?”
“不但要提,还得放大。”刘好仃调出小吴昨晚提交的日志截图,红色加粗的“市电闪断37秒”格外醒目,“连这都敢写,客户才信你没藏着掖着。”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真数据、真场景、真缺陷。
“我们不吹‘永远不会坏’,我们说‘坏了算我的’。”他顿了顿,“这话听着糙,但工人师傅听得懂。”
会议继续推进,宣传资料初稿逐页过审。当翻到“动态刮擦测试”那页时,销售组老周皱起眉:“这图太细,客户哪看得清?”
“不清才要放。”刘好仃把手机掏出来,播放一段仓库扫码视频。画面里,仓管员手腕一抖,扫码枪“咔”地磕在护角边缘。
“看见没?不是轻轻扫,是砸。”他把视频定格在枪头卡住的瞬间,“咱们的测试,就是照着这一砸设计的。”
PPT修改方向定了下来:所有图表必须能还原真实动作,所有说明必须用口语表达。小李重新绘制了磨损对比图,把“划痕深度0.12mm”改成“刷三千次,只磨掉一层皮”。
中午十二点,第一版宣传册初稿定稿。刘好仃扫了一眼,点头:“可以拿去印了。”
“等等。”小吴突然出声,“荧光丝那页,图不够亮。”
众人凑近屏幕。那根本该在暗处反光的丝线,在图片里只是条灰线。
“打印厂那边说,普通印刷压不出荧光效果。”负责对接的小张翻着聊天记录,“他们建议加个图标标注‘此处夜光’。”
“那不成了画饼?”刘好仃摇头,“客户摸不到,就不信。”
他抓起包,对小吴说:“走,去厂里看看。”
打印车间在工业区三楼,机器轰鸣。负责人老赵递上刚打的样张,语气有点心虚:“色差难免,您多包涵。”
刘好仃没接,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钥匙,划过样品表面。金属摩擦纸张,发出“吱”的一声。
“你们看,”他指着划痕,“真材料划一下,能感觉到丝线凸起。纸上印的,平得像没东西。”
老赵愣住:“您是说……要做出触感?”
“不求多漂亮。”刘好仃把样张对折,再展开,折痕处的油墨裂了,“要让人一摸,就知道这不是普通贴纸。”
小吴在一旁记下:覆膜+UV凸印,局部高光,确保荧光区域有立体感。
回程路上,小吴问:“万一还是看不出呢?”
“那就带实物去。”刘好仃笑了笑,“咱们推广的不是一张纸,是一个能自己站起来的护角。”
下午两点,销售团队全员到齐。培训会开场,刘好仃没放PPT,而是拎出两个护角,一个旧款,一个新款。
“来,老周,你试试。”他把旧款递过去,“掰一下。”
老周一捏,边角直接碎裂。
“现在这个。”刘好仃换上新款,“使劲压。”
老周用力压弯,松手。护角颤了两下,慢慢挺直。
“看到了吗?”刘好仃接过,举高,“不是它多硬,是它会恢复。就像人累了要歇,它压久了也得缓一缓——但缓完,还是好的。”
他转向众人:“客户问‘能用多久’,别答‘三年’。说‘我们测了三万次,坏了两次。修一次八十,买新的三百——您算算值不值’。”
有人笑出声。
“别笑。”刘好仃正色,“客户不怕贵,怕花冤枉钱。我们不怕说缺点,怕不说清楚。”
培训继续,话术一条条过。从“为什么低温会失效”到“断电数据为什么没删”,每个人都被要求现场模拟回答。
四点五十分,最后一轮演练结束。小王提问:“要是客户非要比竞品呢?”
“比啊。”刘好仃打开手机,调出一段视频,“上次仓库监控拍到的,隔壁厂的护角,一周换三次。咱们的,一个月才报一次磨损。”
他合上手机:“我们不比谁更完美,我们比谁更实在。”
五点整,所有物料确认终版。宣传册、话术表、样品包,分门别类装进文件夹。刘好仃在每本册子封底贴上一张便利贴,手写一行字:“所有数据,均可查原始记录。”
他把最后一本递到小吴手里:“明天打印厂出样,咱们现场验。”
小吴接过,翻开第一页。那张对比图已经重做:左边塌陷的护角标着“旧款,压一次就废”,右边挺立的那个写着“新款,压一百次,还是它自己”。
他合上册子,听见刘好仃说:“准备好了。”
办公室外,夕阳穿过走廊玻璃,在地面上切出一道斜长的光带。小吴抱着文件夹往电梯走,手指无意蹭到封底的便利贴。
纸面微凸,像是印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