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集:改进计划精心制定(1/1)

那张纸飘到一半,刘好仃伸手接住,指尖蹭过边缘,把折痕轻轻压平。他没看抬头的标题,直接翻到数据页,指着第三轮测试中静置六分钟后撕裂成功率跳升的那行数字:“这回不是运气。”

小吴喘着气站在门口,手里还抱着一叠刚打印出来的表格,听见这句话,肩膀松了一寸。

“我们得把‘等’这件事,变成能测的东西。”刘好仃把纸贴在白板上,顺手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红笔,在“低温撕裂”下方画了一条横线,“以前是看它能不能开,现在要看它什么时候能开。”

老周挠了挠耳朵:“可这‘等’多久,凭感觉吗?一分钟?三分钟?客户可不会在仓库里站着发呆。”

“那就别靠感觉。”刘好仃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一个旧秒表,表盘裂了条缝,指针却走得稳,“下一轮测试,每三十秒记录一次材料回弹状态,画出恢复曲线。我们要知道,它从‘累趴下’到‘能起身’,中间到底过了几秒。”

小李眼睛一亮:“那是不是可以设个提示?比如护角边上加个小色块,颜色变了就能撕?”

“先别想着加东西。”刘好仃笑了笑,“咱们现在连它自己怎么‘喘气’都没搞明白,就急着给它戴手表?”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笑,紧绷的气氛松了点。

小王清了清嗓子:“那二维码那边呢?边缘磨损的问题总得处理吧?我查了涂层参数,换成高硬度材料,耐磨性至少提升四成。”

老周立刻摇头:“换材料?那成本得涨多少?再说,咱们改来改去,最后做的还是实验室里的宝贝,不是工地上的护角。”

“你们又吵上了?”刘好仃没提高声,只是把投影仪打开,调出一段慢放视频——仓库工人拿着扫码枪,手腕一甩,“咔”地一声刷过去,动作干脆利落,像刷公交卡。

他按了暂停,放大扫码瞬间的画面:“看见没?这不是扫,是撞。咱们的测试仪轻轻摩擦十次,人家一天能‘咔咔’三百下。”

小王张了张嘴,没说话。

“所以问题不在码耐不耐刮,”刘好仃关掉投影,“而在咱们的测试,压根没模拟真干活的样子。”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动态刮擦模拟”六个字,圈起来:“下一轮,停用摩擦仪。做个装置,电机带动扫码枪,每秒三次,斜着刷,角度乱一点,就像真人那样。”

小吴低头翻笔记本:“要不要加点震动?工人扫码时经常一边走一边扫。”

“加。”刘好仃点头,“连人带枪一起晃,越糙越好。”

小李举手:“那这装置得重新设计,电机、支架、角度调节……没个三四天弄不出来。”

“那就先做个简易版。”刘好仃从抽屉里摸出一个旧震动马达,又从废料箱里捡了段塑料臂,“小吴,你今晚画个草图,明天一早机修班就能焊。咱们不求精致,求像。”

老周嘀咕:“这玩意儿能准吗?”

“不准也比假装准强。”刘好仃把马达往桌上一放,“咱们现在不是在拼谁改得快,是在拼谁更懂它怎么坏。”

会议室安静下来。

刘好仃翻开笔记本,翻到那行写着“测恢复曲线,不是测极限强度”的批注,盯着看了两秒,合上本子:“现在,把这三件事串起来。”

他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出三个方框:

第一个写“低温回弹测试重设”,

第二个写“二维码动态刮擦模拟”,

第三个写“荧光丝稳定性复核”。

“先定逻辑。”他说,“哪个问题根子最深?哪个改不好,后面全白搭?”

小李说:“低温是结构性问题,材料本身在‘喘’,其他两项都是外在条件。”

老周点头:“二维码要是扫不上,客户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儿不行’,影响可不小。”

“所以咱们得分两步看。”刘好仃掏出一张便签,撕成三块,分别写下“根源深度”和“影响广度”,贴在白板两侧,“每项打分,一到五,谁分高,谁优先。”

投票结果很快出来:

低温回弹——根源深度5分,影响广度4分;

二维码磨损——根源深度3分,影响广度5分;

荧光丝——两项都低。

“明白了吧?”刘好仃把分数圈起来,“客户最先看到的是二维码,但真正卡脖子的是低温。咱们得既看脸,也看心。”

他拿起笔,在“低温”那栏画了个星号:“第一周,主攻恢复曲线测试方案,搭好数据采集系统;第二周,上动态刮擦装置,同步跑耐久性;第三周,两项新数据汇合,再定最终工艺。”

小吴快速记下节点:“那责任人呢?”

“小李牵头低温测试,老周配合材料状态记录;小王主责刮擦装置,小吴做数据对接。”刘好仃一边说,一边把名字写进计划表,“每天下午五点,进度钉在白板这儿,谁卡了,当场说。”

小王看了眼表:“这计划……能写成文档吗?”

“已经在写了。”刘好仃打开电脑,新建文件,光标闪了几下,他敲下标题:

“护角性能改进计划V1.0”。

光标继续闪着。

他转头问:“还有啥漏的?”

小吴抬头:“测试环境得标清楚。比如低温舱的温度波动范围,震动台的频率误差,这些不写进去,数据没法比。”

“加。”刘好仃敲下一行:“所有环境参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人签名确认。”

小李忽然说:“那万一装置出问题,数据中断怎么办?”

“记下来就行。”刘好仃头也不抬,“中断时间、原因、恢复状态,全写进备注。数据不怕断,怕装没断。”

老周笑了:“你这是要把咱们逼成科学家。”

“咱们本来就是。”刘好仃合上电脑,站起身,“一个护角,七道工序,上千次搬运,它在路上摔过多少次,咱们就得试多少回。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为了让它到客户手里时,还能好好站着。”

他拿起红笔,在计划表最下方画了一条粗线:“这版计划今晚发群里。明早八点,第一项任务启动。”

小吴小声问:“要是客户问进度,怎么说?”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实话实说。我们正在学怎么让它活得更久。”

他走到窗边,拉开百叶帘。阳光照进来,落在白板上那份手写进度卡上,纸角微微翘起,像一页等待翻动的日历。

小李起身去关打印机,刚拔掉电源,小吴忽然抬头。

“刘师傅,动态刮擦的扫码枪……用哪种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