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集:解决措施精心谋划(1/1)
钥匙在锁孔里卡了一下,刘好仃没硬拧,只轻轻往回退了半圈,再缓缓推入。铁门“咔”地一声落定,像是给什么话画了个句号。
他转身走向办公室,脚步比来时沉了些,但背还是直的。
小林已经在门口等着,手里捏着一张刚打出来的追踪码测试结果。“头儿,‘001’那条参数流转,五道环节,只有最后一道质检员扫了码,确认收到。前四道,全空。”
刘好仃接过纸,站在走廊的光里看了两遍,没说话,只点了点头。阳光照在纸上,那行“信息衰减率:80%”的字迹有点反光,他斜了个角度,才看得清楚。
“不是他们不传。”他把纸折好,塞进工作服口袋,“是我们没立规矩——‘收到请回话’这种事,得写进流程里。”
会议室门推开时,阿珍和老周已经坐在桌边。桌上摆着三份打印材料,还有一张手写的流程图,是昨天贴在墙上的那张简化版。没人说话,但气氛不像前两天那么沉,倒像是锅烧到冒烟前那刻的安静。
刘好仃把追踪码的数据投影到白板上,指了指那条断在半路的传递链。
“现在我们知道问题在哪了。”他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落得稳,“接下来,得知道怎么修。”
小林立刻接话:“系统加个强制提醒,文件不确认就自动标红,超时直接报异常。”
阿珍摇头:“南粤那边本来就觉得我们太较真,再这么搞,他们会觉得我们在监视。”
老周搓了搓手:“要不建个临时群?有事群里吼一声,比走流程快。”
“群建了,谁负责看?”刘好仃问。
“……”
“口头说了算,那咱们昨天写的报告就白写了。”他顿了顿,“我们要的不是更快,是更准。不是压着他们走,是一起走。”
他从笔记本里抽出两张纸条,轻轻放在桌中央。
一张写着:“D+1,建议编号003:能不能把参数文档转成Excel?PDF放大后字都糊了。”
另一张是铅笔写的,字歪歪扭扭:“今天能不能放点音乐?不然太安静,心里发毛。”
“他们不敢在正式渠道提,才写纸条。”刘好仃说,“不是不配合,是怕说了也没人听。”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所以,”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词:术语统一、流程闭环、责任共担。
“咱们的对话像两台没连上频段的对讲机。你说‘退火温度’,他理解成‘降温幅度’,听着差不多,干出来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件事,做一张联合术语表,简单明了,中英文都不要,就用咱们工人能听懂的大白话,配上图,直接嵌进系统提示里。”
小林眼睛一亮:“那下次他们加字段,系统可以直接弹窗提醒:‘您填写的‘临时编号’不在标准术语中,是否确认提交?’”
“对。”刘好仃点头,“让机器先说话,人就不容易红脸。”
阿珍提笔记下:“术语表这周内出初版,先拿最近三份常用文档试点。”
“第二,”刘好仃指向追踪码,“每份文件、每条指令,都带唯一编码。下发时生成,执行端扫码确认,后台自动记录流转路径。谁没看,谁漏了,一目了然。”
老周皱眉:“他们要是不扫呢?”
“那就说明,这码还没立住。”刘好仃说,“咱们先不罚,只记。把数据攒着,等下次开会,摆出来——不是为了问责,是为了说:‘你看,咱们之间,有八成的信息,走到半路就没了。’”
“那第三呢?责任共担怎么落地?”
刘好仃停了停,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手写名单。
“我提议,设‘跨企协调员’,每月轮换,双方各出一人,到对方厂区待三天,参加早会、跟巡检、看交接。不决策,不评判,只观察,只传话。”
小林愣了:“真派人过去?”
“当然。”刘好仃点头,“咱们总觉得沟通靠文件、靠会议,可人和人之间,有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比十页PDF都管用。让工人看看对方怎么干活,也让对方知道咱们怎么想。”
阿珍犹豫:“他们肯让咱们的人进车间吗?”
“不知道。”刘好仃笑了笑,“但可以先迈出一步。咱们的人去了,不是去挑毛病,是去说:‘我听到了,我看见了,我带话回来了。’”
老周低头琢磨了一会儿,忽然抬头:“要不……让老陈去?他话不多,但做事稳,上个月还拿了质量标兵。”
“我正想提他。”刘好仃在名单上圈了个名字,“首期协调员,就定老陈。任务只有一个:把咱们车间的声音带过去,把南粤的声音带回来。不谈对错,只做传声筒。”
小林还是有点担心:“可万一他们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呢?”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一条缝,外面车间的传送带正缓缓移动,玻璃片在光下泛着淡蓝的边。
“记得昨天那张‘放音乐’的纸条吗?”他回头,“人不怕忙,怕的是忙得没声音。咱们建这协调员,不是为了多一个岗位,是让那些写纸条的人,以后能直接开口。”
他走回白板前,把三项措施并列写下:
联合术语表(本周试行)
信息追踪码(联合测试启动)
跨企协调员(首期人选:老陈)
然后,在下方画了个简单的流程箭头:先通声气,再立规矩。
“咱们不急着让他们立刻改。”他说,“但得让他们知道,咱们不是在设障碍,是在搭桥。桥修好了,路才能一起走。”
阿珍翻开笔记本,开始整合内容。小林调出术语表模板,老周则掏出手机,给老陈发了条消息。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把三部分内容整合成一份草案,封面上写了八个字:《跨文化协作应对预案(草案)》。
他在扉页角落,又添了一行小字:合作不是消灭差异,是让差异被听见。
散会前,他把两张纸条夹进文件夹,顺手从桌上拿过一张空白纸,写下:
D+2,措施记录001:术语表初版完成,追踪码测试启动,协调员人选确认。
他走出会议室,阳光斜照在三楼走廊的蓝色信箱上,铁皮泛着温润的光。
他打开信箱,把那张新写的纸条放进去,盖在底下那张未读的建议上面。
合上铁门时,钥匙轻轻一转,顺滑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