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集:措施落实积极推进(2/1)

清晨六点四十,厂区东门刚开,刘好仃已经站在了会议室门口。他没进屋,而是把门拉开一条缝,把三张流程图重新用蓝绿色胶带贴牢,边角多压了枚回形针。阳光斜照进来,正好落在“双轨并行”四个字上,像是给它们镀了层边。

他掏出手机,点开工作群,发了条语音:“小王,今天第一份日志你记,拍清楚,发群里。”

语音刚发完,又补打了个电话:“别等通知,直接来门口等我。”

七点十分,他拎着一壶热茶走进休息区,碰上采购组的小李正蹲在窗台边刷手机。

“今天八点十五,站会。”他把茶杯往桌上一放,“你手里那排班表,带了吗?”

小李一愣:“系统还没更新……”

“那就拿旧的。”刘好仃拧开杯盖,热气冒出来,“旧的也比空手强。”

七点五十分,对讲机响了。

“老周,清沟记录本带了没?”

“带了带了,正往这边走!”

“小陈,预确认流程编号查好了吗?”

“在查,在查……”

“八点十分前,我要看到编号。”

刘好仃挂了对讲机,低头看了眼手表,又摸出小本子,在“站会准备”那一栏画了个勾。他没写“完成”,只写了“启动”。

八点十三分,会议室门口站了三个人。

老周穿着工装裤,手里捏着本子,脚边放着卷尺;小李抱着笔记本电脑,屏幕还黑着;小陈翻着手机备忘录,眉头皱成一团。

刘好仃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支红笔。

“站着说。”他说,“三句话,每人三句,说完就走。”

老周清了清嗓子:“昨天沟清了八米,今天计划再清十二米。需要采购组确认明天能不能送标线漆。”

小李接上:“供应商联系了两家,排班正常。预确认流程编号还没出,等财务那边回。”

小陈赶紧跟上:“批文流程走到了第三步,预计今天下午能签。我盯。”

刘好仃没点头也没摇头,红笔在本子上划了三下。

“日志呢?”他问小王。

“拍好了,刚发群里。”

“待补项呢?”

“三个:标线漆没确认、编号没拿到、批文没签。”

刘好仃把本子递给小王:“加一栏,叫‘卡点追踪’。谁卡了,卡在哪,写明白。”

八点十八分,人散了。

刘好仃没走,站在白板前,盯着那张绿图看了两分钟,转身去了采购组工位。

小李正准备关电脑。

“简报做了吗?”

“还没……也没啥可报的,三家都正常。”

“那就报‘正常’。”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打开模板。”

小李犹豫着点开文档。

刘好仃口述:“第一条,本周联络供应商,三家,电话沟通。第二条,预警信号监测,无异常。第三条,下周关注点,水泥管厂夜班排班情况。”

“这就两行字……”

“够了。”

“行政说不让打空白表。”

“这不是空白。”刘好仃点了打印键,“这是‘没事儿’的证明。哪天真出事儿了,咱们才知道是从哪天开始没事儿的。”

纸张吐出来,他拿起来看了看,折了两下,塞进文件夹。

然后打开手机,拍照,发群。

“第1期《供应风险简报》已归档。下周同一时间,更新。”

群里静了几秒。

小王回了个“收到”。

老周发了个“”。

小李默默把文档另存为“简报01”。

九点二十分,刘好仃回到办公室,翻开笔记本,在“三动原则”下面画了第二条横线。

不是红线,是蓝线。

上一回是决心,这一回是行动。

他合上本子,起身去车间。

路过施工区时,看见老周带着人正在清沟。

“今天能清多少?”他问。

“按计划,十二米。”老周抹了把汗,“标线漆要是下午到,明天就能划线。”

“采购那边有信儿吗?”

“小李说在催。”

刘好仃点点头,掏出手机记下“清沟12米,标线待定”,然后发到群里。

他没写“进展顺利”,只写了“动作执行中”。

中午十二点,他在食堂碰上小陈。

“批文签了吗?”

“快了,就差一步。”

“预确认编号呢?”

“拿到了,我发你。”

刘好仃看着手机弹出的六位数,回了个“好”,顺手把编号填进本子。

下午两点,他坐在采购组外的长椅上,等小李打完一通供应商电话。

“怎么样?”

“水泥管厂说限产还没结束,但有个小厂能代产,量少,要加价。”

“联系上了吗?”

“刚通了话,他们明天能送一批样品。”

刘好仃在本子上写下“替代渠道启动”,圈了两圈。

三点十七分,他站在白板前,把“信号库”那一栏贴上新的便利贴:“新增备选供应商1家,样品明日到厂。”

他又拍了张照,发群。

这次没配文字,只发了个定位:会议室。

五点四十分,小王发来消息:“今天日志我整理好了,要发吗?”

“发。”

“要不要加点说明?”

“不加。”

“就说‘动作执行中’?”

“对。不解释,只记录。”

六点整,厂门口的灯亮了。

刘好仃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路过那片停工的绿化带。

沟还在,但边沿整齐,新土堆在一旁。

他蹲下,抓了把土,捏了捏,又放下。

手机震动。

是小李:“样品到了,外观差不多,要检测吗?”

他回:“送质检,同步走预确认流程。”

发完,又补了一句:“别等结果出来再动,先把合同草本递过去。”

七点,他坐在床边,打开笔记本。

在“双轨并行”旁边,他画了个向上的小箭头。

没写“成功”,只写了“跑起来了”。

第二天早上七点五十五,他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拿着两份纸。

一份是质检初报,一份是合同草本。

老周来得早,看见他问:“今天站会还开吗?”

“开。”

“流程还没走完呢。”

“那就说‘正在走’。”

八点十五,三个人准时到场。

老周:“清沟完成,标线漆已到,下午划线。”

小李:“样品初检合格,合同草本已递,等批文一到就签。”

小陈:“预确认流程已完成,批文预计十点前签发。”

刘好仃翻开本子,红笔划掉三项待补。

“日志发了没?”

“刚发。”

“标题呢?”

“动作执行中。”

“加一句。”他说,“‘预备动作已激活’。”

九点五十分,批文签发。

十点零三分,采购组发出正式订单。

十点零七分,施工组开始划线。

刘好仃站在沟边,看着红漆缓缓延展。

手机响了。

是小李:“订单确认了,七天到货。”

他回了个“好”,抬头看了看天。

云散了,阳光直直照下来。

他把手机放回口袋,从包里掏出那半张绿签,轻轻夹进笔记本的最新一页。

下午三点,他走进采购组,把一张表格放在小李桌上。

“下周简报模板。”他说。

表格第三行写着:“备选供应商跟进状态”。

小李抬头:“要写多细?”

“细到谁打了电话,几点打的,说了什么。”

“这么多?”

“不是多。”刘好仃指着表格,“是别等。”

他转身要走,又停下。

“明天站会,你要说三句话。”

“我知道。”

“第一句呢?”

“样品已检,合同已递,订单已发。”

刘好仃点点头,抬手看了看表。

八点十四分,他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拿着红笔。

老周抱着本子走来,小李提着电脑,小陈翻着手机。

门还没关,阳光照在白板上。

“站着说。”刘好仃说,“三句话,开始。”

老周开口:“昨天划线三十米,今天计划四十米。需要采购组确认第二批标线漆到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