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集:解决办法精心谋划(1/1)
刘好仃把半张绿色便签贴在公告栏上时,晨光刚爬上车间的玻璃顶棚。纸角被一枚生锈的图钉压住,风从通风口钻进来,吹得它轻轻颤动,像一面没完全展开的小旗。他没多看,转身往休息区走,边走边掏出手机,给小王发了条消息:“早八点,对策会,别迟到。”
小王回得很快:“绿签是啥意思?”
他没回,把手机塞回口袋,顺手拍了拍裤腿上的灰。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的白板前挂上了三张A3纸。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流程图被钉在墙上,像三张摊开的病历。刘好仃站在底下,手里捏着一支蓝笔,等人都到齐了,才开口:“昨天咱们查出了病根,今天不治病,先开方子。”
财务小李低头翻着文件夹:“可这事儿,上面要是问起来,咱们拿啥解释?”
“不解释。”刘好仃摇头,“咱们今天不写报告,不走流程,只做三件事:怎么动,谁能动,动哪一步。”
他走到红图前,指着“审批—采购—施工”那圈死循环:“流程没错,但它不该卡人。咱们得让流程跑起来,而不是让人围着流程打转。”
小陈抬头:“可采购没批文,动不了啊。”
“那就先动一半。”刘好仃翻开随身带的小本子,抽出一张折过的纸,“过去三年,厂里有过五次应急采购,都是材料紧,走的‘预确认’。人没变,规矩也没变,可事儿办成了。”
他把纸拍在桌上:“这次也一样。审批还在走,咱们先把供应商锁住,把合同草本递过去,就差盖章不下单。等批文一到,三分钟内打款。”
小李皱眉:“这算不算违规?”
“不算。”刘好仃语气平平,“制度没写‘不能做’,只写了‘什么时候做’。咱们提前做准备,不叫越界,叫抢时间。”
老周在后排插话:“那施工组这边,能不能先调人去清沟?等料来直接上,不浪费空档。”
“能。”刘好仃点头,“从今天起,施工组每天报‘可动工预备项’,采购组同步列‘待激活订单’。两边对上号,提前卡位。”
他转身在红图边上写下四个字:“双轨并行。”
“正轨走程序,应急轨走准备。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蹦着强。”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小王忽然笑出声:“您这招,跟我妈煮饭一个道理——饭在锅里蒸着,菜已经在锅里炒了,等饭熟,菜刚好出锅。”
“对。”刘好仃也笑了,“咱们现在就是得学会‘饭还没熟,先热锅’。”
他走到黄图前,指着跨部门沟通的断点:“昨天老周说,七天只问了采购两次。不是不想问,是问了也没人回,干脆就不问了。”
老周挠头:“邮件发出去,三天才回,回了还说‘等通知’。”
“那咱们就不等通知。”刘好仃拿起黄笔,“从今天起,每天早上八点十五,施工、采购、财务各来一个人,站这儿,十五分钟。”
“站着?”小陈愣了。
“站着。”刘好仃肯定,“站着说短话,说真话。每人三句话:昨天卡在哪,今天要干啥,得谁帮忙。说完就走,不拖。”
他比划着:“轮值的人拍照上传群里,叫‘行动日志’。谁没来,谁没说,谁没动,一清二楚。”
小王举手:“那要是有人推脱呢?”
“推脱也得写上去。”刘好仃语气没变,“白纸黑字挂着,总比私下扯皮强。咱们不追责,但得留痕。”
他走到绿图前,指着“外部信息滞后”那块空白:“水泥管厂停了,咱们才知道。可他们前两天排污检测加频,车间冒白烟,这些都是信号,只是没人看。”
小陈嘀咕:“可人家不通知,咱们咋知道?”
“那就主动问。”刘好仃打开小本子,翻到一页密密麻麻的记录,“我记了三年,他们每次限产前,都有三到五天的征兆。检测频次、物流车次、夜班排班,全有变化。”
他合上本子:“以后,咱们也得有‘信号库’。每个关键供应商,指定对接人,定期摸情况。谁断供,不怪他们,怪咱们耳朵没竖起来。”
他提笔写下三行字:
一、建联络清单;
二、收预警信号;
三、每周出简报。
“采购组牵头,每周五下午发《供应风险简报》,两页纸,说人话,不说套话。”
“要是没变化,也得发空白表。”他补充,“空白也是信息。”
小李终于抬头:“那……这三套办法,真能行?”
“不知道。”刘好仃实话实说,“但不动,肯定不行。动了,至少知道哪块还卡。”
他环视一圈:“所以今天不叫‘解决方案会’,叫‘动作设计会’。咱们不谈能不能,只谈做什么。”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半张绿签,轻轻放在会议桌上:“昨天撕它,是提醒自己别等。今天留它,是提醒咱们——动,得有方向。”
小王看着那半张纸,忽然说:“要不……咱们给这三招起个名?”
“行。”刘好仃点头,“你说。”
“第一个叫‘抢跑’,第二个叫‘短会’,第三个叫‘盯梢’?”
“太江湖。”刘好仃摇头,“咱们不抢跑,也不盯梢。咱们只是——别傻等。”
他拿起蓝笔,在白板最上方写下三个字:
三动原则。
然后一笔一划地写下去:
变‘等’为‘问’,
变‘问’为‘动’,
变‘动’为‘联’。
“问,是打破沉默;动,是打破僵局;联,是打破孤岛。”
“咱们不是要快,是要顺。顺了,活儿自然就动了。”
会议室里没人说话,只有笔尖划过白板的沙沙声。小王低头在本子上抄那三句话,老周掏出手机拍下整面墙的图,小李悄悄把“双轨并行”四个字圈了起来。
刘好仃收起笔,看了眼墙上的钟:八点四十七分。
“散会。”他说,“今天起,每天八点十五,站会开始。谁迟到,负责写日志。”
一群人起身收拾东西,椅子拖地的声音响成一片。刘好仃没动,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他才把那半张绿签捡起来,夹进本子里。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小王发来的消息:“站会地点定了吗?”
他没回,合上本子,起身走向门口。
走到一半,又折回来,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红笔,在“三动原则”下面画了一条横线。
然后转身,推门出去。
风从走廊吹进来,掀动了桌上的纸页,其中一张飘到地上,上面写着:
“施工组,今日预备动作:清沟、标线、备工具。”
刘好仃的脚步声在走廊里渐远。
会议室的门没关严,漏出一道缝。
阳光斜斜地照在白板上,
正落在那条红线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