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集:困难原因深入剖析(1/1)
刘好仃把手机从裤兜里掏出来的时候,屏幕还亮着,评论区新冒出来一条:“卡在哪,说说呗?”他没回,也没删,只是把手机轻轻放在会议桌正中央,像搁下一块砖,压住了满屋子浮动的空气。
会议室的灯管嗡嗡响,小王盯着那条评论,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角的漆皮:“咱们刚让人看见我们在修,现在又要说卡了……这不等于自己打自己脸?”
刘好仃没接话,起身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叠便签纸,红、黄、绿三色,整整齐齐码在桌上。他一张张撕开,贴上白板,每贴一张,就写下一个字。
“红——我们能管的。”
“黄——得喊人搭把手的。”
“绿——外头说了算的。”
他转过身:“现在,不许说‘材料没到’‘人手不够’‘上面不批’。这些是结果,不是原因。咱们要找的,是哪个环节,谁在等谁,等了几天,为啥等。”
财务小李愣了一下:“您意思是……别甩锅?”
“不是甩不甩的问题。”刘好仃摇头,“是咱们得先搞清楚,锅到底长什么样,才能知道该谁背。”
小王挠头:“可这事儿,明摆着是水泥管厂环保限产,材料断了,能怪谁?”
刘好仃没急着反驳,而是打开手机相册,翻出昨晚拍的那段沟槽视频,放大,定格在那张歪倒的施工牌上。“上面写‘材料未到’,可没写‘为什么没到’。”他顿了顿,“人家问‘卡在哪’,咱们要是答‘材料厂停了’,那跟说‘天要下雨’有啥区别?”
没人吭声。
“来。”刘好仃拍了下手,“先从绿化项目开始。谁负责采购?”
小陈举手:“我这边对接采购流程。”
“钱批了没?”
“批了,上周三就走完财务流程。”
“那采购单下了吗?”
“没下。”
“为啥?”
“施工方没提交进度确认单,按流程,不能启动采购。”
刘好仃转头看施工组的老周:“你们为啥没交?”
老周搓着手:“料没到,工人都蹲着,哪来的进度?”
“所以采购等进度,进度等材料,材料等采购。”刘好仃拿起红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咱们自己把自己绕进去了。”
小李低头翻账本,声音有点发虚:“可流程是这么规定的啊,谁也没错。”
“流程没错。”刘好仃点头,“但人错了。流程是死的,人是活的。可咱们现在,是人跟着流程走,不是流程跟着事走。”
他走到时间轴前,用红笔圈出两个日期:“审批通过是上周三,采购启动是今天。中间六天,空白。”
“这六天,谁在等谁?”他问。
没人答。
他不急,只是让每个人写下自己“卡住”的前置条件。一张张纸条贴上去,拼成一条链:
“采购等施工确认” → “施工等材料进场” → “材料等采购下单” → “采购等审批通过” → “审批等预算复核”……
刘好仃盯着那条链,忽然笑了:“瞧见没?咱们每个人都合规,可合着合着,就把活儿合没了。”
小王苦笑:“所以……是我们自己卡了自己?”
“不全是。”刘好仃拿起黄笔,“还有跨出去的环节。”
他转向合作方问题:“水泥管厂限产,是真停了,还是部分调产?”
一片沉默。
“有没有替代渠道?有没有应急供应记录?有没有人去问过?”他连着三问,没人接得上。
刘好仃从工装内袋掏出个小本子,翻开一页:“我记着呢。过去三年,他们每次限产,都有应急通道,只是得提前报备,走特殊流程。”
小陈瞪大眼:“您连这都记了?”
“记性不好,就得多写。”他合上本子,“问题不在他们停不停,而在我们知不知道。咱们卡在信息最后一公里——耳朵太短,腿太懒。”
财务小李嘀咕:“可这事儿,总不能全赖咱们吧?人家不通知,咱们咋知道?”
“对。”刘好仃点头,“可问题是,等通知,是咱们的常态。可常态,不等于合理。”
他走到白板前,把三组分析并排贴好:
左边——“内部流程空转”;
中间——“跨部门响应延迟”;
右边——“外部信息滞后”。
然后,他拿起黑笔,在三者之间画了一条粗线,写下一行字:
“卡,不在一处。在环环相扣的‘等’字上。”
会议室安静下来。
小王盯着那条线,忽然说:“所以……咱们不是缺料,是缺‘动’?”
“对。”刘好仃点头,“料是死的,人是活的。可咱们现在,是人等料,料等流程,流程等通知,通知等反应——一圈下来,谁都没动,可谁都觉得自己动了。”
他环视一圈:“明天开始,不查‘卡了没’,查‘等’因。谁在等?等什么?等多久?能不能不等?”
小李犹豫着举手:“可……上面要是问,为啥进度拖了?咱们怎么说?”
“说真话。”刘好仃说,“流程合规,响应脱节;外部有变,信息滞后;内部协调,反应太慢。一条条,摆出来。”
“不怕挨批?”
“怕就不查了?”他笑了笑,“咱们不是要找替罪羊,是要找病根。病根不挖,今天卡绿化,明天卡食堂,后天卡路灯,迟早全瘫。”
小陈小声说:“可社区代表后天就来,咱们拿这套说辞给人看?”
“为什么不?”刘好仃反问,“他们要看的,是结果,还是过程?是完美,还是真实?”
没人答。
“咱们之前被人骂,不是因为做得差,是因为藏得太深。”他说,“现在,咱们把‘等’的链条摊开,让人看看,不是我们不想动,是有些环,转得太慢。”
他拿起手机,翻出那条“还卡”的评论,指着最新一条回复:“瞧,有人问‘卡在哪’,这就是机会。咱们不躲,不糊,不编。一寸一寸,查清楚。”
小王深吸一口气:“那……从哪儿开始?”
“从最短的那根链条开始。”刘好仃说,“谁卡得最久,谁先说话。”
他环视一圈,目光落在老周身上:“老周,你们施工组,等采购等了几天?”
老周低头算:“七天。”
“七天里,你们主动问过几次?”
“……两次。”
“采购那边呢?”刘好仃看向小陈。
“他们……没催。”
“所以。”刘好仃写下最后一个字,“等,成了习惯。”
他合上笔帽,声音沉下来:“从明天起,不许说‘等通知’‘等流程’‘等上面’。咱们要做的,是让‘等’变成‘问’,让‘问’变成‘动’。”
会议结束前,他把那三色便签纸重新收好,折成一个小方块,塞进工装口袋。走出会议室时,天光正好,风从厂区穿过来,吹起他袖口的线头。
他没停下,只是摸了摸口袋里的纸角,脚步没变。
手机在兜里震动了一下,他没掏出来看。
只听见远处施工区传来一声喊:“刘师傅!沟边的标线模糊了,重画不?”
刘好仃转身,抬手比了个“等一下”的手势。
他从口袋里抽出那张绿色便签,
撕成两半,
一半塞回口袋,
一半攥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