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我的登州【二】(1/1)
杨元嗣将女儿高高抛起,又稳稳接住。
杨霜荻不但不害怕,反而高兴的手舞足蹈,哈哈大笑。
旁边的奶妈看的心惊胆战,却不敢劝。
娜仁见怪不怪,反而赵金儿急忙上前阻止。
天色将晚,杨元嗣只能在莱州先住一晚上。
莱州知州胆战心惊,生怕自己哪里招待不周。
后来才发现这个郡王还没有个宫里的转运使架子大。
登州王知州和杨元嗣可就是老熟人了,他天刚亮就开始准备迎接郡王仪仗了。
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也早早来到了登州城外的官道上。
这次不光要欢迎郡王,随行的还有公主,规格必须要是顶级。
杨元嗣穿着七梁冠朝服,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而来。
前面有一百多人的鼓乐吹手,后面仪仗摆开,最后一千多骑兵摆了个雁翎阵。
呼延庆没来由的想起来第一次见杨元嗣的情形。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从渤海而来的毛头小子,这才几年的时间,
已经是大宋唯一的活着的异姓王了。
看来自己真是老了,应该想一下退路了……
杨元嗣倒是一如既往的没有什么架子,称呼呼延庆还是老兄。
呼延庆哪里敢答应,只能不断告罪。
杨元嗣看着好笑,也不去勉强他。
王知州则是受宠若惊,受到了公主的亲自接见。
一直折腾到了快正午,杨元嗣却没有入登州城。
杨望庄的郡王府才是他真正的家。
杨元嗣看着郡王府门口的一群人,这才发自心底的露出了笑容。
辛兴宗穿着一身黑色的绸缎长衫,右手还牵着一个两岁多的孩童。
赵纬纶带着一群杨元嗣都不太熟悉的人,列成一排。
七巧和梁红玉则带着一群女眷守在门口,准备迎接公主。
杨元嗣没有理会,直接走到辛兴宗儿子面前。
杨元嗣将他抱在怀中,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那孩童丝毫不畏惧,反而盯着杨元嗣,反问道:“你就是大王吗?为什么他们都怕你?”
辛兴宗急忙叱责道:“无理,还不赶快给大王行礼?”
杨元嗣朝辛兴宗摆了摆手,从怀中掏出一柄精致的匕首。
这匕首这就三寸来长,柄和鞘上都镶满了宝石。
“我不是大王,我是你二叔,我还知道你叫卧牛呢!”
杨元嗣一边将匕首递给他,一边说道。
卧牛大喜,“谢谢叔父,这个刀子我喜欢!”
辛兴宗看他如此行事,心中既欣慰又感激。
杨元嗣现在做事已经会考虑自己的位置了,并且不再意气用事。
辛兴宗久在渤海,虽然都说他是杨元嗣的结义兄弟,
但是真正了解实情的不多。
在登州人眼中,杨元嗣之下,武将第一是小将军杨景川。
文臣第一当然是军师赵纬纶。
辛兴宗充其量也就是杨元嗣的家将,地位和花荣、杨信差不多。
不过他们今天看到杨元嗣如此对待辛兴宗,想法肯定有所改变。
赵纬纶当然也知道杨元嗣的用意,笑着看他表演。
等杨元嗣转过身来,赵纬纶带着文官们给杨元嗣行礼。
杨元嗣看过去,其中大部分都很年轻,眼神热切。
李重山的身高已经超过了杨元嗣,他对着杨元嗣行了跪拜大礼,委屈道:
“父亲别光顾着看别人的儿子,也看看自己的儿子吧!”
周围人发出一阵笑声,李重山自己也笑了起来。
杨元嗣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从怀中掏出一块巴掌大的玉盘递给了李重山。
李重山这才欢喜,将玉盘在手中反复端详。
杨七巧也凑上前来,笑道:“阿哥怕不是有个百宝袋吧?有没有给我们准备礼物。”
杨元嗣看她个子也长高长胖了一些,心中欣喜。
梁红玉在旁边说道:“咱们还是进府再说吧,公主的车驾还在门外呢!”
杨望庄的郡王府规模扩大了一倍,其中也建了一些装饰华美的楼宇。
这些都是出于赵纬纶的手笔,也是为了公主和娜仁准备的。
杨元嗣还是喜欢住在他原来那间简朴的卧室里,外面带一个小小的书房。
家宴过后,赵纬纶端坐在书桌前面。
他脸上的金印已经被安道全的药物消磨的几乎看不出来。
本来就英俊的脸庞因为营养良好的原因稍显圆润,有了些雍容的气象。
杨元嗣将草原之行和郭淮山的事情原原本本跟赵纬纶说了。
赵纬纶将手中的折扇摇来摇去,说道:“我发现大王是想的太多了。”
杨元嗣心中一呆,问道:“我正想让你帮我拿主意,你倒是嫌我想的多。”
赵纬纶反问:“如果知道了郭淮山的全部谍子网络,你现在有能力将他们连根拔除吗?”
杨元嗣想了想,还真没有十足的胜算。
“大王计算所有的情况都有一个前提,就是金军南下。”
赵纬纶将手中的折扇放在桌子上,抬头道:
“要是金军不南下呢?”
杨元嗣一呆,
是啊,
要是历史发生了变化怎么办?
现在形势走向已经不正常了,自己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宋金之间的历史进程。
杨元嗣虽然不知道阿骨打具体是哪一年死的,
但是现在已经是重和二年,估计阿骨打也没有几年好活了。
杨元嗣问道:“那依你的意思,我该如何行事啊。”
赵纬纶说道:“大王可曾听说,打铁还要自身硬?”
杨元嗣豁然开朗,这么简单的策略,自己以前怎么没想到?
他以前看历史,很奇怪为什有的谋士因为只献了一个计策,就能吃一辈子。
现在才发现,其实有的时候决策者身在其中,反而不如旁观者清。
隆中队,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杨元嗣抓住赵纬纶的手,说道:“你就是我的诸葛亮啊!”
赵纬纶急忙将手抽了回来,
“说正事,你猜现在登州海运一年能够赚多少钱?”
杨元嗣心中对于财政收入还真的没有太大的概念,
他只知道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一年花费大约就要400多万贯。
登州港口虽然赚钱,顶多也就这个数字。
杨元嗣说道:“怎么也有个五六百万贯吧?”
赵纬纶笑着伸出一个手指,
“一千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