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各有各的玩法(1/1)
唐悦也不接杨元嗣的话,低声说道:“大王的封地广大,按理来说不必理会此次加税。”
“只是有些言官上书颇为无理,大王还是要注重一下的好。”
这在大宋官场就相当于明示了。
杨元嗣拍着唐恪的肩膀说道:“老唐的心意,我领了。”
登州的情况杨元嗣再了解不过了。
本来朝廷加税,应该是平均的加到所有应该缴税的人头上。
但是事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甚至是士绅都有办法和政策免税。
甚至一些势力庞大的商人,也有特权免除赋税。
每次加税,最后都会落到平民百姓的头上,这次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杨元嗣之所以会被人盯上,一则是因为他的田地确实超过了应有的规模。
另一个原因才是主要的,还是朝廷中隐隐有股反对他的力量。
从户部出来,父子二人都没有说话。
还是张固安开口道:“父亲现在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流涌动,不如这次我跟你一起回登州。”
杨元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留在汴梁比回登州有用的多,好好干。”
张固安点了点头,朝前去了。
众人刚到郡王府门口,就见围了一大堆人,香车宝马好几辆。
杨元嗣正奇怪谁敢这么嚣张,只见一个白胖的青年迎了上来。
那青年杨元嗣也认识,原来是高衙内。
高衙内见是杨元嗣,也是一呆,急忙胡乱行了个礼。
杨元嗣问道:“衙内有何贵干?”
高衙内摆了摆手,回礼道:“不敢劳烦大王,我是来找张大哥的。”
汴梁城内,权贵云集。
年轻一代最贵重的当然是龙子龙孙,赵楷赵构赵金儿都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行事跋扈,但是碍于自己的皇族身份,也不会太出格。
最嚣张的就是那些高官的二代,这些人里年龄大的十四多岁,小的只有十几岁。
他们成群结队,在汴梁城内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又没有人敢管束。
这其中最厉害的就是高俅的儿子高衙内。
张固安为了探查情报,混入了他们这个圈子。
他跟这些酒囊饭袋不同,善于把握人心,
又心思细腻,了解他们的需求,投其所好。
不到半年时间,所有衙内都对他服服帖帖,连高衙内也俯首称臣。
这高衙内最好女色,只是玩儿够了青楼名妓,侵害了不知多少黄花闺女。
他就连有夫之妇也不放过,只要看上了,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搞到手。
最近这家伙迷上了昆仑女奴。
杨元嗣目瞪口呆,也很佩服这家伙的品味。
要知道黑人中虽然也有美女,不过既然现代华夏男性接受起来也有一定难度,更不用说北宋了。
高衙内确实有一套。
不过昆仑女奴可是个稀罕物,找遍汴梁也只有三五人。
正当高衙内意兴阑珊的时候打听到登州的船能够到达三佛齐,那里昆仑奴遍地。
他这才急忙赶过来求张固安。
杨元嗣知道三佛齐应该在东南亚,不是印尼就是马来或者菲律宾。
登州的商船去一趟也不容易,想不到这家伙消息如此灵通。
这次府里就有三五昆仑女奴刚到汴梁,高衙内急不可耐的就赶了过来。
张固安对着杨元嗣使了个眼色,杨元嗣会意,笑着走开了。
他刚回府内,逗着杨霜荻玩了才一会儿,就有客登门。
本来他心情有些不爽,等看了来人后才高兴起来。
原来是徐宁来访,还没等杨元嗣开口,徐宁就一脸恼怒的打开了话匣子。
他本来是军人世家,向往的是战场杀敌立功,封妻荫子。
到了徐宁这一辈,做到了金枪班的统制,上战场的机会反而不多了。
徐宁这个人,沉默寡言胸有大志。
他不屑于逢迎上意,又不去谄媚高俅,只求平安度日。
杨元嗣的出现仿佛打开了一扇门,让他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徐宁已经身居高位,也不缺钱财,缺的是人生的抱负。
话说越接近神的人越不信神。
徐宁的金枪班天天守在徽宗的左右,最清楚他的虚实。
要说沉迷琴棋书画,喜欢奇山异石,这都算是帝王的特殊爱好。
哪怕他潜心修道,不理政务,也顶多是昏庸。
但是徽宗去嫖妓,这就超出了徐宁的理解范围。
他从小到大受到的道德教育也碎了一地。
徽宗如何知道李师师的艳名,这个无法得知。
有人说是梁师成拉的皮条,有人说是死鬼杨戬的主意。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每次去,金枪班都要便装暗中护卫。
毕竟妓院赌场都是随时能够出人命的地方。
堂堂金枪班统制,竟然成了看门的龟公。
徐宁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他的声音都因为激动而颤抖:“我愿意随大王去登州,哪怕在李继恩手下做个虞侯也行!”
杨元嗣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徽宗这人在千年帝王上都算是个奇葩了。
“你先稍安勿躁,等我回登州安排妥当再议不迟。”
“况且你在金枪班胜过我派一百个眼线。”
杨元嗣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才将徐宁送走。
还没等徐宁走远,鲁达又赶了过来。
杨元嗣跟他好久不见,发现这家伙好像又大了一圈。
“好久不见主人,想煞洒家了。”
鲁达隔着老远就开始行礼。
杨元嗣笑道:“别扯没用的,叫上花荣和十三,今晚上不醉不归。”
鲁达听了大喜过望,急忙找花荣去了。
当天晚上天晴,月光如白昼。
杨元嗣在王府的小校场上摆了几十桌,也不用灯火,就在月夜下畅饮。
鲁达十几碗酒下肚,摸着肚皮说道:“差点忘了正事。”
刘十三嘴里满是肥肉,嘟囔道:“你这胖子还能有什么正事?”
鲁达将酒碗放下,含糊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正事,只是觉得此事有些蹊跷。”
杨元嗣这时候反而来了兴趣,他端着酒碗问鲁达,
“你快说什么蹊跷?”
鲁达道:“三个月以前,太子身边来了一个道人,十分有些本事。”
“我军中有渤海来的老兄弟,说他是军师郭淮山,那人却自称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