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丰亨豫大【三】(1/1)

从童贯府里出来后,杨元嗣又复盘了一遍自己的说辞,感觉没有什么大问题。

童贯虽说军事能力不属于顶尖,但他毕竟官居枢密使多年,基本的判断还是有的。

汴梁的夜市规模也比以前大的多,朝廷又放开了宵禁。

杨元嗣推辞了童贯派出的护卫,一个人慢慢从夜市往回踱步。

古代又没有电视报纸,虽然他名满天下,能够认出他相貌的人倒也不多。

杨元嗣一身华服,容貌出众,引的游人侧目。

过了牛行街正好是勾栏瓦舍的聚集之地,此处青楼云集,脂粉之气弥漫。

杨元嗣本来就对这些地方不感兴趣,况且现在光应付家里的两位就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

只是那些风尘女子何时候曾经见过如此英俊的男子,朝着他搔首弄姿。

杨元嗣倒也不是那不解风情的人物,也朝着她们挥手致意。

这下花楼里的女子更加疯狂,高声尖叫起来。

杨元嗣眼看形势就要失控,马上想着溜之大吉。

突然被一只大手紧紧抓住手腕,喝道:“你如何也在这里?”

杨元嗣吃了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刘十三这个家伙在搞鬼。

他满脸贱笑,对杨元嗣道:“我还以为阿哥真是正人君子,想不到也爱好这个调调。”

杨元嗣刚想跟他打趣几句,发现前面一个人影一闪而过,看着十分熟悉。

他只是感觉这人肯定在哪里见过,急忙追了上去。

等到了跟前才发现,原来是一座好大的花楼,上书:丰乐楼。

刘十三凑过来,说道:“阿哥你是不知道,最近这丰乐楼来了个行首,有十分颜色……”

杨元嗣着急去寻找那人的身影,随口敷衍道:“是吗?叫什么名字?”

刘十三挠了挠头,道:“光顾看她歌艺了,好像叫个李师师。”

杨元嗣蓦然一震,他这才确信,自己刚才没有看错。

李师师和宋徽宗演绎出了无数的故事,肯定有民间夸张的成分。

不过所有的传说基本都来自于事实,现在看来诚不欺我。

杨元嗣也失去了兴趣,他一开始认为徽宗绝对不会出现在这种地方。

所以才会怀疑自己看错,现在看来不用怀疑了。

他反而上前,揪住了刘十三的衣领,笑道:“你这家伙今天让我逮到了,就别想再去等久了,走,陪我骑马去!”

刘十三只能自认倒霉,埋怨自己不该主动来招惹他。

杨元嗣打算近期就向徽宗正式辞行,户部尚书唐恪又派人来请。

原来是徽宗赏赐给杨元嗣升迁郡王的财物五花八门户部刚刚凑齐。

这些财物足足有一百贯,非同小可,需要杨元嗣亲自过去交割。

杨元嗣本来还挺感激,只是现在感觉自己跟一只蛐蛐的地位也差不了多少,心里少了喜悦之情。

他带着张固安一起去领赏,户部尚书唐恪亲自在门口迎接。

杨元嗣一边跟他们说笑,一边往里走。

以前他也来过户部办理过钱粮相关事项,对户部熟悉的很。

只是这户部大院中间,新立了一座长方大碑,却是杨元嗣从来没有见过的。

杨元嗣走上前去,看到上面写的是“丰亨豫大”。

现在他对这四个字都快有应激反应了,转头问唐恪道:“这是何道理?”

唐恪苦笑道:“大王还不知道啊,不光是户部,现在六部院子里都有这劳什子呢。”

看样子唐恪应该也不太喜欢这个东西,不过这应该是官家的喜好,谁也不敢忤逆。

杨元嗣看到自己的封赏堆满了半间屋子,他签字画押后就交给张固安去处理了。

唐恪看着杨元嗣,欲言又止。

杨元嗣将他拉到一边,轻声道:“都是老熟人了,有话你就直说。”

唐恪斟酌了一下,开口道:“下官得知,官家要准备去泰山封禅。”

杨元嗣差点哑然失笑,封禅的除了宋真宗,都是历史上货真价实的雄主。

宋真宗不自量力的封禅都让天下人笑话了这些年,

徽宗不会认为自己的作为达到了封禅的标准了吧?

但是唐恪的表情却让杨元嗣笑不出来了,看来徽宗确实认为自己够资格。

杨元嗣不知道的是,这其中主要是蔡京的功劳。

蔡京提出了丰亨豫大之后,看到徽宗确实受用,索性再进一步。

天下百姓怎么看不重要,官家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将徽宗哄高兴了,仕途才能步步高升。

现在官家跟前最得宠的不是高俅,也不是蔡京,而是朱勔。

朱勔自从重新担任花石纲的采买使以来,着实是办了几件让徽宗满意的大事。

现在朱勔可以凭着腰牌直接进入万岁山,这可是只有梁师成才有的待遇。

蔡京要想重新得宠,只有再寻找别方式了。

他本来就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只是私心太重了。

于是在蔡太师的指导下,各地纷纷出现了祥瑞,尤其是以泰山周围的州县最多。

祥瑞多说明什么?

说明当今天子圣明,顺天应人,应该有所表示了。

徽宗当然不知道这些祥瑞真实情况如何,只当是自家收复燕云,祖宗显灵了。

蔡京趁热打铁,提出徽宗应当去泰山封禅。

徽宗大喜,当下立即应允。

他任命蔡京作为这次封禅大典的总指挥,可以调动所有的州县资源。

所以蔡京的权势又超过了朱勔,重新成为了那个大宋朝廷最炙手可热的蔡太师。

只是杨元嗣觉得这个事情对自己影响不大,不知道唐恪为什么会如此遮遮掩掩。

唐恪说道:“府库里有多少家底,下官是最清楚的。”

“大宋自仁宗以来,多数时间都是国库充盈,钱粮充足。”

“只是近年征讨叛逆,北伐用兵,加上西军和常胜军的军费,已经有了不支的迹象。”

唐悦一边走一边继续说道:“蔡太师为了准备封禅,决定将军州的赋税比往年增加三成。”

“什么?”

杨元嗣反问道。

三成看似不多,但是整个大宋的税赋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他虽然不知道封禅要花多少钱,但是绝对是用不了这么好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