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大唐荣耀12(1/1)

第28集:上元灯语

转眼到了上元节,长安城内张灯结彩,朱雀大街两侧挂满了各式花灯,从街头绵延至街尾,像一条璀璨的火龙。按照之前的约定,李俶换上一身藏青色便服,苏瑶则着一身月白色襦裙,只带了两个贴身侍卫,悄悄出了东宫。

刚走到朱雀大街口,就被喧闹的人声裹挟。孩子们提着兔子灯穿梭其间,商贩们吆喝着卖糖画、面人,还有说书先生在街角搭了台子,围满了听客。苏瑶看着眼前的热闹,眼睛亮得像星子:“比我想象中还要热闹!”

李俶护着她穿过人群,笑道:“你小时候没过过上元节?”

苏瑶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家乡的上元节也热闹,只是没这么多人,这么多灯。”她没说“家乡”其实在千年之后,只把这份跨越时空的惊叹藏在眼底。

走到一处花灯摊前,苏瑶被一盏走马灯吸引。灯上画着“牛郎织女”的故事,烛光转动,画中人影仿佛活了过来,在灯壁上翩跹。摊主是个老太太,见她喜欢,笑着说:“姑娘好眼光,这灯是我那老头子亲手画的,全长安独一份呢。”

李俶正要付钱,苏瑶却指着旁边一盏素面灯笼:“我想要那个。”灯笼是最简单的绢面,没有任何图案,只在角落绣了一朵小小的梅花。

“这灯没什么看头呀。”老太太有些诧异。

苏瑶笑着摇头:“我想自己画。”

李俶立刻让人找来笔墨,苏瑶提笔蘸了朱砂,在绢面上画了一枝垂柳,又在柳下画了两只依偎的小鸟,笔触虽不算精湛,却透着一股灵动。画完后,她又在角落题了一行小字:“愿岁岁,常欢愉。”

李俶看着那行字,心中微暖,从摊主手里接过笔,在旁边添了一句:“且年年,皆胜意。”

两人的字迹一柔一刚,落在素白的绢面上,竟格外和谐。老太太看得直点头:“这才是最好的灯,有心意。”

提着灯笼往前走,街边传来一阵喝彩。原来是有人在猜灯谜,猜中的能得一盏琉璃灯。苏瑶被吸引,拉着李俶凑过去。谜面上写着:“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是青蛙!”苏瑶几乎脱口而出。

摊主笑着递过琉璃灯:“姑娘好聪明!”

李俶接过灯,递给苏瑶:“看来不仅会画画,还会猜谜。”

苏瑶提着两盏灯,笑得眉眼弯弯。路过一家酒楼时,楼上传来丝竹声,还有人在吟诗作对。李俶停下脚步,对苏瑶道:“你听,有人在咏灯。”

只听楼上一人朗声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苏瑶心中一动,这词句竟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如此相似。她转头看向李俶,见他正听得入神,便轻声接道:“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李俶惊讶地看向她:“你也会?”

苏瑶笑道:“在家乡听人唱过,觉得好听,便记下了。”

两人并肩往前走,灯笼的光晕在地上晃出温柔的影子。李俶忽然道:“等将来,我们有了孩子,也带他来逛灯市,教他猜灯谜,给他讲今天的故事。”

苏瑶脸颊微红,轻轻“嗯”了一声。风吹过,灯笼轻轻晃动,柳梢的影子在绢面上摇曳,像极了此刻心底的涟漪。

走到曲江池畔时,湖面上漂满了荷花灯,烛光在水波中晃动,映得满湖星火。有情侣正并肩放灯,男子握着女子的手,将写满心愿的灯放入水中。

“我们也放一盏吧?”苏瑶提议。

两人买了一盏荷花灯,苏瑶在灯芯旁的纸条上写下“国泰民安”,李俶看了,在旁边添了“与君同安”。他们蹲在岸边,看着荷花灯顺着水流漂向远处,渐渐汇入灯海,成了千万点星光中的一点。

“其实不用写,我也知道你的心愿。”李俶轻声道。

苏瑶转头看他,月光落在他脸上,轮廓柔和。“我也知道你的。”她笑道。

不需要太多言语,彼此的心意早已在乱世的烽火中交融,在寻常的岁月里沉淀,成了最坚实的依靠。

回宫的路上,人流渐稀,灯笼的光晕在雪地上拉得很长。苏瑶靠在李俶身边,听着他讲小时候偷溜出来看灯的趣事,忽然觉得,穿越千年的时光,或许就是为了这样的夜晚——有灯,有你,有说不完的家常,有看得见的远方。

东宫的灯火已在眼前,李俶停下脚步,为她拂去落在发间的灯花:“今日开心吗?”

苏瑶点头,眼中的笑意像盛着星光:“很开心。”

“以后每年都陪你来看。”李俶的声音温柔而坚定。

风吹过,带来远处的笙箫声,还有灯笼燃烧的暖香。苏瑶知道,这上元节的灯语,说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繁华,而是细水长流的承诺——在往后的岁岁年年里,无论风雨晴雪,总有一个人,会牵着你的手,从灯火阑珊处,走到岁月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