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大唐荣耀3(1/1)

第11集:暗藏的杀机

初战告捷的喜悦尚未褪去,灵武城内便悄然弥漫起一丝诡异的气息。苏瑶敏锐地察觉到,那位被禁足的亲王虽表面安分,其府中却常有不明身份的人出入,行踪诡秘。

一日,苏瑶借口采买药材,悄悄绕到亲王府邸附近观察。只见一个小厮模样的人鬼鬼祟祟地从侧门溜出,手中揣着一个油纸包,快步走向城外方向。苏瑶心中起疑,悄悄跟了上去。

那小厮一路行至城外一处破败的山神庙,与一个身着黑衣的蒙面人接头。苏瑶躲在暗处,隐约听到他们提及“毒药”“广平王”“事成之后重谢”等字眼,心头猛地一沉——这是要对李俶下毒手!

她不敢久留,迅速折返,将此事告知李俶。李俶听后,脸色骤变:“竟敢如此胆大包天!”他虽早有防备,却没想到对方会用如此阴毒的手段。

苏瑶急道:“殿下,当务之急是查清毒药的来源和他们的具体计划。那蒙面人似乎与叛军有所勾结,若不及时阻止,后果不堪设想。”

李俶点头,当即命心腹暗中调查。同时,他不动声色,每日饮食皆由苏瑶亲自查验,以防不测。苏瑶知道,这场无声的较量已然开始,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第12集:将计就计

心腹很快传回消息,证实那亲王确实买通了叛军细作,打算在李俶明日宴请众将的酒水中下毒。毒药无色无味,只需微量便能让人在几日后暴毙,极难察觉。

李俶看着密报,眼中寒光闪烁:“既然他急于自寻死路,那本王便成全他。”

苏瑶不解:“殿下打算如何做?”

李俶道:“明日宴席照常,你只需如此这般……”他附在苏瑶耳边低语几句,苏瑶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次日,宴席如期举行。亲王果然派了心腹小厮在酒窖待命,准备趁机下毒。苏瑶按照李俶的吩咐,假意去酒窖取酒,与那小厮撞了个正着。小厮惊慌失措,苏瑶却故作不知,笑着与他寒暄,趁其不备,将早已备好的一包“迷药”悄悄混入他手中的酒壶——这迷药不会致命,却能让人昏睡一日,且事后难查痕迹。

小厮以为得手,将下了毒的酒端上宴席。李俶举杯,目光扫过亲王,笑道:“今日特邀各位共饮,一来庆祝前番大捷,二来为郭将军接风。”他故意将那壶“毒酒”递到亲王面前,“王叔,这杯,本王敬您。”

亲王心中暗喜,以为李俶即将中计,端起酒杯便要饮下。就在此时,李俶突然道:“慢着!”他看向那小厮,厉声道,“你方才在酒窖鬼鬼祟祟,做了什么?”

小厮早已被迷药放倒,此刻瘫倒在地,不省人事。亲王脸色煞白,张口结舌。李俶命人查验酒壶,果然发现了毒药。证据确凿,亲王无从抵赖,当场被拿下。

众将见状,无不震惊,对李俶的智谋更是钦佩。苏瑶站在一旁,看着李俶从容掌控局面的模样,心中明白,这场风波的平息,不仅清除了内患,更让李俶在军中的威望愈发稳固。

第13集:兵临长安

清除内患后,李俶与郭子仪加紧部署,集结兵力,准备向长安发起反攻。苏瑶则利用自己对历史的记忆,绘制出叛军在长安周边的布防图,标注出几处防御薄弱点,供李俶参考。

“这里,”苏瑶指着图上一处山谷,“叛军在此处布防较少,且地势隐蔽,若派一支精锐奇袭,或许能打开缺口。”

李俶看着地图,又看了看苏瑶,眼中满是信任:“就依你所言。”

大军出发前,李俶特意将苏瑶叫到帐中:“此去长安,凶险异常,你留在灵武,待我凯旋。”

苏瑶摇头:“殿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虽不能上阵杀敌,却能为将士们处理伤患、传递消息。让我跟着您吧。”她语气坚定,眼中没有丝毫畏惧。

李俶看着她,良久,终是点了点头:“好,你跟在我身边,务必保重自身。”

大军一路向长安进发,沿途百姓听闻唐军反攻,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叛军虽负隅顽抗,但在李俶和郭子仪的指挥下,唐军势如破竹,很快便兵临长安城下。

站在城外,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城墙,李俶眼中燃起熊熊怒火:“安禄山窃据长安,残害忠良,今日,便是他的死期!”

苏瑶望着城墙,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收复长安的战役将异常惨烈,但她更相信,李俶定能带领唐军,夺回这座承载着大唐荣耀的都城。

第14集:攻城血战

攻城战打响了。叛军在城墙上布置了重兵,滚石、箭雨如雨点般落下,唐军死伤惨重。李俶站在阵前,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倒下,眼中赤红,却依旧沉稳地下令:“架设云梯,分三路强攻!”

郭子仪劝道:“殿下,叛军火力太猛,硬攻损失太大,不如暂缓攻势,另寻良策。”

李俶摇头:“长安百姓盼我等救民于水火,岂能拖延?传令下去,本王亲自擂鼓助威!”

鼓声震天,唐军士气大振。苏瑶在后方的伤兵营中,忙着为伤员包扎伤口。她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眼前逝去,心中悲痛,却只能强忍着泪水,加快手中的动作。

“苏姑娘,你看那边!”一个小卒指着城墙东南角,“叛军好像在调集兵力,那边的防守弱了!”

苏瑶抬头望去,果然如小卒所说。她心中一动,立刻找到正在擂鼓的李俶:“殿下,东南角防守空虚,可派一支精锐从那里突破!”

李俶眼前一亮,当即命郭子仪率精兵奇袭东南角。叛军果然不备,被唐军攻破一处缺口。

缺口打开,唐军蜂拥而入,与叛军展开巷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直到次日清晨,长安城内的叛军才被肃清。当“长安收复”的消息传来时,李俶再也支撑不住,瘫坐在地,浑身浴血,眼中却含着泪光。

苏瑶走上前,递上一块干净的布巾:“殿下,我们做到了。”

李俶接过布巾,看着眼前的女子,她脸上沾着尘土,眼中却闪烁着光芒。他轻轻点头,声音沙哑:“是啊,我们做到了。”

长安城头,唐军的旗帜重新升起,猎猎作响。阳光洒在废墟之上,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但苏瑶知道,平定叛乱的路还很长,而她与李俶的故事,也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

第15集:长安重建

收复长安后,城中一片狼藉,百姓流离,百废待兴。李俶一面安抚百姓,发放粮草,一面派人清理战场,修缮房屋,忙得焦头烂额。

苏瑶则提议,让百姓参与到重建中来,官府给予一定的粮食补贴。“这样既能加快重建速度,又能让百姓有饭吃,安定人心。”

李俶采纳了她的建议,果然,百姓们积极性高涨,长安城渐渐恢复了些许生气。

一日,李俶在宫中巡查,看到一处宫殿的匾额被叛军毁坏,上面原本是“勤政楼”三个字。他叹了口气,对身边的人道:“待修缮完毕,这匾额得重写才行。”

苏瑶在一旁道:“殿下不如亲自题写?一来彰显殿下收复长安的功绩,二来也能向百姓传递殿下勤政爱民的决心。”

李俶看着她,笑道:“你倒是比本王还懂这些。”他沉吟片刻,“好,便依你。”

几日后,李俶题写的“勤政楼”匾额重新挂上,百姓们纷纷前来围观,赞不绝口。而那位曾被关押的亲王,因勾结叛军、意图下毒,被李俶奏请朝廷,废为庶人,彻底清除了隐患。

夜里,李俶在灯下处理公文,苏瑶为他研墨。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的身影。李俶忽道:“苏瑶,你跟着我,受了不少苦。”

苏瑶低头道:“能为殿下分忧,是我的荣幸。”

李俶放下笔,看着她:“等天下太平,我便奏请父皇,给你一个名分,如何?”

苏瑶一怔,脸颊瞬间绯红,低头不语。李俶看着她娇羞的模样,心中微暖。他知道,前路依旧有风雨,但只要身边有她,他便无所畏惧。长安城的重建,不仅是城池的复苏,更是他与她共同守护大唐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