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归国(1/1)

沈婉君的声音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柔软,眼角却已湿润:“这次一定要找到南雪......”

“妈,您别着急。”

走在最后的中年男子推了推金丝边眼镜,他比冉志新高半个头,气质更为沉稳:“我们先安顿下来,国内情况虽然没有以前复杂,我们还是得先摸清楚状况再行动。”

冉立言——冉家长子,旧金山大学生物系教授——说话时习惯性地用食指轻点太阳穴,这是他思考时的标志性动作。

“大哥总是这么谨慎!”

冉志新不以为然地挥挥手:“要我说,直接打N市公安局的电话,请他们帮忙打听小妹的消息想来不是难事。”

“志新!”

冉立言皱眉:“你忘了爸妈当初的身份吗?贸然行动只会坏事。”

“好了。”

冉宏业抬起手制止了两个儿子的争论,目光扫过机场墙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红色标语,嘴角浮现一丝复杂的笑意。

“你大哥说得对,先安顿下来。这次回来是以投资商身份,别节外生枝。”

一行人走下舷梯,春日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

沈婉君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远处一群穿着鲜艳的年轻女孩:“宏业,你看!现在国内的女孩子穿得这么漂亮了?”

确实,与他们记忆中灰蓝一片的服装相比,眼前这些年轻姑娘们穿着鹅黄、浅粉的衬衫,甚至有大胆的已经穿起了裙子——虽然长度依然保守,但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冉志新吹了声口哨:“比旧金山唐人街时髦多了!”

“注意言行。”

冉立言低声提醒弟弟:“国内风气还没那么开放。”

冉志新虽然已快要五十的人了,可自小跟着大哥出国,接受的也是国外的教育,明明都是儿孙满堂的人,可这性格却仍是很跳脱。

正说着话,两位穿着深色中山装的接待人员快步走来,其中年长一些的微笑着伸出手:“请问是冉立言先生一行吗?我们是侨办派来接机的。”

冉立言握住对方的手,力道恰到好处:“正是,辛苦你们了。”

“冉先生客气了。”

接待人员目光中带着几分好奇与敬意:“车已经准备好了,先送各位到北京饭店安顿。明天上午九点,侨办的领导会来拜访您。”

冉家人这次回国用的是冉立言的名义,冉立言这些年在国外的商人圈子小有名气,特别是他创立的华鑫控股公司更是华人圈子里的大佬。

走出机场大厅,冉志新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这就是北京的味道啊!跟旧金山完全不一样。”

空气中混合着汽油、尘土和隐约的槐花香,确实与海风咸湿的旧金山截然不同。

冉立言则敏锐地注意到停车场里除了常见的红旗轿车外,竟有几辆丰田皇冠和大众桑塔纳。

“看来改革开放是真的在推进。”

他轻声对父亲说。

冉宏业点点头,目光扫过远处正在建设的高楼吊车:“邓公果然说到做到。”

坐进宽敞的上海牌轿车,沈婉君一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

道路两旁的白杨树已经抽出新芽,自行车流如潮水般涌动,偶尔驶过的卡车扬起阵阵尘土。

“变化太大了......”

她喃喃道:“志新,你还记得咱们家以前在宁安路的那栋房子吗?”

冉志新转过头:“记得啊!院子里有棵大梧桐树,我小时候老爬上去掏鸟窝。”

“你摔断胳膊那次,可把你爸吓坏了。”

沈婉君笑着回忆,随即神色又黯淡下来:“南雪最喜欢在那树下看书......”

车内突然安静下来。

冉宏业握住妻子的手:“会找到的,婉君。这次回来,不找到南雪我们绝不回去。”

前排的接待人员转过头,小心翼翼地问:“冉老先生是在寻找国内的亲人吗?如果需要帮助......”

“暂时不必了,如果有需要我再寻求你们的帮忙。”

冉立言抢先回答。

接待人员听到这样的回答,也没有什么不高兴。

国家虽然结束了动乱,现在也只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很多回国投资的人不了解国内情况,小心谨慎些也是能理解的。

车子驶过天安门广场时,冉志新几乎把脸贴在车窗上:“爸,妈,快看!天安门,比照片上气派多了!”

冉宏业凝视着那座见证了多少历史风云的城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沈婉君则注意到广场上的人群衣着虽然朴素,但神情放松,甚至有年轻人手拉着手——这在二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妈,您看那个女孩的发型!”

冉志新突然指着窗外“跟时尚杂志上的一模一样!”

沈婉君顺着儿子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烫着时髦的波浪卷发,穿着收腰的的确良衬衫,正和同伴说笑。

她不禁想起60年代离开N市时,街上行人灰暗的着装和紧张的神情。

“变了,真的变了......”她轻声感叹。

车子驶入北京饭店气派的大门,身着制服的门童立刻上前开门。

走进大堂,水晶吊灯的光芒让冉志新吹了声口哨——立刻被大哥瞪了一眼。

办理入住时,前台服务员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家归国华侨,特别是他们明显价值不菲的衣着和行李箱上的外国标签。

“冉先生,这是您和家人的套房钥匙。”

服务员恭敬地递过钥匙:“行李会有服务员送上楼。”

接待人员把一家四口送到北京饭店,约好见面时间就先行离开。

进入宽敞的套房,沈婉君走到窗前,俯瞰长安街的车水马龙。

冉宏业站在她身后,双手搭在她肩上:“累了吗?”

“不累。”

她摇摇头,声音有些哽咽:“如果南雪能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那就好了......”

冉宏业轻轻抱住妻子:“明天我就让立言去侨办打听,国内现在有专门的寻亲机构。”

“爸!”

冉志新突然从里间冲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您看今天的《人民日报》!上面说政府鼓励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兴业,还给出了优惠政策!”

冉立言接过报纸快速浏览:“确实是个机会。爸,我们的制药厂计划可以正式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