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八百里加急(1/1)
何可刚下令大军休整。
三天后,曹文诏和满桂率领六万人马,对河套平原展开“洗地”行动。
随军同行的,还有投靠大明的十八部落使者,以及刚刚投降大明的几个部落选派的使者。
毕竟江宁之前就曾表明态度,要么投降归附,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若胆敢反抗,大明绝不留情,直接血洗。
这些蒙古使臣纷纷趁机与曹文诏、满桂套近乎,话里话外都在表明今后一心追随大明,大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求曹文诏和满桂在行动时,千万别伤及无辜,把他们的部落也给牵连了。
对此,满桂和曹文诏笑着回应,既然选择投靠大明,今后就是一家人,自然不会对他们动手。
如今大明已决心彻底收回河套平原,那些既不愿投靠大明,又不肯离开的蒙古部落,已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
随后,曹文诏和满桂领兵在河套平原展开了血洗行动。
何可刚传令犒赏三军,山西巡抚乔云升早就准备好了犒赏士兵所需的酒肉。
一时间,大同城外士兵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战争带来的疲惫感一扫而空。
几日后,何可刚传令黑云龙率领本部兵马返回宣府驻守,山西总兵马世龙返回太原驻守。
内阁大学士朱童蒙则与何可刚、杨肇基、乔允升商议在河套平原修筑城池、驻守士兵之事。
毕竟,大明虽已让十八部落归附,看似收回河套平原,但一日不在此地派兵驻守,就不算真正将其掌控。
此前被蒙古部落掳走的大明百姓,也纷纷被送回。
这些部落如今已成为大明的附庸,可不敢再将这些百姓留在部落中为奴,否则很可能给大明动武的借口。
毕竟曹文诏和满桂已经开始在河套平原展开洗地行动了,万一杀红了眼,殃及到他们,可就麻烦了。
随着被掳走的大明百姓陆续归来,山西巡抚乔允升原本打算将他们安置在山西境内,却被朱童蒙当场否决。
这些百姓大多是青壮男女,男子还好安排,但女子大多已失名节,而且也有不少已经有了孩子。
此时若放她们回家,恐怕难以在故乡生存。
于是,朱童蒙与何可刚商议后,决定上报朝廷,将这些青壮百姓编入军队,日后驻守河套平原。
毕竟他们在草原生活多年,对草原情况更为了解。
至于那些女子,朱童蒙第一时间联系了山西境内的大明皇家商会、秦商商会、川商商会等各地商会负责人,要求他们妥善安置这些女子,保障她们生活无忧。
各家商会负责人纷纷表示一定安排妥当。
朱童蒙对此十分满意,毕竟他在担任天津巡抚时,没少与这些商会打交道,大家也算老相识了。
更何况,大明皇家商会和秦商商会背后有朝廷支持,朝廷需要他们出力,他们自然乐于效劳。
于是,几日后,这些被掳走的女子被各大商会分批接走,安置在各地,并为她们安排了营生,确保她们生活有保障。
与此同时,曹文诏和满桂领兵进入河套平原后,大开杀戒。
除了已投靠大明的蒙古部落,其余那些既不投降又不离开的蒙古小部落,无一幸免,所到之处血流成河。
这一幕可把随军的十八部落蒙古使者吓得够呛,幸亏他们早早归附大明,不然此刻被血洗的恐怕就是自己的部落了。
数日之后,一名骑着快马,背后三道飞龙旗的士兵一路疾驰,快马加鞭朝着永定门奔来。
传令兵一边策马狂奔,一边口中大声呼喝:“八百里加急!卒者死!逆者亡!”
守城士兵听闻,顿时神色惊惶,赶忙让出道路。
街道上的百姓们也纷纷自觉退到两旁。
传令兵一路纵马如飞,径直朝着皇宫方向奔去。
随着马蹄扬起的烟尘渐渐消散,不少百姓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猜测着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毕竟朝廷动用八百里加急,那必定是出了重大变故。
传令兵快马行至午门之外,翻身下马,急忙从背上取下锦盒,高声喊道:“大同大捷!
大同大捷!”
午门之外的侍卫听到喊声,赶忙上前将传令兵搀扶起来,随后一同快步走进皇宫。
此时,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疏的朱由校得知消息,立刻带着方正化亲自出来查看。
方正化从传令兵手中接过公文,确认无误后,朱由校迫不及待地亲自查阅。
看完之后,朱由校激动得难以自抑,哈哈大笑道:“太好了!太好了!
真是太好了!”
就在这时,那传令兵却径直当场昏厥过去。
方正化见状,赶忙上前查看,片刻后,开口禀报道:“启禀陛下,这名士兵一路奔波,过度劳累,这才昏厥过去,并无大碍。”
朱由校点点头,说道:“赶快带这名士兵下去好生休息。”
锦衣卫领命,赶忙将士兵抬走。
随后,朱由校兴奋地对方正化说道:“大伴,立马传旨内阁、五军都督府、八部入宫议事。
对了,把江兄也叫上。”
方正化领命,匆匆离去。
不多时,正在家中为两位夫人亲自下厨做菜的江宁收到了消息,他赶忙换上官袍,急匆匆地赶往皇宫。
进入皇宫后,径直来到御书房外。
只见方大锤站在殿外,笑着说道:“侯爷,您来了,快请进吧,陛下早已等候多时。”
江宁笑着点头,随后快步走进大殿。
只见孙承宗、袁可立等人已先一步到达,正在低声交谈着什么。
江宁走上前,对着朱由校行了一礼。
朱由校笑着说道:“忠义侯,无须多礼。
何可刚派人送来八百里加急快报,林丹汗大败而逃,土默特部首领卜失兔以及其他几个河套平原的小部落首领,纷纷率部向我大明投降。
如今卜失兔和那几个蒙古部落首领正在押解进京的途中,估计过不了几日就会抵达。”
江宁听完,也是神情振奋,这的确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河套平原终于回归大明了。
不多时,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到场。
随后,朱由校将大同城外的捷报递给众人传阅。
众人看完后,纷纷齐声高呼:“天佑大明!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如今河套平原终于被我大明收回!”
朱由校笑着点头,开口说道:“如今曹文诏和满桂已率领六万兵马在河套平原清剿那些不愿归顺又不肯离开的蒙古部落。
朱童蒙也已着手准备在河套平原修筑城池,为将来朝廷驻军做打算。
诸位爱卿,说说看,卜失兔和那几个蒙古部落首领到京之后,该如何处置?”
众人闻言,纷纷交头接耳,低声商议起来。
片刻后,孙承宗和袁可立站起身,向朱由校行礼。
孙承宗率先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先前土默特部首领卜失兔受我大明册封为第四代顺义王,虽然后来他不听朝廷号令,与林丹汗勾结,屡次侵犯我大明边境,掳掠百姓,但如今他已归降,河套也被我大明收复。
老臣以为,可以饶卜失兔一命,以彰显我朝恩德。
毕竟如今安武伯曹文诏和满桂已在当地杀人立威,若再杀卜失兔,恐怕得不偿失,极有可能让已归降的蒙古部落再生反叛之心。”
紧接着,袁可立也点头附和道:“启禀陛下,老臣也持此观点,恩威并施方为王道。
如今已然立威,也该施恩安抚这些蒙古部落了。”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留卜失兔一命。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削去其顺义王封号,改为顺义侯,并在京城为他建造一座府邸,让他留在京城安享晚年。
至于其他几个蒙古部落首领,下旨训斥一番,其他待遇与先前归附大明的十八部落相同,给予一些赏赐。”
在场众人纷纷点头称赞:“陛下圣明!”
就在这时,英国公张维贤站起身,开口道:“启禀陛下,如今卜失兔虽已归顺,但他手下仍有近两万兵马,加上其他蒙古部落的兵马,总计近四万人。
该如何安置这些兵马呢?
若将他们继续留在草原,难保日后不会再次起兵反叛。
毕竟先前归附我大明的草原十八部落,实力相对弱小,可以分而治之,将其部落青壮编入九边,以此削弱他们的实力。
但卜失兔身为土默特部首领,在草原上颇具威望和号召力,虽将他软禁在京师养老,可他手下的兵马仍是个大问题。
若将其斩杀,恐怕会逼得已归附的蒙古部落反叛。
若继续将他们留在河套平原,将来或许会滋生祸端。”
朱由校闻言,沉思片刻后,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把这四万兵马尽数派往云南,命他们在征西总兵官总兵官赵率教麾下效力。
待彻底平定缅甸后,便让他们驻守在那里。”
在场众人闻言,纷纷开口称赞:“陛下英明!”
江宁也笑着点头,觉得这样的处理结果十分妥当。
随后,朱由校又开口问道:“此次何可纲、满桂立下大功,还有宣府总兵黑云龙、大同总兵杨肇基、山西总兵马世龙,诸位爱卿认为该如何封赏?”
众人闻言,皆陷入思考。
何可刚之前平定山东白莲教叛乱,本就有封爵的资格,只是后来帮山东总兵杨国柱和信王朱由检抗了事,这才未能封爵。
此次立下大功,封爵势在必行。
至于跟着曹文诏血洗河套平原的满桂,身为京营大将,同样可以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