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燧发枪(1/1)

不多时,满头白发的徐大才赶忙来到江宁面前行礼。

江宁摆摆手,笑着问道:“徐师傅,前段时间本侯让毕大人研制的燧发枪怎么样了?”

徐大才笑着回答:“侯爷,您今儿来得可真巧,燧发枪已经被毕大人研制出来了,一共做了十杆。

经过数次试验,射程在五十五到六十丈之间,威力也提升了不少。”

江宁听闻,忙让徐大才带自己去查看。不多时,众人来到一处仓库。

打开房门,只见木架上赫然摆放着十把崭新的燧发枪。

江宁赶忙拿起一把,仔细检查起来。

分量十足,做工精良,用料扎实,显然毕懋康下了不少功夫。

随后,徐大才拿着燧发枪来到演武场,亲自为江宁示范了几次。

江宁大致目测了一下,射程在150到200米之间,150米内完全能够破甲,威力相当不错。

由于采用燧石打火,燧石撞击击针,点燃药池中的火药,从而实现发射,这可比之前的火绳枪方便快捷多了,江宁忍不住称赞。

就在这时,徐大才走过来,面带笑意地说:“侯爷,这燧发枪的威力和射程比之前的鲁密铳更具优势,只是现在还有个问题,就是填装弹药有些缓慢。

每次使用时,要先往枪管里倒入定量火药,接着放入弹药,再用通条压实,然后才能瞄准射击。

要是弹丸没有压实,威力就会大减,甚至可能炸膛。”

江宁闻言,陷入沉思。要知道,大明朝可没有机床,这些枪管都是工匠们手工打造的。

在战场上,这样的情况无疑十分危险。

思索片刻后,江宁说道:“徐师傅,这样,你再重新演练一遍。

这次在装填弹丸之前,先用一小片麻布包裹弹药,再进行压实,看看效果如何。”

徐大才点头称是,随后让人取来麻布,裁剪出一小块,将弹丸包裹好,然后用捅条压实。

仅仅捅了两下,徐大才便停下手中动作,满脸惊喜地说:“侯爷,压实了,这可比刚才快多了。”

江宁笑着点头,示意徐大才继续。

只见徐大才在药池中倒入火药,随后瞄准射击。

一声巨响过后,一阵烟雾升腾而起,远处的人形草靶上被打出一个窟窿。

江宁见状,不禁拍手叫好,说道:“既然这个办法可行,那今后就用这种方法填装弹药。”

徐大才赶忙让人拿笔记录下来。

这时,江宁发现徐大才演示了几次,每次射击的位置都不一样,甚至还出现打偏的情况。

他再次对徐大才说:“徐师傅,你可以带着工匠们尝试在枪管处做个准星。”

说着,江宁用手指比划起来,“然后以这个准星为标记点进行瞄准射击,看看能不能提高精准度。”

徐大才赶忙点头。

接着,江宁又说道:“徐师傅,还有一件事,本侯提个建议,你们尝试看看能不能做出一把短刀,安装在枪头之上。

这样一来,将来在战场上,士兵打光弹药后,还能拿着这燧发枪进行近战。”

徐大才思索片刻后,点头说道:“侯爷,这个不难,回头我让人尝试一下。”

江宁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一来他所了解的知识有限,二来任何事情都得循序渐进,从一到二,再从二到三,不可能从一直接跨越到十。

就算这会儿他手握AK的图纸,以大明的条件也根本造不出来。

燧发枪能研制出来,已经是重大突破了。

随后,徐大才又带江宁参观了其他几种火器。

江宁看完后,均表示满意,并让人回头将这些火器送到神机营,让将士们亲自演练一番,确认实际效果。

紧接着,徐大才再次开口道:“侯爷,卑职前段时间带领工匠们按照《武备志》上的记载,研制出一个新玩意儿,还请侯爷过目。”

江宁点头同意。徐大才领着江宁来到另一处库房,打开房门,江宁顿时吃了一惊。

眼前是一个浑身包裹铁片的大家伙,类似后世的装甲车。

徐大才笑着介绍道:“侯爷,这是当年戚将军镇守蓟州时使用的偏厢车。

高一丈,长一丈三,宽九尺,通体木质包裹铁片,搭配两门小型弗朗基火炮,还有火铳、火箭,由12名士兵协同操作,还能进行拆卸,组成盾阵,可谓攻防兼备。”

江宁听完,啧啧称奇,心中暗叹:“我靠,这也太厉害了,难怪当年戚继光镇守蓟州时,能把蒙古人打得抱头鼠窜,这玩意儿光靠人力根本抗衡不了。

就像后世二战时期的德三打波兰,结果波兰骑兵砍坦克,结果德军内心毫无波澜”

这时,徐大才笑着说:“侯爷,这偏厢战车可不只用于作战,运送军需物资、粮草也极为方便,用两匹战马拖拽。

要是搭配咱们设计的最新火炮,威力比当年戚将军使用时更上一层楼。”

江宁忍不住点头,随后说道:“那尽快把这玩意儿做好,一同送到神机营,让将士们操练一番,看看效果如何。”

徐大才面露难色,说道:“侯爷,这偏厢战车造价较为昂贵,而且需要大规模使用,才能凸显其威力。

若是小规模使用,效果不佳。”

江宁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花点银子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将士们用着好,先给本侯造100辆。”

徐大才听完,惊得半晌说不出话,随后小心翼翼地开口道:“侯爷,这一辆战车造价将近三千块银元,而且这还没算火炮、火箭,以及士兵们所需火枪的费用,折算下来,差不多得五千银元。”

江宁满不在乎地说:“区区五千银元,又不是五千万银元。”

徐大才赶忙点头称是,毕竟京营老大都发话了,他再继续说下去就成唱反调了。

随后,徐大才又带江宁参观了最新研制的霹雳毒火弹,里面装有火药、砒霜和狼毒,堪称大明版的生化武器。

江宁笑着问道:“徐师傅,这玩意儿用咱们的小型投石机发射,可行吗?”

徐大才赶忙点头说:“侯爷,当然可行!

不过使用这霹雳毒火弹得把控好风向。

要是顺风,自然万事大吉。

要是逆风,就不能用,不然敌军没被毒倒,咱们大明将士先遭殃了。”

江宁点点头,他自然明白这是这武器的一个弊端。

随后,江宁又看了其他一系列新型火器,只觉得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些新型火器很多都能看到后世武器的影子,他不禁感慨劳动人民的智慧无穷无尽,可惜历来都不受重视,不然真不知道能研制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

参观完毕,江宁准备起身离开,毕竟他事务繁忙,不可能经常过来。就在这时,徐大才神情有些尴尬,开口道:“侯爷,有件事想请您帮忙。”

江宁笑着说:“徐师傅,尽管说。”只见徐大才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小声说道:“侯爷,您能不能帮忙跟尚书大人说一声,让他给兵仗局和军器局每月多批些研究经费,这样卑职们也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江宁问道:“那徐光启每个月给你们批多少银元?”

徐大才颤颤巍巍地伸出一只手,五根手指。江宁有些不敢置信:“50万银元?

那这徐光启还挺大方的。”

徐大才赶忙摇头:“侯爷,您误会了,是每个月5万银元,而且是兵仗局和军器局加起来的总数。”

江宁听完,当场火冒三丈:“他娘的,本侯都说了多少次火器的重要性,徐光启这个老六居然不当回事。

为了加大火器研发,本侯可是跟户部尚书郭允厚打过招呼的,郭允厚每年批给研发和制造火器的费用足足有好几百万银元,结果徐光启每个月就给兵仗局和军器局5万两银子的研究费用,这怎么够?”

看到江宁脸色阴沉,徐大才有些害怕,赶忙说道:“侯爷,要是为难就算了,卑职们想办法克服一下。”

江宁摆摆手:“徐师傅,你们为大明将士研制火器,在本侯看来,花多少钱都值得。

既然徐光启每个月只给你们批5万银元的研究经费,那他得给本侯一个说法。”

最后,江宁对高文彩说:“小高,立马去把徐光启那个老六给我找来。

他要是不来,直接让兄弟们把他架过来。”

高文彩赶忙领命,随后匆匆离去。

就在此时,江宁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转头向徐大才问道:“徐师傅,为何此次前来,本侯没瞧见那几个西洋人?

他们之前不是在兵仗局做工赎罪吗?”

江宁所说的西洋人,正是汤若望、窦玛丽等几个文化大盗。

徐大才微微一怔,随后回答道:“侯爷,前段时间毕大人刚研制出燧发枪,那几个西洋人私下偷偷向工匠打听这燧发枪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这事被毕大人知道了,一怒之下直接下令将那几个西洋人处死了。”

江宁听完,也是一愣,着实没想到毕懋康还是个暴脾气。

瞧着徐大才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江宁笑着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道:“多大点事儿,几个西洋人死了便死了。”

徐大才听闻,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