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我在缅甸有条路(1/1)

就在此刻,高文彩带着锦衣卫,直接把徐光启架到了兵仗局。

徐光启模样狼狈,嘴里叫嚷个不停。

待他瞧见脸色铁青的江宁,心里“咯噔”一下,赶忙整理了下官袍,上前打招呼道:“侯爷,您这么急火火地让人把老夫架过来,究竟所为何事呀?”

江宁走上前,轻轻拍着徐光启的肩膀,冷笑道:“老六啊!

兵仗局和军器局如今能有这般成就,你可是居功至伟啊,所以本侯打算给你摆一场庆功宴。”

徐光启一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赶忙赔笑道:“侯爷言重了,这不过都是些分内之事,庆功宴老夫实在愧不敢当。

全仰仗侯爷领导有方,不然兵仗局和军器局哪能有今日这番成就。”

江宁见徐光启跟自己打起了马虎眼,也不再装了,冷笑一声道:“怎么,敢做不敢认?

老六,你做了什么亏心事,自己心里不清楚?

兵仗局和军器局的银子那都是专款专用,每年的预算都是五军都督府和工部共同核定的。

本侯要是没记错,今年老郭可是给兵仗局和军器局批了380万银元,没错吧?”

徐光启赶忙点头:“侯爷说得没错,今年户部确实批了380万银元。”

江宁猛地拽住徐光启的衣领,恶狠狠地说道:“那你给本侯解释解释,为啥每个月兵仗局和军器局加起来的研究经费才5万两银元?

一年下来也就60万银元。

你可别告诉本侯,剩下的320万银元都给神机营造制式火器了。

就算火铳大炮全用银子铸,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徐光启听了,头上冷汗直冒,支支吾吾地说:“侯爷,老夫也是有难处啊!

户部郭大人那抠搜的性子,您又不是不了解。

毕竟户部要负责的事情太多了,可不单单是兵仗局和军器局,所以老夫就从这儿挪了些银子去办其他事,还望侯爷能够体谅。”

江宁一听,当场火冒三丈,骂道:“好你个老六,还真不是个东西!

你挪的那是兵仗局和军器局的钱吗?

你分明挪用的是将士们的命!”

见江宁步步紧逼,徐光启索性耍起无赖,梗着脖子说道:“侯爷,老夫也是为朝廷办事,这银子又没进老夫自己腰包,您犯得着发这么大火吗?”

江宁气得恨不得当场拔刀砍了这个徐老六,满脸怒容地说道:“五军都督府归我管,不是你!

京营上下30万将士,他们要外御强敌、内平不臣,要安定边疆、保家卫国,上了战场那可是要拼命的!

我是第一责任人,不是你!

30万京营将士把性命交到我手上,我就得对他们负责,也得对他们的妻儿老小负责。

合着你这老六净给我拖后腿!”

徐光启被说得一时语塞,这事他确实办得不地道。

就在这时,兵仗局的众多工匠都围了过来。

徐光启面红耳赤,艰难地说道:“侯爷,是老夫错了,但还请您体谅体谅老夫的难处,工部这差事不好干啊,事情实在难办。”

江宁冷哼一声:“既然难办,那你就别办了!

从今儿起,兵仗局和军器局全部由五军都督府直接管辖,往后跟你工部没有任何关系,咱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各干各的!”

说着,江宁一甩袖子,带着高文彩径直离去,只留下徐光启呆愣在原地。

回到五军都督府后,江宁立刻找来陈策和沈有容,把兵仗局和军器局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两位老将听完,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兵器就要去找徐光启玩命,好在江宁拼尽全力阻拦,不然又要上演大明第三届文武无限制格斗了。

随后,三人联名上书朱由校,请求将兵仗局和军器局直接划归五军都督府管辖。

第二天早朝,朱由校当即批准了这一请求。

对此,徐光启也没反对,江宁也懒得再追究徐光启的责任了。

随即下令让徐大才抓紧时间按照自己的建议打造新型燧发枪。

由于徐光启挪用公款,致使兵仗局和军器局账目亏空,五军都督府账面上的银子也都是有去处的。

江宁无奈,只好前往户部衙门,找毕自肃,希望能给兵仗局和军器局重新拨款。

刚踏入户部大堂,江宁便瞧见毕自肃和魏浚正坐着喝茶。

二人一眼就看到了江宁,赶忙起身热情招呼:“侯爷,您怎么这么晚才来?下官可等您半天了。”

江宁笑了笑:“本侯有早到的习惯吗?”

毕自肃和魏浚赶忙请江宁落座,随后分别陪坐在两旁,又忙着给江宁倒上茶水。

毕自肃笑着问道:“侯爷,下官没猜错的话,您今儿来户部,是为了您五军都督府兵仗局和军器局银子的事儿吧?

不过咱们还是老规矩,侯爷您给户部在指条生财的路子,下官给立马就给您批银子。”

江宁看着毕自肃脸上的笑容,莫名有种熟悉感,这不就是之前郭允厚坑自己时的那种笑容嘛。

江宁也不客气,冷哼一声道:“毕大人,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别以为你们户部郭老抠不在,你就能在本侯面前胡言乱语。”

毕自肃微微一愣。

这时,江宁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淡淡地说:“本侯的脾气,你们是清楚的,谁的话不顺耳,一样不给面子。

大家同朝为官,本侯的为人,想必你们也都了解。”

见江宁态度如此强硬,毕自肃心中暗自叹息,看来这江侯爷也只有郭尚书那种老油条能降得住,自己的本事还是差了些。

但就这么痛痛快快地批了银子,他又有些不甘心,毕竟户部上上下下,乃至门口的看门狗都知道,江侯爷有点石成金的本事,随便指条路子,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毕自肃笑着说道:“侯爷,您的来意下官明白,可这事儿下官着实为难。

尚书大人的性子,您又不是不清楚。

今儿要是下官直接把这银子批了,等尚书大人返京之后,估计得把下官活活掐死在这大堂之上。

还请侯爷体谅下官的难处。”

江宁一听就有些上火,猛地一拍桌子:“这户部是大明的,还是他老郭家的?

本侯就不明白了,同样为朝廷做事,怎么就谁干得多,受的委屈越大呢?”

见江宁当场发飙,毕自肃决定豁出去了,随即大喊:“来人,给侯爷拿把刀,让侯爷把本官杀了!”

这话一出,就连坐在一旁的魏浚都惊呆了,江宁也被弄得不知所措,赶忙问道:“毕大人,你这是干什么?

本侯什么时候说要杀你了?”

只见毕自肃红着眼眶,哽咽着说:“侯爷为公事而来,下官也是公事公办。

若下官今日批了银子,尚书大人回来追究起来,下官实在担不起这责任。

与其被尚书大人活活掐死,还不如现在就死在侯爷手中,好歹一家老小还能得一份朝廷抚恤。”

江宁自然听出了毕自肃的言外之意,心中一阵委屈,他娘的,自己明明是上门求人办事,怎么反倒像上门逼债的,还差点闹出人命。

江宁咬了咬牙,说道:“毕大人,给句痛快话,到底怎样你才肯给本侯批银子?”

听到江宁终于服软,毕自肃赶忙擦了擦眼泪,笑着说:“侯爷果然爽快!

那下官也不啰嗦,就请侯爷给户部指条生财之路。

毕竟侯爷可是有点石成金的法子,郭尚书在北方干的那些事,不都是侯爷您教的吗?

就连发死人财这种事侯爷都想得出来,想必找一两条生财之路,对侯爷来说也不是难事。”

江宁闻言,顿时站起身来,黑着脸说道:“郭老抠在河南、陕西干的那些事,真不是本侯教的,你们别胡说,不然本侯去顺天府告你们诽谤。”

这时,坐在一旁的魏浚赶忙上前劝解:“侯爷,您先别激动嘛,毕大人也就是随口一说。”

江宁问道:“本侯激动了吗?”

毕自肃和魏浚二人极为默契地点了点头,江宁一阵无语。

随后坐下开始思索起来,生财之路哪有那么容易找的?

要是找黄泉路,江宁立马就能指一条,直接出门去东厂找老魏,保证服务周到。

就在江宁陷入沉思时,毕自肃和魏浚二人相视一眼,心中暗自窃喜,看来今日的生财之路有戏!

就在这时,江宁突然想起正在攻打缅甸的赵率教,顿时计上心来,脸上浮现出一抹狡黠的笑容,说道:“本侯在缅甸有条路,虽说风险大了些,可利润那是相当可观。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要是你们户部官员有胆量,事成之后,户部拿七成,我们五军都督府拿三成,怎么样?”

听到江宁这话,毕自肃和魏浚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满脸难以置信:“侯爷,您竟然肯给户部七成这么多?”

江宁抬手示意,笑着说:“不是本侯没本事自己去做,而是本侯做人秉持一个原则,有饭大家一起吃,有钱大家一起赚。”

毕自肃赶忙问道:“侯爷,您说的缅甸到底是什么生意啊?

如今朝廷不是正在那边用兵吗?”

江宁笑了笑,说道:“五军都督府刚收到最新军报,征西总兵官忠武伯赵率教已经率军收复了孟养、蛮漠、孟乃、孟广、木邦等地,当地土民喜迎王师,这些地方已彻底纳入大明掌控范围。

接下来还会继续进兵,要把整个缅甸重新并入大明版图。

如此一来,他们就成了大明子民,缴纳赋税乃大明子民应尽之责,他们自然也得向朝廷交税。

就看你们户部官员敢不敢去收了。”

听闻此言,毕自肃和魏浚满脸惊愕。

随后,毕自肃开口道:“侯爷,您不是在跟下官开玩笑吧?

缅甸那可是不服教化的蛮夷之地,那些土民和缅人野蛮成性。

永乐年间,成祖将安南并入大明版图,每年收上来的税不过十几万两银子,朝廷反倒要倒贴两百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