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筷子明事理(1/1)
看守牢房的牢头见到江宁的腰牌,顿时吓得浑身发抖,赶忙领着江宁等人前往关押黄小六的牢房。
只见黄小六坐在铺满杂草的牢房里,神情中透着惶恐,却没有大喊大叫。
魏广微眉头紧皱,开口说道:“陛下,姚宗文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向他人索贿,证据确凿,可他对这案子的判决本身倒是符合大明律法。”
江宁笑着回应:“魏大人,稍等片刻。”
随后,江宁对一旁的老头吩咐道:“派人给这孩子送份饭来。”
老头虽不明就里,但还是赶忙去安排了。
不多时,一名狱卒端着饭菜过来,却被江宁伸手拦住。
江宁看着一旁的筷子,拿起其中一根,故意将其放反,然后说道:“行了,把饭送进去吧。”
这时,魏广微心领神会,开口问道:“侯爷,您这是要试探这孩子是否已明事理吧?”
江宁点了点头。
狱卒端着饭菜走进牢房,放在地上后便离开了。
黄小六见状,急忙爬过去,端起碗,拿起筷子。
就在他刚准备吃饭时,却突然停顿下来,随即将放反的筷子捋正,这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魏广微捋着胡须,微笑着说道:“由此可见,此子已明事理。
按照大明律法,此种情形可判死刑。”
朱由校和老魏一脸疑惑。
就在这时,高文才匆匆赶来,小声说道:“陛下、侯爷、魏公公、魏大人,这是刚从顺天府调来的户籍资料,这黄小六实际上已满十岁。
出事之后,黄三郎为防万一,给掌管户籍黄册的书吏送了一百块银元,将黄小六的年龄改成了八岁。
如此一来,即便事情败露,依据大明律法也无法判其死刑。”
朱由校和老魏听完,顿时恍然大悟。
江宁转头看向魏广微,笑着说道:“魏尚书,你身为刑部尚书,剩下的事就交由你来处理吧。”
魏广微赶忙行礼,说道:“侯爷放心,下官明白该如何做。”
随后,江宁带着朱由校和老魏离开牢房,又来到公堂之外。
只见魏广微径直坐在大堂之上,重新升堂。
他当堂拆穿了黄小六年龄作假的事情。
黄小六听闻,当场吓得哭爹喊娘:“我什么都不知道啊,我年龄还小,我只有八岁,你们不能杀我!”
魏广微微笑着,将刚才黄小六吃饭时捋正筷子的经过讲述了一遍,随后冷笑一声说道:“你年龄作假,实际已满十岁,且已明事理。
按照大明律法,本官现在判你斩立决!”
黄小六听完,直接吓得当场昏死过去。
接着,魏广微又对其他人重新宣判:“黄三郎向官府行贿,篡改户籍年龄,此乃重罪,罚银五百两,判处牢狱十年。
至于其他收受黄三郎钱财作伪证的村民,皆判牢狱半年,每人再打三十大板。”
最后,将五百两白银判赔给王大姐。
此时的王大姐整个人都有些发懵。
原本她已万念俱灰,打算回家,却被人拦下让她稍等。
结果莫名其妙又重新开堂审理,而且判决与之前截然不同。
她儿子的仇终于得报,此刻,她恢复了些力气,赶忙跪倒在地,说道:“民妇多谢青天大老爷为民妇申冤做主!”
魏广微叹息一声,随后安排百姓和衙役护送王大姐返回家中。
江宁带着朱由校,还有老魏来到一间酒楼,点了些饭菜,一同吃了起来。
朱由校笑着说道:“江兄,你办事确实靠谱。
不仅调查出黄小六年龄作假,还懂得用筷子试探他是否明事理。
如此一来,这黄小六无论怎样都难逃一死。”
老魏有些好奇地开口问道:“侯爷,万一刚才您用筷子试探黄小六,这小子压根不接招,那该怎么办?”
江宁闻言,冷笑连连,说道:“不存在不接招这种情况。
他若捋正筷子,说明是明事理之人,斩立决。
会正常使用筷子,证明不是呆傻之人,斩立决。
要是故意不会使筷,那就是城府极深之人,斩立决。
若不吃牢饭,表明必有逆反之心,斩立决。
要是不言不语,便是藐视不尊官府,斩立决。
要是大声辱骂,属于出言辱骂官府,斩立决!”
听完江宁这番话,老魏顿时呆若木鸡,心中暗叹:“侯爷才是真狠人啊!
原来黄小六早就注定了死路。”
朱由校与江宁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地一笑。
作为大明皇帝,朱由校看待事情比老魏更为全面。
他明白江宁如此大费周章,实则是为黄小六布下必杀之局。
先查证黄小六年满十岁,再借筷子验证其是否明事理。
不然以江宁的身份,本可强行判处黄小六死刑,但这样容易让百姓觉得官府草菅人命。
江宁绕了这么大圈子,还拉上刑部尚书魏广微全程参与,以年龄和筷子双重证据,让黄小六的死刑判决既合理又合法,百姓自然会认为官府判决公正。
饭后,朱由校吩咐老魏去督察院查看姚宗文案的调查进展,话里行间都表明要对姚宗文严查严办。
老魏领命后,满心欢喜,一路小跑着赶往督察院。
江宁看着老魏激动的样子,心里明白,这位姚大人这次可要倒大霉了。
普通百姓落到老魏手里,他或许还有所顾忌,但对于有问题的官员,老魏可是手段百出。
本该满门抄斩的,老魏能给办成株连三族。
已经株连三族的,他还能扩大到株连九族,而且都办得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毕竟老魏向来都是站在百姓这一边的。
之后,江宁护送朱由校回宫,君臣二人一路走一路聊。
今日之事对他们触动颇深,朱由校对此也颇为无奈。
他身为大明皇帝,脚下竟还发生这样的事,若不是王大姐今日遇到他们,即便去顺天府告状,恐怕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甚至可能被姚宗文以咆哮公堂的罪名毒打一顿后赶走。
至于大明其他地方,情况恐怕更不容乐观。
江宁对此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只能循序渐进。
他越发理解当年老朱坐上皇位后,为何要设立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
老朱开局一个碗,硬是打下一个王朝,一路走来,目睹了太多黑暗与苦难,深知文武官员不可全信,这才设立锦衣卫监察天下。
后来锦衣卫发展成明面上的锦衣卫与暗地里的锦衣暗卫,形成双保险。
毕竟人性往往经不起考验。
就这样,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宫门外。
随后,朱由校带着方正化回宫,江宁则与高文彩返回府中。
三日后,朝堂之上,姚宗文被弹劾了十六条大罪,三司汇审,最终被判处满门抄斩。
这样的判决,江宁丝毫不感到意外,毕竟老魏办事,向来就俩字——靠谱。
对于姚宗文的下场,江宁没有丝毫惋惜之情,要不是担心被监察御史弹劾,他都恨不得拍手称快了。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姚宗文简直就是根搅屎棍。
他本是浙党成员,早在万历年间就与东林党互撕,闹得不可开交。
万历四十七年,他奉命巡视辽东防务,当时熊廷弼向他详细说明了辽东面临的困境,希望姚宗文回到京城后,能如实向朝廷反映情况。
毕竟那时的朝堂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熊延弼在辽东的日子也不好过。
然而,这个姚宗文回到京城后,二话不说,竟直接弹劾熊廷弼。
后来,随着万历皇帝驾崩,这件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可后来,老魏的阉党与东林党争斗激烈,这姚宗文又找上了老魏的门路,经内推当上了太常寺少卿,之后更是成为老魏阉党的急先锋,与东林党人斗得你死我活。
熊延弼本身属于楚党成员,加上脾气火爆,容易得罪人,当时楚党已经被排挤的差不多了。
老魏的阉党和东林党大打出手,姚宗文又旧事重提,以十六条大罪弹劾熊延弼,结果阉党和东林党火力全开,直接把熊延弼给弄死了。
纵观姚宗文的种种行径,完全是个自私自利的投机者。
如今他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
下朝之后,江宁回到家中。刚到门口,就看到工部的人把旺财送了回来。
只见旺财萎靡不振地趴在门口,一动不动。
原本膘肥体壮的它,如今直接瘦了一圈。
江宁满脸震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本侯的狗怎么成这样了?”
工部官员赶忙上前赔笑道:“侯爷见谅,工部养了几十条狗母狗,您府上的狗可能是累着了。”
江宁一阵无语,随后让人把狗牵了回去。
这时,江宁忽然想起前段日子让毕懋康研制燧发枪,不知结果如何,便带着高文彩前往兵仗局。
来到兵仗局,只见一排排作坊排列得整整齐齐,工匠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打铁的打铁,铸造的铸造,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看到眼前的景象,江宁满意地点点头,看来自己之前提出的流水线作业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