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御前献技(1/1)
周将军府位于京城西侧的武官区,朱红色的大门上钉着碗口大的铜钉,两侧站着披甲执锐的卫兵。俞晓棠在赵勇校尉的引领下来到府前,心跳如擂鼓。
“姑娘稍候,容我通报。“赵勇大步走进府门。
俞晓棠整理了一下衣衫。为这次会面,她特意换上了用朝廷赏赐的丝绸新做的衣裙,虽不及京城小姐们华贵,却也端庄大方。她摸了摸藏在怀中的玉佩,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
不一会儿,赵勇出来引她入内。穿过两道院落,来到一间朴素的书房。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正背对着门查看地图,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正是当初在山谷接走萧景珩的周毅将军。
“俞姑娘,久仰。“周毅声音洪亮,示意她坐下,“听闻你一路北上,创下'神田女'的美名,连北河府、中州府的知府都对你赞不绝口。“
俞晓棠微微欠身:“将军过奖,不过是些粗浅的农技罢了。“
侍女奉上茶点后退下,周毅挥手让赵勇也退出,书房内只剩他们二人。气氛突然变得凝重起来。
“俞姑娘,“周毅压低声音,“今日请你来,是想询问关于...殿下的事。“
俞晓棠手指微微收紧:“将军请问。“
“殿下在山村时,可曾提起过北疆之事?或者...玉玺?“
这个敏感的问题让俞晓棠心头一跳。她谨慎地回答:“殿下记忆混乱,只偶尔提及片段,并不连贯。“
周毅目光如炬:“比如?“
“比如...北疆叛乱,萧景明追杀他,还有...玉玺的重要性。“俞晓棠观察着周毅的反应,“将军为何问这些?“
周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块残缺的铁牌放在桌上:“姑娘可曾见过这个图案?“
铁牌上刻着一只展翅的雄鹰,下面有半个“北“字。俞晓棠觉得眼熟,突然想起萧景珩在东山木屋中雕刻的正是类似的图案。
“似乎...见过类似的。“她谨慎地说。
周毅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在哪里?“
“殿下雕刻的木雕上。“俞晓棠如实相告。
周毅长舒一口气,喃喃自语:“果然如此...“他收起铁牌,神色复杂地看着俞晓棠,“姑娘可知这是什么?“
俞晓棠摇头。
“北疆军的兵符。“周毅声音压得更低,“三年前,殿下奉旨平定北疆叛乱,却在凯旋途中遇袭失踪。兵符一分为二,这一半随殿下消失,导致北疆军群龙无首...“
“那另一半呢?“俞晓棠忍不住问。
“在太子...不,在大皇子萧景明手中。“周毅眼中闪过一丝锋芒,“殿下回京后,记忆尚未完全恢复,大皇子便以监国为由掌控了北疆军权。“
俞晓棠心跳加速:“将军是说...当初袭击殿下的可能就是...“
“嘘!“周毅突然示意她噤声,目光警惕地扫向屏风后,“有些话,不可说。“
俞晓棠会意,转而问道:“殿下...现在可好?“
周毅神色稍缓:“身体已无大碍,只是...“他犹豫了一下,“记忆仍有缺失。圣上立他为太子,下月将与丞相之女完婚。“
这个消息再次刺痛了俞晓棠的心。她强忍酸楚,轻声道:“那...恭喜殿下了。“
周毅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姑娘远道而来,想必不只是为了道一声恭喜吧?“
俞晓棠从怀中取出那枚龙纹玉佩:“我来归还殿下此物,顺便...“她顿了顿,“确认一些事情。“
周毅看到玉佩,瞳孔微缩:“这是殿下贴身之物,竟交给了姑娘?“他沉思片刻,突然问道:“姑娘可知道'棠梨煎雪'?“
俞晓棠一愣:“什么?“
“没什么。“周毅摇摇头,转移了话题,“姑娘既精通农事,不如在京郊置办几亩田地?近来圣上忧心旱情,若有良策,或可一见天颜。“
这个建议让俞晓棠眼前一亮。是啊,与其直接去找萧景珩,不如先证明自己的价值。若能见到皇帝,或许...
“多谢将军指点。“她真诚地说。
周毅起身送客:“今日之谈,出我口入你耳。姑娘初来京城,务必小心行事。“他意味深长地补充,“有些人,不希望殿下恢复全部记忆。“
离开将军府,俞晓棠心事重重。周毅的话证实了她的猜测——萧景珩的失忆背后另有隐情,而大皇子萧景明极可能就是幕后黑手。
回到客栈,俞晓棠立刻着手筹划。她用剩余的银两在京郊租了三亩薄田,又通过马头儿的关系购买了些优质种子。接下来半个月,她吃住都在田边草棚,亲自耕作,应用现代农技改良土壤,种植抗旱作物。
附近的农民起初对这个“城里来的姑娘“嗤之以鼻,但当她田里的苗子比旁人的长得又快又壮时,好奇渐渐变成了敬佩。不少人主动来帮忙,顺便学习她的方法。
“姑娘这法子真神了!“老农张伯看着郁郁葱葱的田地感叹,“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旺的苗子!“
俞晓棠耐心地解释深松土、轮作、堆肥等原理,并鼓励大家尝试。很快,“神田女“的名声传遍了京郊,连城里的大户人家都派人来参观。
一个月后,俞晓棠的试验田迎来首次收获。产量是周边农田的三倍,而且品质上乘。这个消息如野火般蔓延,终于传到了朝廷耳中。
这天,俞晓棠正在田间指导几个农妇制作堆肥,一队官兵突然到来。
“哪位是俞晓棠姑娘?“为首的官员问道。
“我就是。“俞晓棠擦擦手上的泥土。
官员展开一卷黄绢:“圣上口谕,宣俞晓棠明日入宫觐见,献农技良策。“
围观的农民们哗然,纷纷跪地恭喜。俞晓棠强忍激动,恭敬领旨。她知道,机会来了。
次日清晨,俞晓棠换上最体面的衣裙,带着精心准备的种植记录和样品,在官员引领下进入皇宫。
穿过一道道宫门,眼前的景象让她屏息——朱墙黄瓦,雕梁画栋,侍卫肃立,宫女穿梭,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这与她生活过的简陋村庄形成鲜明对比,也让她更加理解萧景珩所处的世界有多么不同。
在偏殿等候许久后,太监尖细的声音传来:“宣,农女俞晓棠觐见!“
俞晓棠深吸一口气,跟随太监进入大殿。殿内金碧辉煌,两侧站着文武百官。她不敢抬头,按照之前学的礼仪恭敬跪拜。
“平身。“一个威严而略显疲惫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俞晓棠小心起身,这才看清龙椅上的皇帝——年约六旬,面容清瘦,眉宇间与萧景珩有几分相似,但气色不佳,不时轻咳。
“朕听闻你有神田之术,产量三倍于常,可是真的?“皇帝问道。
“回陛下,民女只是运用了一些特殊的种植方法。“俞晓棠恭敬地回答,然后详细解释了土壤改良、轮作间作、选种育种等原理,并呈上收获的样品。
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对身旁的大臣道:“若推广此法,我大梁粮食产量必能大增,实乃社稷之福!“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殿侧传来:“父皇,儿臣以为,农事关乎国本,新法当谨慎试行,不可冒进。“
俞晓棠浑身一震,不用抬头也知道是谁在说话——萧景珩。三个月不见,他的声音更加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太子所言极是。“皇帝点点头,“俞氏,朕封你为司农寺丞,专司新法推广,你可愿意?“
俞晓棠没想到会有官职,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司农寺是掌管全国农业的机构,丞虽是小官,但也有品级,对她这样的平民女子来说已是破格提拔。
“民女...恐怕难当此任。“她谨慎地说,“民女更愿在田间劳作,亲自实践。“
皇帝略显惊讶:“哦?那你想要什么赏赐?“
俞晓棠鼓起勇气:“民女只求一块更大的试验田,和推广农技的机会。“
这番不贪功名的回答让皇帝龙颜大悦:“好!朕准了。赐京郊皇庄百亩,准你自由试验。另,每月初一、十五入宫,为朕讲解农事。“
“谢陛下隆恩!“俞晓棠叩首谢恩,眼角余光却瞥见萧景珩紧锁的眉头。
退朝后,俞晓棠在太监引领下退出大殿。刚走到回廊拐角,一个高大的身影突然拦住了去路——正是萧景珩。
他身着杏黄色太子常服,头戴金冠,腰系玉带,气度非凡。那张曾经对她温柔微笑的脸,如今冷若冰霜。
“俞姑娘,“他声音冷淡,“京城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这句话如刀般刺入俞晓棠心脏。她强忍心痛,直视他的眼睛:“殿下认识民女?“
萧景珩眼神闪烁了一下:“周将军提起过你...照顾过本宫一段时日。“
“只是一段时日吗?“俞晓棠轻声问,“殿下可还记得东山上的泉眼?月下的诗句?田埂边的...“
“够了!“萧景珩突然低喝,随即警觉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过去的事不必再提。念在你曾相助的份上,本宫会安排人送你离京,保你一世衣食无忧。“
俞晓棠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多谢殿下美意,但民女凭自己的双手也能衣食无忧。民女来京,不为攀附权贵,只为...“她顿了顿,“确认一些事情。“
“什么事?“
“确认三郎...是否还活着。“俞晓棠直视他的眼睛,“现在看来,他确实已经死了。“
萧景珩身体微微一震,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就在这时,一阵环佩叮当声传来,一个身着华服的年轻女子在宫女簇拥下向这边走来。
“殿下,原来您在这里。“女子声音娇柔,容貌秀丽,只是眼神略显锐利,“臣妾找了您好久。“
萧景珩的表情立刻变得温和:“爱妃怎么来了?“
爱妃?俞晓棠心头一颤。这就是丞相之女,萧景珩的未婚妻?
女子好奇地打量着俞晓棠:“这位是...“
“俞晓棠,就是今日献农技的那个农女。“萧景珩轻描淡写地说,然后转向俞晓棠,“这位是丞相千金,未来的太子妃。“
俞晓棠强忍心痛行礼:“见过小姐。“
丞相千金——柳如絮微微一笑,但笑意未达眼底:“原来是你啊。听说你曾照料过殿下?真是...辛苦你了。“她刻意在“照料“二字上加重语气,仿佛在暗示什么不光彩的事。
“民女告退。“俞晓棠不愿多留,匆匆行礼离开。
走出宫门,俞晓棠才发现自己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与萧景珩的重逢比她想象的还要痛苦。那个曾与她共赏明月、为她采药疗伤的三郎,如今视她如陌路,甚至...如麻烦。
回到客栈,俞晓棠取出那枚玉佩,在灯下反复查看。“等我“两个字依然清晰,可留字的人却要赶她走。是萧景珩变心了,还是另有隐情?
正当她沉思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开门一看,是个陌生的小厮,递上一封信后匆匆离去。
信上没有署名,只有一行字:“皇庄有诈,慎入。北疆故人。“
俞晓棠心头一凛。皇庄是皇帝赐给她的试验田,怎么会有诈?这“北疆故人“又是谁?与周将军提到的北疆军有关吗?
她突然想起萧景珩警告她离开京城时的眼神——冰冷中藏着一丝担忧。难道...他的冷漠是装出来的?他是在...保护她?
这个念头如火花般点亮了俞晓棠心中的希望。她决定接受皇帝的赏赐,入驻皇庄,一方面继续农业试验,另一方面...查明真相。
第二天,俞晓棠在官员引领下来到京郊的皇庄。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附带一个小院,比她在村里的条件好多了。她立刻着手规划,准备大展拳脚。
然而,就在她安顿下来的第三天夜里,一场“意外“大火突然吞噬了半片试验田。幸亏当晚俞晓棠恰好去城里取种子,才逃过一劫。
“姑娘,这绝非偶然。“庄上的老管事低声说,“老奴看见有人影在起火前鬼鬼祟祟...“
“可知是谁?“俞晓棠问。
老管事摇头:“但老奴听见他们说什么'丞相有令'...“
丞相?柳如絮的父亲?俞晓棠心头一震。看来,有人确实不希望她留在京城,更不希望她的农技成功。
这场火没有击垮俞晓棠,反而坚定了她留下的决心。她连夜抢救剩下的作物,重新规划田地。消息传开,不少受过她指导的农民自发前来帮忙,连一些城里的商贾也捐赠物资。
“姑娘别怕,有我们呢!“老农张伯拍着胸脯说,“看谁敢动咱们的'神田'!“
在众人的帮助下,试验田很快恢复了生机。俞晓棠更加谨慎,每晚轮流安排人守夜,同时暗中留意任何可疑迹象。
一个月过去,试验田再次郁郁葱葱。按照圣谕,俞晓棠每月初一、十五入宫讲解农事。这些场合偶尔会遇到萧景珩,但他总是冷淡疏离,仿佛从未认识她。
只有一次,当她在御花园迷路,偶然看到萧景珩独自站在一株海棠树下时,她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但转瞬间,他又恢复了那副高高在上的太子模样。
与此同时,柳如絮对她的敌意越来越明显。每次相遇,那位未来的太子妃都会用各种方式刁难羞辱她,从故意打翻她呈上的样品,到在皇帝面前质疑她的方法“不合祖制“。
俞晓棠全都默默承受,专注做好自己的事。她的忍耐和才能渐渐赢得了不少官员的尊重,甚至连皇帝都对她刮目相看,特许她自由出入宫中的藏书阁查阅农书。
这天,俞晓棠在藏书阁偶然发现了一本关于北疆风土的志书。出于好奇,她翻阅起来,想多了解萧景珩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书中记载,北疆有一种名为“忘忧“的奇花,其花粉可致人失忆,但若与另一种名为“回魂“的草药同用,又能恢复记忆...
俞晓棠心头一震。萧景珩的选择性失忆,会不会与这种花有关?如果真有解药,或许能帮他找回失去的记忆!
她急忙记下这两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地,决定想办法寻找。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轻响。
俞晓棠警觉地回头,只见书架间人影一闪而过。她快步追去,却只看到一片衣角消失在拐角——那颜色,似乎是太子府的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