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富察贵人 303(1/1)

下朝后,弘昌并没有急着让那人离开,而是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在倭国待了这么多年,想必吃了不少苦。”

那中年男子连忙磕头,声音颤抖地回答道:

“回皇上,小人叫李大海。

小人在倭国的日子确实很难熬,

但想到能为大清做点事情,就咬牙坚持下来了。”

弘昌又问了这个李大海很多的问题

比如这李大海在倭国的经历,还有倭人的习俗

问完这些弘昌又问“李大海,你在倭国的五年里,

有没有看到他们具体如何训练武士?

他们的训练方式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李大海想了想,回答道:“小人确实听说过倭国有武士道精神,

听说他们的武士从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

他们的训练方式非常严格,注重剑术、刀法和体术的结合。

讲究速度和灵活性,刀法则注重力量和精准度。

听说他们的武士道强调忠诚和荣誉,武士们必须对主人绝对忠诚,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小人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他们的训练,

但听闻他们的训练营非常艰苦,从清晨到傍晚都有严格的课程。”

弘昌点了点头,这些信息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他继续问道:“那他们的武士道和我们的忠义观念有什么不同?”

李大海回答道:“小人觉得,

倭国的武士道更强调个人对主人的绝对忠诚,甚至有些盲目。

而我们的忠义观念更注重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

我们的将士们打仗是为了保卫国家和百姓,

而不仅仅是对某个主人的忠诚。”

弘昌听后,微微一笑,说道:“你说得有道理。

我们的将士们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而战,这是我们的骄傲。”

接着,弘昌又问:“你在倭国的时候,有没有看到他们如何准备船只和武器?

他们的造船技术是不是很先进?”

李大海回答道:

“小人没有看过他们的战船,却坐过他们出海的船。

他们的船确实很大,船体坚固,吃水很深,

即使在风浪很大的时候也能平稳航行。

小人听闻,这些船是从红毛国引进的设计,

经过了改良,更适合在浅海和近海航行。”

弘昌点了点头,这些信息让他更加确信,

倭国的海防力量不容小觑。

他继续问道:

“那他们的武器呢?你有没有见过他们的火枪和火炮?”

弘昌其实对李大海没抱多少希望

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知道的

李大海想了想,回答道:“小人确实有幸见过一次他们的火枪。

他们的火枪看看着很轻便,射速也很快

那火枪隔着很远,就能击杀一人

至于火炮,小人没有见过,

但听闻他们的战船上装有大口径的火炮,

威力很大,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击沉我们的船只。”

弘昌听后,心中一凛。

他意识到,大清的海防力量确实需要加强,尤其是在武器和船只方面。

弘昌又问了一些问题后,这才赏了李大海一些银两和衣物,

让张虎德送李大海出宫安顿

弘昌说道:“李大海,你今日所言,对大清的安危至关重要。

朕会派人去查证你所说的一切。如果属实,你就是大清的功臣。

这些银两和衣物,你先拿去安顿一下,等事情查清楚了,朕会再给你封赏。”

李大海连忙磕头谢恩,感激涕零:

“谢皇上恩典!小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不敢居功。

小人随时等着皇上的传召。”

张虎德亲自将李大海送出宫门,而弘昌却连奏折都没心情批

直接去了坤宁宫找富察佩筠,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他急着要去找皇额娘商量一下,比起其他人他心里更信任皇额娘

因为他心里明白皇额娘的远见

他的虽是大清皇帝,额娘也是满人,但在他心里汉人满人都是他大清子民

他从小虽受皇阿玛的教导,但陪伴他身边最多的还是额娘

他受额娘的影响更深,不像皇阿玛他们一样防备着汉人

在他心里做为大清皇帝,更应该防备的是大清之外

比较未知的那些国家

他真的觉得大清敝帚自居不是一个好决策

今天这李大海说的这些就足以证明,

在大清的火枪火炮还在停滞不前的时候

一个个小小的倭 国就有了比大清先进的武器

他虽没有完全信任李大海,但他却相信以那些倭 人的野心

有了先进的武器,没有想着要到大清来掠夺资源

弘昌现在心里急着想要知道这倭 国的武器到底有多厉害

他们大清又落后了多少

弘昌走进坤宁宫,看到富察佩筠正在灯下认真地写着什么,

她的神情专注而平静。

弘昌轻声唤道:“皇额娘。今天朝上的事你听说了吗”

富察佩筠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

“我知道了,先坐下吧。”

富察佩筠接过叶儿递过来的帕子

轻轻擦拭了一下手,然后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着弘昌:

“你今天做得很好,

那些大臣们不过是些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罢了。”

弘昌叹了口气,走到富察佩筠身边坐下,

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皇额娘,儿臣虽不知道这李大海说的有几分真几分假

但儿臣心里却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这李大海说的都是真的,

那大清的海防可就太薄弱了。

我们一直闭关锁国,自以为天下无敌,

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那些倭人竟然有这么先进的武器和船只,

要是他们真的打过来,这沿海地区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儿臣必须得做些什么,不能再等了”

富察佩筠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弘昌的手背,

“别急,有了这个李大海的消息,正好让人出海去打探消息

不止是倭 国 还有其他国家,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咱们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到底有了什么变化,咱们才好应对。”

富察佩筠顿了顿,继续说道,

“大清不能一直闭目塞听,

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我们也必须跟上变化。

你今天让张虎德安排人去查证李大海的话,这是第一步。

同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海防,提升我们的武器和船只。”

弘昌点了点头:“皇额娘,你说得对。

儿臣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儿臣手里没有可用的人才

这火枪火炮,还有那出海的大船,无一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操持,

儿臣着实不知该让何人来经办此事。”

富察佩筠凝视着弘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弘昌见状,心中忽地一动,眼睛也随之亮了起来:

“皇额娘,莫非您对此早有准备不成?”

富察佩筠微微一笑,轻点颔首:

“你可曾知晓戴梓此人?”

弘昌闻言,先是一愣,略作思索后,

忽然面露惊喜之色,试探着问道:

“戴梓……戴大人他莫非还活着不成?”

富察佩筠看着弘昌那急切的模样,心中不禁有些好笑,

但还是轻轻摇了摇头,打破了弘昌的幻想。

弘昌见状,心中的希望瞬间破灭,原本兴奋的表情也在瞬间变得有些沮丧。

他低下头,沉默不语,似乎在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

看着弘昌那瞬间变得有些沮丧的表情,

富察佩筠不禁轻笑出声:

“戴梓虽已不在人世,但他还有儿子还有孙子

他留下了两个儿子,戴文和戴武。

他们自幼受戴梓的影响,对火器的制造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

我早就让富察家的人暗中寻找并培养他们,

如今戴文和戴武都已学有所成,戴文擅长火器设计,

戴武则精通船只制造,他们正是咱们大清急需的人才。

我也安排了人在他们身边学习

如今他们已经掌握了戴文和戴武的大部分技艺,甚至还有所创新。

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用他们。”

弘昌听后,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激动地握住富察佩筠的手:

“皇额娘,您真是未雨绸缪!

有戴文和戴武,再加上他们的弟子,大清的海防力量一定能迅速提升!”

富察佩筠你如今是大清的皇帝,要学会冷静应对。

这海防之事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时间和耐心。

戴文和戴武虽然有天赋,但毕竟久未露面,

还需你亲自考察,确认他们的能力。”

弘昌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皇额娘,您放心,儿臣明天就安排人去请戴文和戴武进宫,

亲自考察他们的能力。

如果他们真的有本事,

儿臣一定要重用他们,让大清的海防力量更上一层楼!”

富察佩筠“这戴梓当年是被传教士南怀仁诬陷“私通东洋”,

南怀仁是故意陷害戴梓,想要咱们大清失去一位杰出的火器专家。

让大清永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这些传教士肯定别有用心。

你最好查一查这些年他们在大清到底做了什么?

还有就是为戴梓平反昭雪的事,不能再拖了。

戴梓一生为大清的火器发展鞠躬尽瘁,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痛心。

他虽已不在人世,但他的名誉和贡献必须被正名,

这也是对戴文和戴武的一种激励。”

弘昌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皇额娘,您说得对。

戴梓大人是大清的功臣,他的冤屈必须昭雪。

我会立刻安排人去调查南怀仁他们这些传教士的阴谋,

同时为戴梓大人平反。

戴文和戴武是他的后代,他们继承了戴梓的遗志,

儿臣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公正和重视。”

忽然富察佩筠又想一事,

“还有一事,你也该放在心上了,那些八旗子弟,这些年游手好闲

早已失去了当年入关时的锐气和斗志,还要白领俸禄

实在是大清的一大隐患。

如今大清面临外患,养着这样一群吃白饭的人,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你得想个办法,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为大清的未来贡献力量。”

弘昌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不满:“

皇额娘说得对,儿臣还是要多靠皇额娘你的提醒

八旗子弟总一有上战场的一天,他们不能在文一样

整日沉迷于享乐, 无所事事下去了

儿臣要重新设立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让他们重新熟悉武器和战场。”

富察佩筠接着说道:

“设立训练制度只是一方面,还得有激励措施。

对于训练刻苦、表现优异的八旗子弟,

要给予重赏,封官进爵也不为过;

而那些偷懒耍滑、不思进取的,

必须严惩,削减俸禄甚至剥夺旗籍。

那些没用的人,就不该再留着养了”

弘昌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道:

“皇额娘所言极是,儿臣定会制定详细的赏罚条例。”

弘昌嘴里都是对这些八旗子弟的恨铁不成钢

富察佩筠“只是此事必然会触动一些八旗贵族的利益,

恐怕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弘昌目光坚定,“朕是大清皇帝,行事只要是为了大清江山社稷,

就不要怕反对之声。

若有人胆敢阻挠,朕自然会拿出皇帝的威严来。”

弘昌握紧拳头,

“皇额娘放心,儿臣定不会让大清海防再如此薄弱,

也会让八旗子弟重振雄风,保我大清太平!”

说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富察佩筠很满意“你说得不错,今天这个李大海出现得正好

我们正好趁机摸摸八旗子弟的底”

弘昌听后,微微沉吟片刻,

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显然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富察佩筠,说道:

“皇额娘,儿臣明白您的意思了。

这个李大海的出现,确实是个契机。

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整顿一下八旗子弟的风气。

明日儿臣就在朝上宣布,让八旗军做好准备

一个月后儿臣要亲自检验八旗军这些年的训练成果。

届时,所有八旗子弟必须参加严格的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武艺、战术、体能等各个方面。

表现优异者,将获得重赏和晋升机会;

表现不佳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剥夺旗籍。

同时,我会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

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杜绝任何徇私舞弊的行为。”